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 共青团新闻联播
APP下载

延安一年五千万访客,这群人很特别!

发布时间:2018-08-22 13:32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中青团联播新闻

    主播君的话

    曾经“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七七事变”爆发之后,一批批热血青年从全国各地潮水般涌向;如今,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党员干部、企业员工、高校学子从祖国各地奔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它的魅力何在?

    这个地方,就是延安。根据延安市统计局公报,仅2017年,延安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便达到5059万人次。

    前不久,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第十一期学员就聚集在了这块热土上。

    寻找革命足迹

    情景:合唱“游击队歌”

    7月26日上午,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在“游击队歌”歌谱面前,上海音乐学院的朱斯珂哼唱起来:“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

    熟悉的旋律唤醒了旁边学员们记忆深处的那颗种子,刘硕、陈奕燃等四五个学员也开始跟着朱斯珂一起放声歌唱。

    情景:重温入党誓词

    7月27日下午,在宝塔下,学员们举起握紧的右手,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

    “我已经记不清我第一次宣誓时的样子,但是每一次宣誓,每一次重温,我都会记起第一次时的那种感动。”

    领誓人:

    殷晟程

    殷晟程认为,那是一种长期积淀下来的精神,是一种由内而外生发出的坚定。5年前,他“依据自己的前途”选择了工科专业,却在后来报考了自己更喜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硕士。

    情景:佩戴徽章

    “大骨班”的制服被要求隔天蓝白两色更换,很多学员的着装却有一点从未改变:佩戴团徽。而来到延安后,高嘉禾的左胸前除了团徽,还多了一个红色的长条徽章,上面是“为人民服务”5个金色大字和毛泽东头像。在他随身携带的小包里,还有另外两枚,一枚是他的学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校徽,一枚是印着党徽的一面小红旗。

    “周恩来总理晚年,不管走到哪里,衣服上永远别着这样的徽章——毛泽东头像的‘为人民服务’。”

    高嘉禾

    心怀感恩之情

    情景:书写感悟

    观看完舞台剧《延安,延安》后,谢国富写了一首名为《延安痛》的诗。

    “天意寒,天意怜幽草,不怜我生民,长征万里,尸骨万千,不灭我赤胆忠心,与天斗志,与地齐航,与万物共存亡!烟火灭,烟火记功德,不记我伤员,命恒在,疼不过家破,痛不过人亡!剑指苍穹,何修何饰甘露降?慰我惨惨儿女,卫我惶惶中华!……”

    情景:听老战士讲过去的故事

    马万玲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八一敬老院探访老战士的经历。

    马万玲

    “站在门口时,看到里面10多个老人穿着整齐的军装坐在那里,我眼泪就一下子憋不住了,但我还是努力表现得镇定。”

    马万玲知道,那些老人代表的不只是他们自己,还有千万个倒在战场上、曾经奋勇杀敌的英烈前辈。“听老人分享当时战场上的经历,其实他们的口音是让人听不太清楚的,但我听懂了最后几句,他让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珍惜和平”。

    勇担家国重任

    情景:立志报国

    “我一定会成为一名军人。”

    陆欣宇

    说这句话时,陆欣宇的语气透着坚定。这位个子高大的学员总会站在队伍的最后,脊梁挺得笔直,目光从不斜视。他说,如果有人说他的身上具有军人气质,那一定是最高的夸奖了。2015年,他以国防生的身份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情景:心系家乡

    “大骨班”学员的担当更体现在对家乡的关怀。

    加依达尔·沙木拉提是一位来自新疆的哈萨克族女孩。日常的交流中,她提到最多的就是自己在新疆巴州支教时的那些孩子:“我很幸运有机会来到这里,出来看看,但有更多的孩子没有这样的机会,我有责任有义务回去,将我看到的东西讲给他们听。”加依达尔说,未来她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老师。

    探寻前进之路

    情景:探寻美好生活

    上个世纪,梁家河村还是一个贫穷的陕北小山村,60年代末,迎来了北京插队的知青。他们斗志昂扬,带着青春特有的激情,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带领和帮助村民摆脱贫困。

    殷晟程在这里被当年的故事所感动,被村民们质朴的笑容所感染。但同时,他也有更多的思考:在全国,还有更多的小山坳里的村子,怎样才能让更多小山村里的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情景:思考不断

    “让党从艰难困苦中得到新生的好地方,也一定能让今天的我们迎接更多的挑战。”张翊轩说,“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发现不管我写论文时想的是什么样的选题,最终都会回到这个问题的思考上来,那就是中国人的根的问题,这个根只能是精神,我们要明白自己未来应该向何处去,必须先找到自己的根脉。”

    高瀛远:

    “这次来到延安,对于我们这群共产主义接班人来说,与其说是‘追寻’,不如说是‘回归’。只是因为初心不忘,只是因为使命不改,我们终于都在这里相聚。所以,我们不说‘去延安’,而是说‘回延安’,因为我们原本就属于这里。”

    文并摄|实习生熊隽晗

    编辑|杜沂蒙

    校审|陈凤莉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End —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编辑:唐红】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 "青年大学习"第四期请查收
    要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戳进来,获取更多知识点,与小伙伴们一起学习,努力奋斗!
  • 在最高点为上海地标留影
    他曾7次站在上海之巅,“睡过上海中心”,他在最高处记录着这座大都市的发展变迁。他是余儒文,他用影像讲述故事。
  • 走进学霸情侣的世界
    交往4年,收获53张证书、近10万元奖学金,双双保送复旦大学研究生,这样的学霸情侣,他们的世界是怎样呢?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