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推荐
APP下载

望海楼:在奋斗中收获圆满与幸福

发布时间:2018-09-24 17: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彭训文

  9月23日(农历八月十四)是秋分日,中国迎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亿万农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同一天,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投运,95对高铁列车飞驰往来香港与内地数十个城市。9月24日,农历八月十五,又逢中秋节。一个是首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一个是内地与香港高铁实现互联互通的历史性时刻,一个是人们对“圆满”寄予无限情愫的“团圆节”,当这些喜事在这秋收时节“邂逅”,注定生发出更丰富含义。

  这个双节,是充满仪式感的国家符号。自古以降,我国先民就有在秋收时节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诗经·周颂·丰年》中“以洽百礼,降福孔皆”等句,展现的正是先民丰收后举行的隆重祭典。随后,古人曾在中秋节前后设立“秋社日”庆祝丰收。时至今日,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将中秋节定为丰收节。从时间看,双节是时间和历史的馈赠。秋天属万物成熟季节,秋分节气的气象学意义为昼夜时间均等、气候由热转凉,中秋标志着月亮盈满、转向亏缺,因此,古代秋社日多祭月,以庆祝丰收、感谢自然馈赠和祖先护佑、祈盼家国平安。

  节日,本质上是一种民俗文化。这些充满仪式感、符号化的节日祭典、活动,文化功效颇为明显。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在古时,这些节日促进了社会资源向农业系统倾斜。如今将中国农民丰收节设在秋分日,并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正是以鲜明的国家文化符号传递和强化这一仪式感,以塑造新的社会主流价值,引导各界更加重视“三农”工作。

  这个双节,传递着奋斗、圆满、幸福。两节相连,看似巧合,但蕴含着同一种精神——奋斗。古往今来,田间有个好的收成,诸事有个圆满结果,人生有个幸福结局,是每个人的向往。但是,丰收、圆满、幸福都不是凭空得来的。只有春天的辛苦耕耘,才有秋天的硕果累累,团圆的甜蜜、幸福里应该蕴含着奋斗的故事。

  这个双节,恰逢我国农村改革40周年,处于我国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双节庆祝活动的目标应指向赓续勤劳务实、艰苦奋斗的乡土文明和民族精神,以坚实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实现习近平强调的“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调动亿万农民重农务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的,切实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真正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这个双节,属于中国,呼应世界。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农产品收获以后,都会举办农事节日活动。很多国家同样也过中秋节。这与其说巧合,不如说各国先民处于文明初级阶段时对世界、对自然、对人伦抱有同一追求:祈盼和平、圆满、美好等。

  在全球化成为世界潮流的今天,同处地球这样一艘“宇宙飞船”的人们,谁也不愿意退回到“孤岛”时代,我们命运与共。既如此,我们更应以敬畏之心,从共庆这些节日活动中获得一些原初经验:人类文明浩荡前行,文化因多样而美丽,相互尊重、共同奋斗才能收获圆满与幸福,文化的孤立主义、单边主义或霸凌主义终会被历史所摈弃。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编辑:田沐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 乡下孩子遇上了诗
      90后学霸放弃保研,支教两年,又放弃出国,创立诗歌教育机构,用诗歌为乡村孩子的生命照亮了光。
    • 月圆中秋,百“姓”团圆
      中秋佳节,花好月圆,正是阖家团聚时,快来点上一盏专属家灯,寄托美好的祝福,与家人共享团圆时刻。
    • "青年大学习"第八期开课啦
      如何切实落实从严治团要求,快来观看网上主题团课第八期,与伙伴们一起交流分享,青年大学习,我们一直在路上!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