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APP下载

岑可法 

发布时间:2018-07-20 14:5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甘为人梯,甘当铺路石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岑可法

个人简介

    他的学生说,“他像煤粉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而他却说,“人才培养要从青年开始,我自己做不了大师,我希望浙江大学能够培养出未来的大师”。他常说,“只有那些不怕艰苦,敢于创新敢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科学高峰”。——题记

事迹照片

事迹说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1个教师节回复浙江大学教师来信时说,浙大教师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大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老师们精心育人,源源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希望浙大在这方面走在前列。

    在浙江大学,岑可法院士正是这样一位为教书育人呕心沥血的教师典型。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能源领域知名的战略科学家,他培养了大量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的核心人才,创立了“教授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的梯形人才培养机制,拿出了350万的多年积蓄设立“浙江大学岑可法教育基金金”;他所带领的教学研究团队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与荣誉,为我国能源科技人才培养、能源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958年,国家选派研究生到苏联留学,别人选择制造火箭、舰艇等尖端学科,而岑可法却选择了又土又脏的专业——“煤的燃烧”。对于旁人的不可思议,他只解释了一句“中国是产煤大国,煤关系着国计民生。”196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岑可法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回到祖国,回到浙江大学任教,这一教就是五、六十年。

    这五、六十年间,他将所有的激情、汗水和奉献挥洒在了党的教育事业与科研工作中。

    “他像是磁铁的核心,吸引着学生环绕”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岑可法一直站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在他看来,好的老师只能给学生传授七成的专业知识,另外三成并非有所保留,而是要给学生留下思辨的空间。无论是为本科生或是研究生授课,他在一堂课上讲述的内容70%是成熟的知识,其余则是国际上最前沿的观点和看法,未必正确,鼓励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去辨别。

    他时常告诫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很多都是几十年前的内容,比较陈旧;而且大多只是对现象进行描述,细节和过程的解释不甚清楚,这些内容对目前的科研创新没有什么帮助。由此,鼓励学生们自己思考和钻研问题,争取有自己的创新想法。

    在热能所,学生们对岑可法有“两怕”。一是怕他开会。有人说,“岑老师精力旺盛,上午开会,有时会一直开到晚上,甚至凌晨。晚饭往往就是一顿盒饭,还是在肚子饿得咕咕叫之后。”二是怕岑院士批评,一位博士说,“有时兴冲冲地拿个论文请他看,他却挑了一堆‘刺’,要求很严格。可他要不‘骂’你了,你就没有进步了。”

    严师出高徒,学生们的“两怕”,正是岑可法教学认真严谨的体现。直到今天,热能所博士研究生们从开题到做实验、写论文再到毕业答辩,年过八旬的他都全程指导,毫不懈怠。

    学业上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耐心指导,是大部分学生留下的印象。长江特聘教授、973首席科学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热能所的严建华教授至今对一件往事记忆犹新。1984年严建华与导师岑可法参加中美国际燃烧学术会议,岑可法推荐了当时还是硕士生的他作为代表,用英文在大会上宣读报告。“报告前的晚上,在宾馆里,岑老师手把手地指导我做透明片和鼓励我。第二天,我独立完成了大会报告,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在今天的热能所,大胆地将研究生推向国际舞台已成为了一个传统,每位研究生在求学期间,至少拥有一次到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的机会。

    岑可法早年的研究生、邱坤赞教授说:“岑老师关心人,关心每个人的前途,从选题研究的方向到个人家庭,他都关心,他像是磁铁的核心,把学生们都吸引在他的周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老师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早在2001年,面对国家未来人才战略需求,岑可法提出了将能源学院的本科专业进行改革的设想,他说:“要培养既懂能源又懂环保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这才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重大需求。”在他的推动下,2003年浙江大学创建了全国第一个“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同样地,为适应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的需求,岑可法又于2010年推动并设立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培养国家急需的新能源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他培养的学生中,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7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4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7人、浙江省特级专家4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等,育人成果斐然。

    “人才培养要从青年开始,我自己做不了大师,希望浙江大学能够培养出未来的大师。”2010年,在岑可法75岁生日那天,他送给了浙大学子一份厚礼,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共计350万元捐给了浙大,成立了“浙江大学岑可法教育基金”。

    “既要有当主角的精神,也要有当配角的胸怀”

    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迄今已有四十余位学者前往大洋彼岸深造。几乎所有人在学成后,都会返回故土。吸引这些年轻人回归的正是——岑可法。

    “一根筷子,再坚硬也会被折断;一捆筷子,想折断就难了。”对于学生和青年研究团队,岑可法始终强调“团队”的重要性。他认为,工程学科要建“大平台”,要有“大团队”,才能出“大成果”,不能靠一个人“单打独斗”,要有思路、有想法、有步骤。

    “既要有当主角的精神,也要有当配角的胸怀”,是岑可法对学生们的教导。他摒弃了“论资排辈”的传统观点,只要年轻人有能力,就压担子、放任务,千方百计“逼”年轻人成才,尽心竭力创造条件,拓展发展平台,培育了一大批教学、科研带头人和年轻有为的“后起之秀”。

    言传身教是岑可法带领团队进步的核心竞争力。“记得有一次去欧洲出差,回国后岑老师还来不及休息又马不停蹄飞赴武汉开会。还有一次是今年春节,我们和岑老师一起到国外出差,在飞机上他还在看学生的报告。”说起当时的情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长江特聘教授高翔教授感触很深。这样一种忘我的教师职业精神,已影响和带动了岑可法身边的所有教师。

    “好教师既是学问之师,也是品行之师,要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上世纪80年代,出国是很难的事,当年浙大只有7个出国名额,连很多教授都轮不到。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锻炼和挑战自己,岑可法将一个出访美国的名额,让给了当时还在读研究生的倪明江教授。反对的人很多,教育部也不同意。他亲自跑北京力争:“倪明江这个人我认为很不错。如果不让他出去,这个出国的机会我们就不要了。”

    倪明江业务出色,刚评上副教授,岑可法就给学术委员会写了一封长信,力荐这位优秀学生破格提升为教授。就这样,倪明江只当了两个月副教授后,就成了教授。当时,岑可法自己也才当了两年教授。为了自己的学生,岑可法打破的“惯例”还有很多。

    多年来的努力,岑可法带着他的团队不仅打造出了“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七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基地,成为国内能源领域各级基地最全的研究单位,团队还先后荣获国家“三大奖”18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等。热能工程研究所在历次浙江大学工学部“工科十强”的评选中位列首位,并多次评为浙江省模范集体。

    “为国育人才,为国出成果”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三峡工程和5月在北京大学考察时都强调,国之重器、利器必须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能源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能源的清洁利用,是21世纪的“显学”。作为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导师,岑可法带领自己的团队在世界能源技术发展中刻下了中国符号。

    上世纪70年代末,全世界范围内开始出现石油危机,科学家们开始寻找石油的替代品。1982年,岑可法到美国考察。美国人拿出一小袋东西说:“我们搞出了‘水煤浆’,可以百分之百代替油”,并开价几千万元要中国人买他们的成果。

    回国后,岑可法立志要攻克水煤浆代油燃烧的难关。他身先士卒地带领着学生们开始废寝忘食地做实验。他的实验室的灯几乎成了“长明灯”,每天亮得最早熄得最晚,日夜攻关后,他带领学生们试验成功用煤、水和少量添加剂混合的“水煤浆”,在锅炉和工业炉窑中100%取代了油。如今,这一技术每年为国家节约燃油250万吨,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由煤的高效利用,岑可法又联想到了生活垃圾的处理。“垃圾是被放错了的资源,为什么不用?”岑可法又带着学生开发了生活垃圾循环流化床清洁焚烧发电集成技术。2006年,这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首个国家奖。这项技术被誉为当今世界五大主流焚烧技术之一。

    近年来,岑可法又带着学生向雾霾发起了挑战,提供了解燃“煤”之急的中国方案。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成为构成PM2.5的重要部分,也是加重灰霾天气的主要“元凶”之一。团队的“高效烟气催化脱硝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能够降低煤炭燃烧时产生的氮氧化物的排放,目前已实现年减排氮氧化物约94.2万吨。这项技术在不少企业中得到运用,浙江省内企业很大部分都用了此项技术。现在,燃煤发电站最终排放的烟气,比天然气机组的排放物还要干净。2017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不甘落后、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使岑可法与他的学生们站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最前沿。他们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在煤炭分级转化清洁发电、流化床燃烧与气化、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燃烧污染物控制、工程气固多相流动理论与计算机辅助试验等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成就。

    “为国育人才,为国出成果”,工作不息,创新不已。如今已83岁的岑可法,仍每天与年轻的教师们一起工作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他那清瘦的身影活跃在实验室、资料室和课堂上,为了国家的需求,奋力拼搏,“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编辑:张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 嗨,青年,你家里来信了
      锵锵锵,“青年之家”云平台改版升级啦!六大最新功能,等你来尝鲜,更多精彩,快叫上小伙伴们,戳来看!
    • 中国“守夜人”
      在中国的西南方,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有着这样一群人,用血肉之躯丈量疆土,默默无闻地守卫着祖国。
    • 跟总书记学,第七期抢鲜看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跟总书记学第七期最新上线,一起抢鲜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好的明天!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