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APP下载

北极圈惊现30℃高温天,这个夏天谁在“焖烧”地球?

发布时间:2018-08-06 19:19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来点科学

这个夏天,

可谓是“环球同此凉热!”

刚刚过去的周末,

“北极圈惊现极端高温天气,

海冰融化加剧”

“极地高温已达32℃,

谁来拯救北极熊”等消息

刷爆社交网络,

再次引发人们对

全球多地“高烧不退”,

及其背后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担忧。

每年夏季,

高温都会以各种姿势刷屏,

去年流行的是

我国火炉城市最新排行,

今年则聚焦北欧和

国内东北多地高温破纪录,

——这更加引人注意,

位居地球北部的原本“避暑胜地”,

为何入夏以来竟持续高温,

甚至引起极地“高烧”,

这背后又有何因素在作怪?

“发烧”的北半球

在8月2日中国气象局

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

该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

副司长李明媚透露,

刚刚过去的7月,

我国平均气温22.9℃,

较常年同期偏高1℃,

全国有94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

其中辽宁本溪县(39.2℃)、

吉林集安(38.4℃)等24站

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一句话概括就是,

我国中东部中7月下旬

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

高温强度强、

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

她说,7月,

全国平均高温日数达6.1天,

比常年同期多2.1天,

为1961年以来

历史同期第四多。

这其中,

7月20日高温影响范围最广,

35℃以上高温面积

达159.8万平方公里,

38℃以上高温面积

达13.4万平方公里。

高温天气并非我国独有,

整个北半球都很“热”。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获悉该中心监测的

“2018年7月全球最高气温距平分布图”,

从中可以看出,

今年7月以来,

北半球在欧洲、东亚、北美气温正距平

(指某时间段的气温

超过若干年或月的平均值)显著,

尤其以欧洲最为突出。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

副主任肖潺说,

根据该中心的监测,

北极圈内一些气象站

观测到气温超过30℃,

并连续3天平均最高气

温处于历史最高点,

这其中,

挪威和芬兰分别出现了

33.5和33.4℃高温。

欧洲其他国家也进入“发烧”模式:

希腊雅典遭遇40℃高温袭击,

并诱发了火灾;

英国部分地区今夏以来

持续高温干旱,

创下半个世纪以来

最干旱夏天的纪录;

意大利7月14日首都罗马

最高温直逼40℃。

多个北非国家也出现热浪,

摩洛哥出现43.4℃高温,

阿尔及利亚的撒哈拉沙漠地区

最高气温更是达到51.3℃。

在北美地区,

加拿大魁北克省7月初

遭遇几十年罕见的连续高温,

持续的高温天气导致70人死亡。

与我国同处东亚地区的日本、

韩国出现大范围高温热浪,

导致近百人死亡、

上千人中暑。

好消息是,

这场高温覆盖的部分地区

有望开始“退烧”。

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

首席预报员许映龙说,

从8月5日起,

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

高温范围将逐渐减小,

而江南和江淮等地的

高温范围将逐渐增大,

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

仍多高温闷热天气。

北京的高温天气

目前有减弱的趋势,

但8月7日立秋后还是可能

会出现高温高湿天气,

京津冀地区预计

还将有2到4天的高温天气。

谁在“焖烧”地球?

那么,

究竟是谁在“焖烧”地球?

全球气候变暖,

这可能是人们想到的

第一个关键词。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

中心气候服务首席艾婉秀告诉记者,

从气候背景来看,

全球气候变暖的确

导致高温风险加剧,

是今年高温热浪异常的大背景。

不过她同时提到,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并不意味着每个地区的

增暖速度都一样。

在她看来,

全球气温上升速度呈不对称性,

一方面是北方升温速率高于南方,

这表现在今年夏天,

北极地区高温的极端性

要高于低纬度地区;

另一方面是,

最低温度的上升速率,

要高于最高温度的上升速率。

以我国为例,

尽管今年我国的高温日数

是1961年以来的第三位,

但最低温度却是1961年

以来最高的——

最低温度高意味着,

夜间温度不返凉,

加重了炎热程度。

至于极地“高烧”,

中国气象科学

研究院副研究员吕俊梅说,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

北极地区气温的

上升速度高于其他地区,

大概是其他地区的两倍,

这种现象叫做“极地放大效应”。

在她看来,

今年夏天发生在

北极地区的罕见极端高温,

主要是源于今年冬末春初,

北极地区开始出现的

气温异常偏高现象,

当时黄河站的气温出现高于0℃的天数,

气温比常年气候平均偏高10℃左右。

到3月份,

北极地区气温偏高的趋势更明显,

并持续到夏季,

导致冷空气活动减弱——

这是此次高温事件的主要原因。

相应地,

北极地区气温高了,

冷空气向南扩展的活动就弱了。

艾婉秀说,

加之控制东亚地区的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位置异常偏北、

强度偏强,

平均强度超过常年同期2倍以上,

受其影响,

我国中东部地区以及韩国、

日本等地气温异常偏高,

也就容易出现高温天气。

还有一个“主观上的炎热”。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说,

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域

水汽条件相对比较充足,

所以主要以闷热为主,

由于湿度较大,

体感温度往往比观测气温高,

比如近期的北京,

虽然有时气温并未达到

35℃的高温天标准,

但人却感到闷热难忍,

主要还是由于湿度大,

体感温度高,

南方更是如此。

频繁走进生活的“全球气候变暖”

按照国家气候中心专家的说法,

可以从辩证唯物主义观

看待此次高温,

其偶然中的必然,

就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

而必然之中的偶然,

则要归结于今年极地环流

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

这其中占据“必然”地位的

全球气候变暖,

更加引起人们警惕——

这一原本只存在学术界的“热词”,

如今正以高频率的热浪形式

走进人们的生活。

事实上,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说法,

近两个月的极端天气频发的原因

虽然很难简单归于

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

但从长期来看,

极端高温和降水增多这一趋势,

无疑是由气候变化引起。

世界气象组织副秘书长

埃琳娜 蒙娜恩科娃说,

2018年将成为

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之一,

目前,

人们正在经历的热浪和极端高温事件,

与该组织所预料到的温室气体排放

引起气候变化而产生的结果相一致。

吕俊梅也提到,

近年来,

北极地区的海冰融化变薄后,

会形成碎片,

从南方吹来的强风,

将碎片推至北极中心,

并将热量不断释放到大气层,

从而使北极地区温度升高。

而致使北极海冰不断融化的“元凶”,

正是气候变暖。

她说,受其影响,

北极地区冬季的海冰不断融化变薄,

监测数据表明,

今年1月,北极冰层厚度达到

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研究,

未来我国夏季极端高温事件的

出现概率会大大增加,

到2025年左右至少

有50%的夏季可能出现长时间的

高温热浪过程。

到本世纪末,

在最坏的可能性下,

我国极端高温热浪事件的频率

将比目前高出5倍。

肖潺说,

1951年以来我国极端高温天气

呈现出强度更强、出现更加频繁、

持续时间更长的特点,

必须深入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

高温加剧带来的风险,

发展低碳经济,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提高抗御和防范极端高温天气

气候事件的能力,

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记者:邱晨辉。

微信编辑:徐怀。

综合中国青年报 (2018年08月06日05 版)《北极圈惊现超30℃高温全球多地“高烧”引关注》报道。

【编辑:吴蕴聪】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 “青年大学习”团课第二期来啦!
    本期“青年大学习”团课,我们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快来认真听讲,争取学通弄懂实践好!
  • 保护长江生态,从用手绢开始
    曾经,手绢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我们唱着《丢手绢》歌谣长大,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真的把手绢“丢”了。
  • 一粒沙的独白
    我是一粒沙,来自库布其,这里曾黄沙漫天,我们的生活平淡枯燥,直到他们带来了绿色,我看到了从未有过的生机。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