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枫桥经验”城市版:南京仙林8年“零上访”

发布时间:2018-10-30 18:44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作者:朱殿平

    原标题:南京仙林街道连续8年零上访 叫响城市版“枫桥经验”

    半个多世纪前,浙江枫桥的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半年前,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在江苏调研时认为,南京仙林街道以网格化管理为突出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做法是城市版的“枫桥经验”。

  仙林街道位于南京城东,是栖霞区委、区政府所在地,辖内20万人口,有12所高校集聚的一座大学城。这里原来是农牧场,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集高等院校、商业街区、居民小区于一体的现代新型城市街道。

  曾经,这里也是各种矛盾叠加,群众上访不断,社会治理堪忧。值得称道的是,仙林街道近年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创新,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源头预防、突出抓早抓小,连续8年实现零上访,也连续多年蝉联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全市第一。

  以网格化为抓手,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改革是逼出来的。”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金娣记得,2008年她初到街道工作时面临的第一件事儿——街道办事处对面香樟园小区的数百位业主拉着横幅去区政府门口上访。“这么大的事情,我们社区、街道的同志事先都没有得到一点风声。”从那时起,她就想着要改变这种因信访问题而陷于被动的工作局面。

  孙金娣想到了“网格化”,“群众去上访,还不都是因为问题在基层找不到人解决,那我们就帮他们尽早解决。”仙林街道把辖区划分为三级网格,一级网格以社区为单位,二级网格根据地域面积、小区楼栋和人口数量划分,三级网格具体到驻区单位和楼栋。据了解,仙林街道共设立10个一级网格、156个二级网格和1786个三级网格,大到容纳上万人的高校和小区,小到个体户小门店,悉数纳入到了网格之中。

  如今,漫步仙林街道辖区,常常会偶遇“黄马甲”。在这里,156名二级网格负责人、5000多名党员群众每天穿着黄马甲,“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于是这一个个“黄马甲”便成了一个个流动的信访服务站。

  潘家燕2009年刚到杉湖路社区工作,便是靠着“黄马甲”跟居民们“套近乎”。一次,听说居民小区临街门面房租给了一家火锅店,数十户居民便聚在一起商量着要上访,抵制火锅店进驻。当时,潘家燕正穿着“黄马甲”在小区里巡访。也不知是谁说了句:“‘黄马甲’来了,要不跟她反映试试?”了解情况后,潘家燕立刻协调街道、区相关部门,用3天时间解决了问题,原定的火锅店不来了,居民们拍手称快。

  “我们连续8年零上访,并不是说没有矛盾,而是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孙金娣说,街道要求所有网格员做到“三必到、五必访”,即居民有突发性事件、有不满情绪、有大的家庭纠纷,网格人员必到;对困难家庭、大病病人、下岗失业人员、孤寡老人、刑满释放人员,网格人员必访。同时,连续8年常态化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结万家亲”活动,每个单位、每户人家都上门走好,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努力把每个信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以党建为引领,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党建引领和志愿服务是仙林街道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两个重要抓手。

  在仙林大学城学海路上,一幢4层高的小楼因为门前耀眼的党徽标识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今年3月新开放的仙林党群服务中心。位于4楼的党员政治生活馆,3000余平米的场馆分为党誓厅、党史厅、党示厅、党视厅、党事厅、党建厅、党群厅、党教厅8个功能区。记者在党誓厅看到,这里有小舞台、视频大屏、宽敞的台下空间,是组织入党宣誓和重温入党誓词的好场地。值得一提的是,墙上还挂有“领誓人公示栏”,街道选拔出20名优秀社区党员担任领誓人。65岁的社区老党员喻小萍就是其中一位。

  喻小萍是街道“万家欢”志愿服务队总队长,曾在深圳做义工20年,2012年随儿子来南京定居在仙林。如今,她已是街道的“名人”,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凌晨4点,和小区里的志愿者在小区“晨跑”。说是晨跑,他们的路线却有些弯弯绕绕,左绕右绕把小区里19栋楼都巡查一遍。晨跑结束是早饭、做家务时间。8点开始又一轮巡逻。9点起,小区里的各种合唱团、健身队、舞蹈队等开始活跃了,这1个小时是喻小萍跟邻居们的活动时间。到了下午,喻小萍要开会、要到附近社区网格里巡查督导……这位激情饱满的老党员,总能让大家切实地感受到党建的力量。

  “我跟着子女去过不少城市居住,原先一直不觉得街道和居民有多大关系,到了这里,网格化管理让我真实体会到街道确实是在为老百姓办事。”洪桂芳家住东方天郡小区,做了8年的志愿者。虽然已经年过6旬,前不久她还是坚持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这让我觉得特别自豪,也激励我更好地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争取成为‘常青树’党支部书记!”

  原来,“常青树”党支部是仙林街道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党组织设置体系的一项新举措:在小区、工地、商业街区等人员密集场所成立了24个由优秀党员居民骨干担任支部书记的“常青树”党支部,将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到街道辖区的每一个角落。这些“常青树”党支部书记利用他们在群众中的人脉、威望和感召力,第一时间掌握信访信息、介入矛盾调处、开展疏导钝化工作。

  “我们要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就有信访稳定工作。”孙金娣说。

  以民生为导向,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仙林新村是仙林街道唯一的经济适用房小区,一直存在着拆迁安置、农牧场改制人员就业等一系列历史遗留矛盾,1617户居民中有1100多户上访过,成了谁都不敢碰的烫手山芋。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地下室乱堆乱放、使用混乱,十几年来多次发生火灾。

  去年夏天,孙金娣提出要对仙林新村地下室进行整治,“否则迟早会出人命!”街道先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居民志愿者挨家挨户做民意调查,在清楚大多数居民都支持整治后又召开党员大会、居民代表大会,最后才对占用地下室的居民逐户上门动员。

  “最多的一户,前后上门36次。”参与整治工作的仙林街道社会文明服务办公室主任郝智慧说,清理住人、清理杂物、重新分割、粉刷、分户、接电等各个环节一个不能落下,“我们先将同意清理的住户家的地下室进行改造,让居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

  整治过程中,郝智慧发现,有的居民家确实存在困难。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虽然有两套房,但是因为老伴患病花光了家中积蓄,不得不将一套70平米的两居室出租补贴家用,一套50平米的单室套给了儿孙们居住,老太太只得住在地下室,里面放置了煤气罐、水缸、痰盂等物品。郝智慧与老人的儿子儿媳反复沟通,磨了2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将老人70平米的房屋分割出租,留下一个房间给老人居住。这样既保证了这个家庭有一定收入,又能清除地下室居住的安全隐患。这其间,帮原先的承租户找新房源,为老人找到合适的新租户,一应事宜都是社区帮助完成的。

  以清理地下室为契机,街道对仙林新村进行了全面改造,新建了活动广场、公办幼儿园,居民家里通上了天然气、有了晾衣架,帮助困难群体创业就业。同时还在仙林新村开展家家户户“本月我站岗”活动,这个小区从家家户户“上访户”变成了家家户户“志愿户”,越来越多的居民走出家门融入小区,成为信访稳定工作的信息员和调解员。

  孙金娣告诉记者,为了确保信访问题不推诿不遗漏,他们实行首问接访负责制,对首次接待的信息、信访人实现全程跟踪、全程服务、全程化解。街道整合成立网格化社会服务中心,调集街道各方力量和资源来解决各独立网格无法解决的问题,对每个“钉子案”“骨头案”,由网格分管领导、一级网格负责人、一级网格责任人、二级网格负责人、网格片警“五包一”合力化解,并定期对办结的信访矛盾进行回访,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编辑:杨海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