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稳定性才是关键 汽车智能化真的可靠吗?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在越来越多大屏显示、触控屏出现在汽车上之后,不少驾驶者开始担心一个问题:当汽车的物理功能键大部分被智能屏取代,如果万一电子系统“失灵”了怎么办?此外,越来越智能的行车系统,会不会有被黑客入侵的风险?以后的智能网联汽车会不会让驾驶变得不安全?全媒体记者留意到,日前已经有尝鲜购买“网红”智能新能源汽车的车主遭遇到了智能系统“黑屏”的麻烦,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车主投诉:中控信息突然“黑屏”,弄啥嘞?

  电量、续航、车速、导航等,全部在车内看起来非常炫酷的屏幕上显示,如果这块屏幕突然“黑屏”了,你还敢不敢“盲开”?全媒体记者留意到,事实上,有人就率先体验到了这种麻烦,买的还是号称非常智能的一辆“网红车”:价值五十多万元的蔚来ES8。多位率先提车的车主投诉“开着开着,屏幕就黑屏死机了”,这其中还包括一位微博“大V”胡亚东。9月29日,车主胡亚东吃完饭,开着刚提车四天的蔚来ES8回家,但行驶过程中,行车系统突然死机,无法加电,全车系统启动失败。无独有偶,一位透露自己是“1589号”订单的蔚来车主,提车两个月后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车辆正常使用过程中车载系统和车内的人工智能伙伴NOMI突然间彻底没了反应。

  虽然上面是来自某新车企的车主个案,但这么“惊险”的智能电子系统的故障发生在任何车主身上,不仅让人束手无策,而且还影响消费体验。就算是被视为智能汽车标杆企业之一的特斯拉,在智能系统上,也同样会出现故障。据美国当地媒体报道,近期由于天气变冷,Model3能自动“智能匹配”的门把手、车窗和充电端口出现了问题,无法使用。

  随着造车新车企刮起的“智能风”,引发不少业内的担忧——汽车电子功能越来越多,而且呈现整合趋势(如中控台被各种手势控制、触碰控制的“智能大屏”所取代),这很有可能导致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导致系统失灵,最终影响驾驶安全。到底,智能电子能不能做到让我们靠谱放心呢?

  业内观点:

  电子系统不应与驾驶员抢夺控制权

  无疑,智能化技术引发的不仅是操作体验改变的思考,同时带来的还有稳定和安全性的顾虑。尽管汽车的高度智能互联全面普及还需要一定时间,但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一直有所讨论。

  在国内某自主车企担任汽车工程师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当前传统汽车更多考虑的是机械设计,对于电子系统设计考虑得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了传统汽车无法做到非常高的集成度。但未来的纯电动汽车,在汽车常备电路与ACC电路的管理上,纯电动汽车可以更集中地统一分配与管理,因此引发了高集成化的汽车智能互联功能,这是未来汽车的优势,也是“双刃剑”:“汽车智能化的目的之一就是让驾驶变得更加轻松与从容,比如ESP、TCS、ACC及自动泊车、刹车和车道偏离预警等功能。但它让驾驶变得更加容易的同时,也可能加重驾驶员对自动化技术的依赖,而降低自身安全行车意识。在技术还未达到完全可靠与成熟的条件下,这很可能将带来灾难。”

  德尔福的刘伟坚认为,电子系统的作用不应该是与驾驶员抢夺控制权,而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借助电子技术精确的识别能力,帮助驾驶员及时预防驾驶中所面临的安全隐患。

  【市场普查】

  新车企力推!汽车智能化已能安全普及?

  全媒体记者留意到,如当前中控台全屏幕已经成为不少造车新车企推出车型的标配,包括特斯拉、蔚来,还有明年即将上市交付的拜腾等。除此之外,如人脸识别、家+车智能互联的技术也在逐渐应用。

  不过,问题也来了。赶着交付新车、并没有太多造车经验积累的新车企们,往往没有太多时间去对行车系统等电子配置进行长年累月的测试。一旦如此高度集成的系统出现故障,不可避免率先成为了智能化之下,车主投诉的“重灾区”。记者留意到,近年来发生的全球大规模汽车召回事件中,由电子系统引发的故障占了很大的比例。早在八年前,丰田因自动加速故障引发的全球最大规模召回的案例中,就出现了一次业内对汽车过度电子化带来的风险讨论;八年后,汽车智能化或电子化发展步伐突飞猛进,虽然有的电子技术被大规模应用后被证实是可靠的,但也有很多被证实为华而不实的。

  前两年,说起智能电动汽车的安全,大多是电池起火自燃事故,但如今系统故障、黑屏死机等成为新焦点。

  传统车企谨慎!汽车智能化稳定性是关键

  传统车企态度相对谨慎。如奔驰C级轿车虽然使用了一块大屏幕作为中控台的车辆集中显示,但仍保留了不少物理按钮功能键;奥迪、宝马也有此类技术,但并未着急普及在新车上。究其原因,首当其冲就是技术的不够完善。

  此外,记者还留意到,福特在智能化普及的过程中“非主流”地宣布,将简化My Ford Touch系统,重新为新车型加入物理按钮。据悉,福特这么做,正是因为部分触屏控制技术与语音控制技术会带来一定的驾驶安全隐患。

  在汽车智能电子的安全性领域,德尔福电子与安全事业部亚太区工程总监刘伟坚以德尔福针对语音技术开展的工作为例表示:从单个零部件来考虑,每一个零部件产品都兼有优势与劣势,因此,德尔福等研发的技术思路是通过将语音控制、主动安全、驾驶员控制、信息控制等功能集成在一起,从整体上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如在车内传感器意识到驾驶员意识高度集中,不适宜实现语音操作、信息显示等功能时,一些功能将处于自动关闭状态。他表示,未来智能技术肯定可以实现进一步的优化,但稳定性为先,当前大家都在努力。

  智能系统会被“黑客”要挟?

  业内人士认为现在担忧还为时尚早

  此前,有多个“黑客”入侵汽车行车系统,对驾驶者行车造成干扰的案例也引起了一定恐慌。对于这个业内热议的黑客对车联网的攻击,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现在担忧还为时尚早,毕竟智能汽车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基础技术问题尚未得到圆满解决。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家针对智能交通颁布的无线局域网标准,与传统家用无线局域网标准相比在身份认证、安全性等方面应该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相信在可靠性方面更具优势。至于具体运行情况如何,还有待于日后的观察与检验。“尽管智能化汽车技术在目前发展水平还不够完善,但是对于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我们仍持较乐观的发展预期。”博世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他表示,汽车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电子消费产品,其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拥有专门的规范标准和行业认证。对于目前业内人士的担心,车企与零部件企业、甚至是主管部门,都已经将其考虑在内,相信未来通过政府、网络供应商、车企与零部件企业的通力合作,这些潜在的安全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