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2020
02/02
12:39

陪伴就是力量 记者记录重症监护室的夜班故事

作者:杨军威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疫情发生以来,作为浙江省唯一一个省级定点诊治医院,目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之江院区陆续接收了40名确诊患者,其中5名患者住在重症监护室里。重症病房常备有一个护士组5名护士照顾护理这些病人。护士组长何玲英就是其中之一。昨天,记者进入重症病房,记录下了何玲英和同事们的夜班故事。

  喂饭、换药、记录病情数据,重症监护室里护士的工作琐碎,又容不得半点马虎。29号床的药快用完了,护理组长何玲英通过对讲机通知外面再送一些进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SICU主管护师何玲英:放物资通道,传递进来好了,有些药要马上用到。

  对讲机:(药物)通过物资通道已经传进来了,打开门就能拿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SICU主管护师 何玲英:收到。

  物资通道是污染区和外面连接的小房间。为了减少进入污染区的次数,急需的药品、医疗用品都是通过物资通道传递的。

  记者:往前走一步不行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SICU主管护师何玲英:不可以,里面是半污染区,我们这里是污染的,物资通道我们尽量让它保持半污染的状态。里面我们有消毒机在使用。

  对护士们而言,一天被分成了三部分:白班、前夜班和大夜班,每班8小时。前夜班是从下午4点到晚上12点。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都是危重症患者,为了更好地护理,护士们把工作台搬到了病人床尾,就在病房里办公。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SICU主管护师何玲英:刚开始会想着说觉得自己是发烧了,怎么那么疲惫或者怎么样,这些都是心理的作用很多时候,只要做好防护措施,只要我们按照防护的标准一步一步来做,相信自己技术做好就可以了。我们是这么想的,只要自身防护好了,我们才能做更多事情。

  这两天,31床的病人状态刚刚好转一些,担心病人有什么需求,而护士们又都在别的病房忙活。何玲英想了一个办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SICU主管护师何玲英:因为我们护士的话,有时候夜班一个护士要管两个房间跑来跑去的,对病人来讲它看不到我们护士会心里会慌。对讲机放边上他会联系到我们,这样子安心。

  隔离区的重症病房里没有护工,没有家属,护士们不但要给患者提供治疗、记录病情数据,还要给患者送饭、喂饭,工作量比平时大了很多。即便如此,遇到病人病情好转的时候,何玲英也总是愿意和他们多聊上几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SICU主管护师何玲英:你看,你讲话这种力气都也还好是不是,虽然也是吃力的,我都也能听得到,说明你这个还是好的,其他的话,心跳81次也是正常的,血压的话160,你本来就有高血压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SICU主管护师何玲英:沟通是很重要的,还是要去跟病人聊天,特别是清醒的病人,让他们有倾诉的机会,也要有倾听。我们护理很多时候,常常去安慰,做到这一点,那他就会很安心这样子。

  夜深了,病人们渐渐入睡了,何玲英终于走出隔离病区,稍微喘口气儿。连续工作了快六个小时,虽然提前在脸上贴了胶布缓冲,卸下护目镜和口罩,她的脸上还是布满勒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SICU主管护师何玲英:在病房里面就是(做)一个护士要做的事情,完成眼前的工作,做好每一步骤,照顾好病人。

  (总台央视记者 杨军威)

【责任编辑:吴蕴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