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我看到的江夏四十年

发布时间:2018-11-12 18:52 

    四十年前的江夏还叫做武昌县,四十年的时间可以让世界变成另一个模样。

    四十年前(1978年),江夏的一切都是匮乏的,在计划经济下,无论是食物还是日用品,皆是粮票供应,甚至是有粮票也买不到。

    四十年前,人们的穿着,无论从色彩,款式,成色看,都十分单调,并多显出几分贫寒。妈妈说:那时求别人买一截的确良布,是一件十分难以实现的事情。往往都是一件衣服穿很多年,最后补丁补着补丁,到了冬天难以避寒。如果有人穿着稍微花哨一点,前卫一点,人们总是感觉有点另类。

    四十年前,米每斤0.138元,肉每斤0.68元。每月粮食按计划供应,而每月用于食物的消费,要占工资收入的70%以上。父亲说:四十年前,每天两顿饭。做饭务需要计划着,不能因为饥饿而多吃一点。不然,提前吃完本月之粮,则会挨饿。那时,人们无吃好的奢望,唯有吃饱的渴求。吃食讲究的不是营养,而是经得饿。

    四十年前, 除了生产队、学校、医院修少数简易平房,人们居所基本保持在五十年代时的状况。家具一般只是简单的桌凳,房子内没有单独的卫生间,几乎没有舒适感可言。

    四十年前,道路上没有那么多的车,交通不是很方便,如果能拥有一辆自行车,是一件十分稀罕的事情。路几乎全是土路,又窄,又弯,又烂。人们出行大多靠双腿。如果出远门,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

    四十年的时间,是一个可以把历史分割的时间段。现在走在江夏,最多的感慨是:恍如隔世。

    现在服装店铺林立,时尚潮牌,布料品种不计其数,由你尽兴挑选。人们不再愁买不到喜欢的衣服,反倒是商家想着怎么把自己的衣物卖给消费者。

    现在人们追求健康饮食。各类副食商店,饮食餐厅鳞次栉比。各类食品物资繁多,货物新鲜,价廉物美。农贸市场亦十分活跃,各类瓜果疏菜,家禽海鲜,要啥有啥。三餐粮足早已不再是奢求,健康饮食成根本。

    现在的房屋装修也越来越讲究。厨房告别了烧柴禾的日子,电、煤、燃气、太阳能成了主要生活能源。油灯早巳被人们遗忘。各类家具,智能电器成了家庭必备之物,装修也也越来越追求智能舒适化。

    现在路面平坦宽阔,交通运输便捷。人们外出可以坐公交,乘地铁,也可以自己开车,安全方便。公路网络密布,安全便捷的交通,出门一脚泥的情况已成了往昔的回忆。现在高速公路的修通,将江夏与外界紧密连系在一起,共同奔驰在小康的平坦大道上。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江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人们日常衣食住行也一天天好转,一步步迈进了小康的美好岁月。四十年前与现在,二者是无法比拟的,恍若隔世。我们江夏也和全国一样,历经了这一段由穷到富的难忘历程。

    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成就了江夏。在发展的步伐中江夏工业特色经济已经开始明显,2017年工业单位数占比29.2%位居第一,能源工业发展迅猛,循环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生态立区,工业兴区,创新强区”的理念。

    在近几年,江夏全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三乡工程,高标准建设都市田园综合体,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生活层次更高。同时在美丽乡村建设,在生态环境的治理和建设上,江夏一直在做出努力,从不松懈。

    四十年的变化,让我们有了信心,但是经济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江夏的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产业结构化不明显,发展速度不均衡,市场规模小,消费领域单一,旅游产业欠发达,这些会对今后江夏的经济走势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南北差距问题短期内难以缩小,因此,应该结合江夏自身特点,调优补短,发展多元经济的战略,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形成具备江夏未来发展的理念模式。

    回顾改革开放40周年,江夏,这座古老的城市一路走来,书写出太多太多的发展历程,是创新和实干创造了江夏奇迹,是江夏人民凝心聚力实干出的奇迹。

    是啊,江夏,还是那一座城,还是那一片热土,经历了四十年的发展裂变,一切都令人惊叹,现如今,这座屹立在长江岸的明珠城市,已经开始散发出了那熠熠生辉的光芒。

    作者:周正宇

【责任编辑:曾宪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