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2020
02/11
12:06

广东战“疫”进行时: 织密四张“网” 护群众安康

作者:王忠耀 吴春燕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探寻“中国之治”的“实践密码”】

  光明日报记者 王忠耀 吴春燕

  摘要

   2020年伊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骤然打响。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不断增长的确诊病例数,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曾与SARS病毒鏖战的广东,如今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了严阵以待的状态。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科技的全面介入;“4 1”“4个三”的病毒防御机制的创新和完善;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的无畏和奉献,让生活在南粤大地的人民群众在小心、细心的同时,有了更多的安心、放心。

  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岭头社区老党员郑太俊(左二)正在派发宣传单。资料图片

  千巡警用巡逻机器人正在巡逻。资料图片

  关键词:新科技 机制创新 党员冲锋

  “请大家戴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前往人流密集场所……”连日来,在广州、上海、贵阳等地人员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都能看到一个长着“大眼睛”的机器人不知疲倦地来回喊话,这是诞生于广州市黄埔区的国内首款用于测体温的巡逻机器人——“千巡警用巡逻机器人”。这款机器人能够对5米范围内10人同时红外测温、误差不超过0.5摄氏度,有效减少了警务人员因为人员接触交叉感染的风险。

  也许千巡机器人不知道,因为各社区的积极引导和扎实工作,以及广州市近日实行的小区封闭管理,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居家防疫,使得它每日的巡逻工作量大大减少。但它能看到,辅助工具再先进,也总有警察和志愿者们与它携手并肩,战斗在疫情防御的第一线。

  1、新科技织起“技术网”

  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钟南山院士曾不止一次强调过“早发现、早隔离”的重要性。近几天,不少人注意到支付宝手机App上线了“患者同行程”功能,输入乘车日期、车次或航班等信息,即可查询同行乘客有无确诊者。为支付宝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的,正是位于广州潭村的夸克智能公司。在广东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人工智能、云超算、大数据等多项技术的快速应用,为人们构建了一张防御病毒的“技术网”。

  疫情发生后不久,广州市黄埔区便成立了防控疫情信息技术组,紧急协调5G应急通信保障车,完成了广州开发区医院等重点医疗单位的5G信号覆盖。与此同时,5G 远程会议、5G 线上医疗、5G 体温检测等应用场景纷纷上线,在黄埔区政府疫情防控指挥中心、广州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广州开发区医院等疫情防控主战场构建了5G 云服务视频会议系统。随时随地远程高清视频互联,实现了指挥中心与医院之间、医生之间、医患之间高效远程沟通。

  在多一分接触便多一分危险的情况下,黄埔区政府联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等单位,上线“广医五云医院”平台。基于5G智慧医疗云平台的高清视频线上问诊,缓解了区内各大医院门诊压力,提高排查效率,减少非新冠肺炎患者到院就诊交叉感染概率,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据了解,黄埔区企业员工及社区居民,只需通过微信小程序“广医五院在线诊室”即可一键进入“5G发热门诊”界面,17位广医五院医师提供线上免费义诊。截至2月7日13时,该平台累计服务826位患者,提供问诊量累计852例。

  为解决当前新药和疫苗研发对大量数据分析、大规模文献筛选和科学超算的需求,加速新药和疫苗研发,黄埔区依托广州阿里云AI算力,向全区生物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免费开放一切AI算力,帮助科研机构、企业等缩短新型冠状病毒分析、疫苗新药研发周期。此前,阿里云就曾与基因公司联合打破世界纪录:仅用15分钟,即可完成高精度的个人全基因组测序,打破了以往科学界普遍需要120个小时才能完成的类似流程。

  疫情当前,数据的准确及时收集至关重要。黄埔区近期推出的“有呼必应疫情防控”平台发挥了大作用。在试点街道萝岗街,群众只需扫码登陆平台,通过填写调查问卷,就可一键上报近期出行情况和健康状况。后台对反馈的调查问卷作统计分析,大致描述全区疫情防控态势。

  “街道社区是成功打赢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前沿阵地,是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目标的‘侦察兵’”。萝岗街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数据的助力,让社区在源头防控排查和疫情监测、预警工作中更加“耳聪目明”。

  面对年后“复工潮”,如何高效做好疫情防护是一个考验。针对这一问题,黄埔区同阿里巴巴合作,在三天内紧急开发上线了“黄埔区企业防疫联控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可对工厂企业、社区人群实施分级分类网格化、在线化精准管理。区内企业和员工可在线进行每日健康打卡监测、上报复工情况、远程诊疗,医务人员和网格员在线指导居家监测体温、消毒等防控,同时为企业、工人提供物资“安心送”服务。

   2、激励措施织起“关爱网”

  及时提拔重用、优先晋升职级、优先评优选优、统筹安排轮休调休补休、解决工作上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2月7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全市各区率先出台激励疫情防控一线铁军八条措施(简称“激励8条”),从八方面激励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和联防联控基层工作人员冲在一线、干在实处、英勇奋斗。

  “激励8条”明确,注重在一线考察、识别、培养干部。对在疫情防控斗争中不辞劳苦、不畏艰险、表现突出、条件成熟的及时提拔重用、优先晋升职级;业绩突出的事业单位人员、雇员和其他聘用人员,可按规定在职称评聘、岗位竞聘、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优先考虑。另外,对奋战在疫情防治工作最前线的医护人员、奋力筑牢疫情联防联控安全线的基层工作人员以及坚决扛起疫情全面防控责任的一线人员,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给予绩效激励。

  近日,广东省肇庆市委组织部同样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各级组织部门认真做好在疫情防控一线考察、识别、评价、使用干部工作,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激励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对通过实地查访、随机调研等核查措施,表现突出、堪当重任的优秀干部,要及时开展表彰奖励,大胆使用或晋升职级。

  3、好机制织起“制度网”

  随着防疫工作的不断深入,基层社区尤其是农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在位于粤西的信宜市,如何精准施策做好防控,当地采取了新机制。该市全面整合基层党员干部、医疗人员、人民群众的力量,对排查出来的1022名疫情发生地到信宜人员,建立“4 1”管护机制,全天候做细做实“外护内控”,通过既严格又充满人性化的管护机制,织密织牢基层防护网,合力切断疫情传播链条。

  “‘4 1’管护机制指的是对排查出来的人员逐一登记造册,对1名疫情发生地到信宜人员(含其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落实1名镇(街道)干部、1名村(社区)干部、1名医生、1名邻居开展‘多对一’‘立体化’管护防控和服务工作,采取人盯人、户对户、电话询问等方式,以便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信宜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4 1”管护机制,既落实4个管护人员是共同防护直接责任主体,又做到分工合作。其中,镇(街道)干部落实居家健康监测工作,并建立监测卡;村(社区)干部落实“盯防”工作;医生(包括乡村医生)做好早、晚各一次监测体温工作;邻居或村民共同见证和参与防控工作。监测期间,结对防护人员,还要细心做好对监测对象的日常生活物资代购等服务,隔离不隔心,确保被监测人员的日常生活需要得到有效保障,落实好不出门、不串门的管护要求。

  目前,该项工作正在信宜市有序铺开,该市已建立了1022名疫情发生地到信宜人员的监测卡,内容包括该人员基本信息、具体管护人员、工作记录等。在管护工作开展期间随时掌握管护动态,实行“零报告”制度,由镇村干部负责上报给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和医疗防疫部门,再汇总给信宜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便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与此同时,信宜市建立完善疫情发生地到信宜人员动态监测机制。在建立完善1022名疫情发生地到信宜人员监测卡工作的基础上,实行相关人员监测解除和退出机制。目前,全市已有超过500名疫情发生地到信宜人员及其接触者监测期满,经过严格检查确定身体健康后,安全解除监测。

  4、党员冲锋织起“奉献网”

  在广州市黄埔区萝岗街,整个春节长假居民们都自觉在家隔离,由此产生了大量口罩、手套等卫生垃圾,如不及时处理,存在着二次使用、交叉感染的风险。针对这一隐患,萝岗街各社区成立以党员为主的清洁志愿小组,每天到社区卫生垃圾收集点巡查,统一清理废弃的口罩、手套。

  “防控疫情阻击战面前,在社区这‘第一道防线’,党员就是疫情防控的‘看门人’,干部就是百姓需求的‘贴心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成为一名抗疫‘战士’。”退役军人钟国潮说道。

  不仅是街道和社区,在防控疫情阻击战的一线,黄埔区“两新”党组织同样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期,各地防控一线传来的公共医疗物资紧缺的消息让人心焦不已。在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党委迅速召集300多名党员和员工回到工作岗位赶产。由党员带头,启动24小时工作制,供应链员工加班加点,确保药品物资的生产供应,2天内完成了平时1个月的出货量。

  “关键时刻,党员肯定要上!”65岁的香雪公司党委书记麦镇江,带头加入了包装工序的队伍。1月初刚做了右肩骨折修复手术,钢板还没拆下的党委副书记田庆龙也加入了赶工的行列,他说:“包装工序不费体力,作为党员一定要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东莞市长安镇委政法办有着25年党龄的老党员朱善高坚持走上防疫一线。他的妻子是长安医院的一名护士长,同样战斗在医院门诊预检、分诊的一线。“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我们都要好好的,为了战胜疫情,我们一起加油!”夫妻二人互相鼓劲,齐心战“疫”。

  截至2月9日晚,广东省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已经超过1100人。考验当前,广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党员干部和当地群众勠力同心,用技术、制度和真情奉献织就了一张张“网”,在病毒侵袭时全力保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正是我们赖以战胜疫情挑战的坚强后盾。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11日 05版)

【责任编辑:曾宪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