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思想者>>青·声音
2020
04/20
12:09

什么是贫困生该有的样子

作者:马悦 来源:中青在线

    我和林凡做了九年的同学,她的情况我再清楚不过,家中四个小孩,她是老大,三个弟妹都在上学的年纪,母亲常年生病无法劳作,一家六口全靠父亲一人种地维生,上有两名老人赡养,还有一位伯伯患有精神分裂症,药物是经年不断。林凡成绩不错,高考后去了一所老牌985,她和我说学校提供了助学贷款和助学金,至少现在她可以安心读书了。

    但我俩都没想到的是,“绿色通道”卡住了“不够贫困生资格”的她,原因更是令人大跌眼镜:班级民主评议会上,同学们认为她没有个贫困生的样子,具体表现在:她的午饭荤素搭配很营养,行李箱看起来质量不错,用一台新笔记本,英语讲的很好(不像是小地方来的),皮肤很好,穿衣有风格。我听了又急又气,林凡勤工俭学两个月的时间他们在哪里,那顿午餐是她唯一的正餐,几件衣服大多是淘宝50元的平价搭配,唯一的电脑2000出头,更可气的是人家辛辛苦苦练来的口语和贫困生与否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贫困生该有的样子?穿着朴素,在食堂只吃白饭配免费汤,性格胆怯内向,行为谨慎又畏缩,是不是只有这样才是典型的“贫困生”?是不是任何领取贫困生补助的人,都必须忍受在吃穿用住行方面的低消费?我想与评选会上的同学一样,生活中大部分人将极低生活消费与贫困生等同起来,甚至出现了极端化的倾向,即贫困生不应该有任何超出其平均水平的消费。于是出现了“领取助学金的贫困生不能穿名牌”这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论断。似乎穿了名牌就不可能是贫困生,更不应该领取助学金;真的贫困生如果穿名牌则是爱慕虚荣与浪费,应该取消他的助学金。这一观念实际上是现实中高校混乱助学金评选制度的映射。

    评定助学金时,诸多高校掉入“比惨”的窠臼,亟待帮助的贫困生,他们获助的前提是暴露隐私,用潸然泪下的“演讲”拿到“入场券”。这让一些“演技”高超的伪贫困学生有机可乘,内向或自尊心强的贫困生却不愿登台,跑偏了的民主如何能发挥效果?要么完全依赖村委会、乡政府的红头章,在贫困证明造假严重的当下,有门路、懂行道的同学在基层不负责任部门的庇护下,拿着助学金请客吃饭、逍遥自在,而真正有需要的同学往往为了一个章被迫送礼又吃饭,助学金还没到手便失去了一半,这又怎么不令人感到愤恨?见多了“领助学金的同学比我过得滋润”便出现了“只要过得不错,就一定是假冒贫困生”甚至“贫困生不能过得不错”,不能说大家看不得贫困生好,只是混乱的评选制度逼得人们极端起来。

    解决这一问题,本质上是要完善现有的助学金评选制度,面对千家万户的人间百态,不是简单、粗暴的“以貌取人”,也不是“贫下中农”钢印决定一切。摸清所有人的家庭情况,体察不同个体的诉求,于无声中精准润泽学生,这才是助学金评定的正确打开方式。详细调查新生情况,每学期更新数据库,为助学评定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尊重和保护。

    什么是贫困生该有的样子?回归这一问题,我认为在助学金评选制度合理完善的情况下,即申请者满足相关条件,审核者了解实际情况,贫困生就拥有追求美好的权利。以国家助学金为例,根据《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第5条第1款“国家助学金主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我认为,这里的“生活费用开支”不局限于吃饱穿暖,而应包含精神层面的追求以及改善生活的合理期待。追求审美不等于爱慕虚荣,一两次超过平均水平的消费行为也不等于骄奢的消费习惯。相比为了改变生活品质做出的一点小小努力,在我眼里,最大的浪费是:办了健身卡不去锻炼,报了英语四六级放弃考试,交了学费不好好学习。

    对一个贫困生来说,相比贫困,被贴上贫困生的标签更可怕。只要助学金能够发到“真正需要”这笔资金的人手中,过上好的生活不应该成为同学们的过错。换句话说,贫困生该有的样子大概就是你我的样子。

【责任编辑:姜继葆    流程编辑:何明】

外国人怎么读《红楼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4-18 14:40:57

心怀感恩 奋力奔跑

2020-04-16 08:50:00

签上你的名字

2020-04-14 16:19:05

对40年前的篮球明星,白敬亭的关心又暖又真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4-15 12:50:15

一场命中注定却难以接受的别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4-07 1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