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天会更好——美丽的二郎

发布时间:2018-11-13 14:00 

    明天会更好——美丽的二郎

    赵万伦

    二郎在改革开放的40年,由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蜕变”成了一个婷婷玉立的少女,衣袂飘飘在贵州省习水县的南大门。

    金色的阳光洒在身上暖暖的,天空蓝蓝的,地绿绿的,水清清的。

    老爸和我站在房子被征拆,土地做坝沿的边坡,时间的车轮,滚回旧时光。

    四十年前,大集体做工,评分分粮食,一年分得一千多斤粮食,吃不饱,穿不暖,常摘构叶穗当粮,由于借别人房住,极为不便,只有在艰难困苦中勒紧裤腰带修间土坯房,说干就干,请了“人亲工” 即免费的,土匠师傅和木工师傅的工钱每天一元二角。

    年轻的父亲,头戴草帽,脚穿草鞋,双手粗造干裂,手指甲塞满黑泥土,眼睛在太阳的照射下眯成一条缝,脖子上挂着一条擦汗的黑布,手握铲子,像战场上奋力拼搏的勇士,同时,又跳上窜下指挥这场战斗。

    乡亲们不怕苦,不怕累,个个生龙活虎,有的肩挑背扛,有的挥锄拿铲,有的闷头猛劲干,有的边干边哼歌,一锤一锤的打磨声,一斧一斧的削砍声,把忙碌沸腾的场面演绎成了一首粗狂而热烈的交响曲。奋战三个月,土坯房屹立在团结而淳朴的乡亲们视野中,一家人其乐融融在清晨含着花香和泥土味的微风中,住进属于自己的新居。

    以后的日子,勤劳的父母,土中刨食,喂养孩子。

    房子门前垫子里晒着稻谷,厨房屋顶瓦片上晒着萝卜,右侧包谷地里有一个用稻草扎的草人,头戴一顶烂草帽,手拿一根红长棒,褪色得发白,但还是威风凛凛立于风中,鸟雀、松鼠被吓唬得躲得远远的;房子后院是菜园,春风吹绿了母亲用树枝缠绕的豇豆,小草踮脚仰望秋天的岁月,似乎在寻求什么?秋天到来之后,小草在秋风萧瑟中被辛劳的母亲连根拔除。

    前几年,二郎电厂征用老房子,很现实也很怀旧的父母有几分不舍,几十年的老窝,住习惯了,老屋的一沙一石、一瓦一椽都有深深的依恋,但二郎要发展,要建设,必须支持。老父亲微笑的用满是褶皱、青筋可见而颤抖的手指着高240米的烟囱,135米的水塔:2015年10月,2×660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脱硫、脱硝环保设施同步投运。

    大火电的热能成为了二郎人民前行的光芒。

    老爸望着电厂坝坡一侧:“儿子,还记得我们抢水整田吗?”我笑了:“记得”。一幕幕令人难忘的景象重现:

    夜晚的风一遍一遍敲打着窗户,雨一粒一粒倾倒在田里,睡梦中的我被父亲叫醒:“快,儿子,牵牛去,到苍沟湾湾抢水整田”。我一骨碌翻身起床,直奔牛圈,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牵着黄牛,打着电筒和父亲在大雨中犁完一块水田,田坎铺完,已凌晨三点,满身的黄泥紧紧贴在冰冷的身上,我和父亲成了泥人,黄牛也变成了泥牛。但麻木的我们累而快乐。第二天,在田里,父亲躬腰插秧,腰酸背痛后,伸直身子,仰望天空,两只黑泥手垂着,泥汁一滴一滴往下淌,整个人倒映在秧田里,成了一樽在太阳下美丽的雕塑。父亲疲惫的笑了,高唱一首栽秧歌,动听的歌声飘荡在二郎的天空。晚上回家,父母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还要唱几首栽秧山歌,乐一乐。

    是的,在没有电灯之前点燃二郎的黑夜是煤油灯和蜡烛,月亮是乡村最亮的一盏灯,老人们在忽隐忽现的月光下“摆龙门阵”,小孩子在时隐时现的月光下互相追逐。1991年二郎实现用电照明,煤油灯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五年后,街上安装路灯,傍晚,灯光闪烁,彩灯高挂,耀眼的光芒给二郎的夜晚披上一件金色的衣裳。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二郎,拥抱了世界。

    网络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无障碍对话,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连接网络,家家户户安装了宽带,有了液晶电视,有了微型电脑,用上了智能手机。

    1997年二郎开通程控电话。记得一老人拄着拐杖,背了一袋小麦卖了60元,与广东打工的儿子通话,嘻嘻哈哈一阵聊,一句正经话也没有,60元就溜走了,但老人心情愉悦的笑着,背着背篼回家了!

    现在的老人,可用微信和远方的儿女视频通话,可用微信与工作在外的子女语音聊天,可用微信自己在家缴纳电费和水费……是啊,年轻人教会了老人用智能手机。自己出行不带现金。购买车票,掏出手机,动动手指即可;进入超市,拿出手机,微信扫码支付;亲人看病,取出手机,网上挂号预约;外出旅行,拽出手机,高德地图搜索;生活遇问题,翻出手机,百度一下解决。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为二郎人民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党委在引领。

    乡亲在不断改善生产和生活的同时,选择了一种方式:身背行囊,带着忧郁,远走他乡,创造财富。无可奈何的留下年幼的儿女,留下苍老的父母,托管的孩子生活上无人照料,行为上无人约束,学习上无人辅导;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行动极为不便。党委政府探索后启动“三关爱”工程,各界人士共同努力解决了这一社会问题。亲情、友情似灿烂的花朵,芳香四溢,留守学生在代理家长的身旁与漂泊异乡的父母视频:柔嫩的小手向父母轻轻地挥摇,甜甜的呼唤“妈妈”,深情的凝望远方父母,冲破时空,冲破屏幕的三颗心紧紧相拥。落寞、孤独、干涸的心得以滋润,憧憬的梦得以温馨。以后,每每假期,父母返家,让孩子不缺失亲情,高速公路的贯通,拉近人们的距离,促进经济的发展。

    乡村路是二郎人生产和生活的命脉。“要致富,先修路”党委政府相继修建了沙坝至桑木、二郎至黄金坪,二郎到云丰,大桥到阳光等乡路。改变了雨天一出门,回家后,不必说后背有泥浆,也不必说裤腿沾满黄泥,单是鞋子上的泥就令人愉快的心情减半。

    二郎到习水的公路,弯弯曲曲、泥泞不堪、坑坑洼洼、颠簸难行,单边行程一趟3小时左右,现在大道坦途,45分钟即可抵达。

    而今,条条乡路硬化后,镶嵌在绿草碧野中,路边悠闲漫步在草地上的牛“哞哞”,羊“咩咩”,惬意的享受着美景。叽叽喳喳的小鸟跳跃在乡路上。

    看着密集如网的“玉带”,把村与村、组与组、小区与小区、自然景点与文化广场串联起来,各家各户门前停放的轿车:辉腾、宾利、比亚迪、保时捷……组成了一幅巨大的生态美,百姓富的动态画卷。

    在全面推进小康之中,有农户因种种原因致贫,不怕,脱贫之路,就在脚下。

    人的潜能是以体内蕴藏亿万年生命演化成为丰富的肉体和精神力量。人类从大地上拾起第一根木棒,在大山中点燃第一堆篝火,在大石上磨出第一把利器,就开始寻找制胜力量的漫漫长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找到了:真正的力量,发自内心。于是,献给了勤劳的中国人民。贫穷,不仅指物质,也指精神。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共产党人布署“扶贫先扶志”和“扶贫要扶智”的战略。激活了贫困者燃烧的斗志,众志成城,一起“掀翻”了贫困,“颠覆”了贫穷,解放了人心,改变了命运。二郎水田雷明举,在42年前一次意外事故中,夺去双手,其妻双腿不能站立,神志三分清醒七分糊涂,在党政办周昕主任心与心撞击帮扶下,使他磨砺了一颗坚强的心,内心有了力量,精神有了动力,没有“等”、没有“靠”、没有“要”,而是用残缺的身体支撑一个并不完整的家。生命在,希望就在!

    别的贫困户也在党员干部帮扶下全部脱贫。2018年9月2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习水县贫困退出。县委书记向承强铿锵的话回荡在脱贫户的耳畔:扶贫攻坚还在路上,让退出的群众过上更幸福美好的生活。

    现在啊,美丽的二郎生机焕发、潜能凸显,脱胎换骨的蜕变。乡亲的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内心泛出幸福的喜悦!

【责任编辑:姜继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