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APP下载

恐龙的“老伙计”是如何存活至今的?

发布时间:2018-08-05 12:47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青年观察家

    学习青年说

    中华鲟是中国独有的古老鱼类,和恐龙生活在一个时代,大约1.4亿年前就在地球生存并繁衍,是长江里的旗舰物种。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在恐龙灭绝6500多万年后

    它的“老前辈”中华鲟依旧生活在今天

    近日,记者随“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采访团一行来到湖北省宜昌市,在中华鲟研究所的亲鱼养殖车间里,见到了有着“水中活化石”之称的中华鲟。

    在几个蓝色的圆形水池里,数十尾中华鲟摆动着尾巴在水中悠游。

    它们出生在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每年春夏,幼年中华鲟沿长江一路向东,游到长江口,进入东海。等到生育能力成熟,它们就开始寻找记忆中的长江口,溯河回游到“故乡”,生儿育女。正因这执着的回归和寻根习性,1963年,我国鱼类学家伍献文教授将它命名为“中华鲟”。

    中华鲟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经济型动物,渔民会大量捕捞、食用,或者制作皮革和熬胶。但在今天,它最重要的,是生态价值。

    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物种保护研究室主任杜合军:

    在长江的水生物网络中,如果没有中华鲟一环,就会对长江生态链条造成负面影响。

    中华鲟永续生存成为可能

    杜合军所在的这个研究所拥有完整的中华鲟保护体系。在中华鲟亲鱼的培育车间,保存了中华鲟目前的核心种群梯队。研究者通过繁育技术和遗传管理技术的逐步升级,把原来野生的中华鲟逐步驯养成熟,以繁殖出子一代。

    在实现了中华鲟的全人工繁殖后,2013年中华鲟研究所率先突破了单性繁殖技术,也就是说,只有鲟妈妈也能生鲟宝宝。这项技术只需要提取中华鲟雌鱼的鱼卵,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中华鲟卵子发育成正常个体。

    中华鲟研究所副所长李志远:

    如果这项技术能早一二十年前实现突破,并且把它用在白鳍豚或者白鲟这样的珍稀特有鱼类中,这两种生物的生存史可能就会被改变!

    虽然有了保护和培育中华鲟的新技术,但李志远仍然颇为焦虑。这是因为,长江上的非法捕捞、过度捕捞,以及工业和生活污染仍旧是伤害中华鲟的罪魁祸首,再加上近海环境的污染,中华鲟种群仍在逐渐下滑。

    为此,中华鲟研究所试图通过成规模地放流人工养殖的中华鲟,提高中华鲟种群的多样性。从1984年至今,该所一共放流了60多次,将近503万尾中华鲟。并且,随着不断攻关各项技术,中华鲟越养越大,鱼类规格和体格也逐渐增大,放流的成活率越来越高。

    基于多年的技术积累,中华鲟研究所的研究保护对象,也逐渐扩展到长江流域的近70种珍稀特有鱼类。并且正积极探索提前介入长江中上游的珍稀特有鱼类保护。位于长江上游的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在开发之前,就建成了珍稀特有鱼类放流站,在正处于建设中的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周边,珍稀特有鱼类的增值放流站也已经开始运行。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李翀 记者 王林

编辑:戴月婷、于璧嘉

来源: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编辑:吴蕴聪】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