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这个五一,他们在实验室与量子梦“纠缠”

发布时间:2020-05-03 06:59 来源:新华网 作者:徐海涛

  新华社合肥5月2日电 题:这个五一,他们在实验室与量子梦“纠缠”

  新华社记者徐海涛

  5月1日上午9点,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园里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27岁的博士生段鹏已开始工作。今天的任务,是20位量子芯片的封装测试,这一轮测试要赶在五一假期内完成。

  而在约13公里外的合肥高新区本源量子计算公司,低温电子学研究中心经理李雪白也在与团队一起紧张工作。他们的任务是营造低于零下273摄氏度的量子芯片运行环境,让电子信号从常温中“衰减”输入,再将运算结果从超低温中“放大”输出。

  对大众来说,量子计算是一个新奇事物。相比电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理论上运算能力将有指数级别的增长,被国际学界认为将是下一代信息革命的关键动力。

  “量子计算对环境的要求特别高,不仅要超低温,还要‘超洁净’,极其微弱的噪声、光线、磁场和微小颗粒都会扰乱信号,整个系统非常复杂、困难。”本源量子公司轮值董事长孔伟成说,研制量子计算机就像“用一个一个的原子垒起一座金字塔”。

  虽然已是轮值董事长,孔伟成其实是个“90后”,3年前从中科大获得博士学位后加入本源量子公司。在这家脱胎于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科技成果转化型企业,还有几十个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在为研制量子计算机的梦想而日夜奋斗。

  目前,国际上有多个国家都在研制量子计算机,这是一条无形的赛道,谁先跑到终点,就能得到最丰硕的果实。

  十几年来,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量子计算研究团队经过艰苦努力,先后实现了单比特、2比特、3比特、6比特的量子芯片,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测控一体机、量子编程语言QRunes。取得国内多项零的突破,跟上了国际先进科研机构的节奏。

  今年,他们有两大主要目标,一是研制国内首台基于6比特芯片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二是建设面向公众开放的量子计算云平台,这些都需要在硬件、软件、操控性等方面有较大突破。

  “今年的工作很有挑战性,但受疫情影响,春节后有段时间大家只能在家工作,2月下旬才陆续复工,部分项目延误了两个月。”孔伟成说,现在团队已经在全力推进项目,每天从早晨7点到晚上12点都有人在实验室,这个五一假期也不例外。“时不我待,我们想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责任编辑:贾志强 流程编辑:侯歆钰】
相关文章
图片阅读更多>>
推荐
我看见
  • 踏上“金桥号”20年 老车长的丝路新旅
    20年前,为支援西部大开发,山东发出了首趟进疆专列“金桥号”。这趟首发济南终到乌鲁木齐的Z105/106次列车,为边疆建设和西部开发,默默奉献了整整20年。
  • 致敬战疫青年
    曾经,中国的80后、90后们在长辈眼里,是“娇滴滴的一代”,而今,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他们丢弃了年轻与稚气,成为了坚韧不拔的青年脊梁。
  • 守卫国门一线90后的战疫青春
    广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楠木山边境检查站因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日前被授予“广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楠木山边检检查站坐落于中越边境城市东兴市高速路出入口,负责管控联通中越边境的咽喉要道。该站民警90后占比达83%,最年轻民警出生于1999年,他们是疫情防控一线的中坚力量。正卡执勤、便道查缉、便道巡逻是他们每一天工作的内容。在国门战疫中,该站民警主动作为,加强查缉力度,共协助医务人员测量体温10万人次,检查入出东兴车辆36.3余万辆次,人员64.2余万人次,查获“三非”外国人员78名,网上在逃人员6名,为东兴市零病例贡献力量。
1/3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