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父辈的脊梁

发布时间:2018-11-12 20:00 

    在莽莽苍苍的群山里,在狭窄崎岖的山路上,一群人抬着一棵十几米长的钢筋混凝土电线杆踽踽前行。他们光着膀子,沉下身子,任汗水浸透每一寸肌肤。有时候,他们大喊一声“起”或是“使力”,那声音充满力量又饱含沧桑,穿透群山的寂寞,经久不息。

    这些模糊的画面来自二十多年前,像一张褪色的黑白照片在我的脑海里隐约闪现。

    我的故乡是滇东北乌蒙深山里的一个小村庄。二十多年前,村里还不通电。每当夜幕降临后,群山隐进夜色,大地沉入黑夜,那星星点点的煤油灯也就亮了,豆点灯辉照着人们对未来的希冀,在寒夜里如梦想绽放的温暖。

    后来,村里开始架电,那是一个人力与险山恶水抗争的奇迹。村里不通公路,所有的架电器材都只能到十几公里以外的集镇用人工搬运。我的父辈们怀揣对光明的渴望,在大山里负重前行,每走一步似乎都要耗费一生的精力。他们年轻着,有担当,不抱怨,不怕累,用血肉之躯扛出了大山的光明。一圈圈电线、一棵棵电线杆借助父辈们的肩膀,穿越山水的阻隔,在村庄扎根,一盏盏电灯在千家万户亮起,穿透了群山的黑夜。

    过惯苦日子的山里人,没有资本挥霍来之不易的光明。他们爱电更惜电,很少有家用电器,电灯的功率也很小。一盏25瓦的电灯并不耀眼,但相比煤油灯的萤火之光,已是皓月之辉,它驱散了黑暗,让一家人沉浸在融融温馨里。灯光照着孩子们读书写字,也照亮了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梦想之路。

    那时,父亲是村里的用电管理员。每当刮风下雨停电时,他总是忙着协调人抢修,奔走在风里雨里。谁家乔迁新居需要接电,谁家电路出问题需要维修,父亲也是义不容辞。在一次接电的过程中,父亲从高处摔下,以至落下一身的疾病。只问耕耘,不求回报,父亲以他的美德照亮别人,在黑夜中点亮了一盏心灯。

    多年后,我漂泊异乡,面对城市五光十色的灯光,总是情不自禁想起山村的黑夜,脑海里顿时浮现出父辈们抬着电线杆在大山里踽踽行走的画面,他们沉重却坚毅的面容让人倍受鼓舞,他们用血肉之躯铺就的光明之路不断延伸也不断宽阔。在道路四通八达的今天,不再有人用血肉之躯去抬千斤重的电线杆,也很少有人记得曾经有一群人用血肉之躯扛出了大山的光明。我的父辈们,他们坚挺的脊梁和生命的负重,成为一脉群山的绝唱,成为一片土地的背影,成为一段尘封的历史,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

    韶华易逝,我的父辈们已不再年轻。在沉重的岁月里,他们渐渐变得枯瘦衰老,变得佝偻单薄。他们依旧守着遥远的群山,平凡沉默,与世相忘,而他们用生命创造的光明穿正透群山的黑夜,熠熠生辉。

    作者:朱金贤

【责任编辑:曾宪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