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APP下载

郎景和

发布时间:2018-07-20 10:39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医德守望者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郎景和

个人简介

    ​不高声说话、不板着脸孔骂人、不大道理讲宣教。郎教授是个有故事的人,也是会讲故事的人。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讲着故事,学生们听着故事,这就是智慧的传承…… ——题记

事迹照片

事迹说明

    景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郎景和常常这样讲起自己的名字。在学生的眼中,郎教授人如其名,有诗人般的气质,科学家的风度,有儒雅气质、广大胸怀。数十年过去了,他培养学生百余人,有的留在协和医院,有的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为社会效力。无论身在哪里,他们都不会忘了协和医院住院楼八层那个不起眼的办公室,都会想起在那里导师给自己讲的故事。每次想起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或是温暖,或是鼓舞,支持着自己在奋斗路上继续拼搏。

    科学研究始于兴趣

    郎景和出生于吉林,从小立志当一名医生,这缘于他多病的母亲。每次母亲发病,他都要负责去请小镇上的郎中来家里看病。当郎中给母亲打针时,一股清新的酒精味道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一针下去,母亲的病情就会缓解许多,“我觉得做医生真是太神奇了,于是就萌生了当医生的愿望。”郎景和说。

    郎景和认为,科学家最开始做一件事情,是从兴趣开始的。他开始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是出于感兴趣。“它不是肿瘤,也不是炎症,到底是什么病?”有了兴趣才开始研究。他指导学生科研选题的时候也是如此,不是简单的分配题目,而是让学生自己找感兴趣的部分,这样才有做下去的动力。

    从医近50年,郎景和一直工作在妇产科教学、临床、科研第一线。他认为内异症是“折磨病人也折磨医生”的病症。为了解决病人的病痛他进行了不懈的研究,他阐明了内异症的发病模式,提出了“在位内膜决定论”新学说,并且将内异症的临床问题全面剖析,建立了诊治规范。

    “人们站起来了,器官却脱垂了”,郎景和这样形容女性盆腔器官脱垂。之前,我国在该领域研究落后,观念陈旧。2000年他率先开展了PFD研究,成绩斐然。从组织形态学、神经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且创建了亚学科,制订我国盆底疾病的诊治策略,自主创新适合我国国情的盆底重建术式。

    同时,郎景和在妇科肿瘤和妇科腹腔镜方面的研究也是颇有建树,造福人民。他在我国最早开展和推行了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首次提出了颗粒细胞瘤是具有潜在恶性行为和晚期复发特点的性腺间质肿瘤。率先引进了宫颈癌筛查技术,承担国家宫颈癌筛查推广项目,在全国23个省市建立1000多家示范点,覆盖人口逾两亿,为广大妇女带来福音。郎景和首先将妇科腹腔镜技术引入中国,1987年首次在国际上报告了中国的腹腔镜技术,他推动了我国内镜技术从无到有、从检查到治疗、从器官切除到功能重建、从良性疾病手术到恶性疾病手术、从普及手术到规范手术的巨变。

    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

    郎景和常说,病人教我们怎样看病,病人教我们怎样做医生。跟郎景和出门诊的学生亲身感受到了他的智慧和对患者的关爱。

    一位六七十岁的患者到门诊看病,一脸沉重,郎景和问:“怎么不好呀?”,老太太板着脸不吭声,随同的年轻女子赶紧说:“在我们那儿查出来是卵巢上有肿瘤。”郎景和接下来问老太太:“她是您的女儿?”“不,是我儿媳”“不错啊,儿媳陪着来看病,很孝顺嘛。”两句话下来,老太太情绪缓和了许多。

    一位剖宫产后的农村妇女,长期腹痛,加之又切除了子宫及双附件,终年蜷曲在床上下不了地、操持不了家务,更干不了农活。来协和后,郎景和为她做了成功的腹腔镜手术。术后病人依旧愁容满面,一动不动躺在床上。原来,腹腔粘连解决了,“心里的粘连”远没有消除。术后第二天,郎景和到病人床前,鼓励她笑一笑,高兴一点,坐起来;第三天,郎景和又来到病人床前,鼓励她并亲自搀扶她下地行走;第四天,农妇终于高高兴兴地出院回家了。

    一次早交班,从一床到三十几床,多半会交代这是某某介绍的。到了一位70岁的老太太那里,郎景和问:“这位是谁托的?”没有人说话,郎景和说,“写上,郎大夫托的。”都有人关照了,大家就公平了。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他身上发生着,郎教授经常对学生说:“完成了手术,并没有完成对病人治疗的全部。治疗,并不意味着只是治疗某种疾病,而是帮助病人恢复精神心理与身体心理的完整性;关心病人,也不意味着只注重疾病本身,更应该体察、尊重、理解病人的伤痛、意愿和要求。要考虑病人的全部,包括她的家庭、情感、婚姻、社会等各方面,甚至她的以后,然后再做出医疗决策。所以,医生对病人的同情不是眼泪,是心血。”

    医学最终应该归隐于哲学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哲学应该从医学开始,而医学最终应该归隐于哲学”。在科学技术兴盛的今天,科学技术是否可以解决医学的所有问题?生老病死是否可以完全掌握?医学的未来应该怎么走?郎景和无时无刻在思考的这些问题。

    郎景和认为,问题的答案不能只在科学技术上,还要依靠哲学。医生和公众应该正确认识生与死、苦与痛,这是终极关怀。要辩证地认识医学和医疗,认识它的相对性、局限性。要把机体当作整体统一考虑,避免机械唯物论。医学具有人文性,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医生要有哲学理念和修养。

    郎景和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张寥寥几笔勾勒而成的佛像,在他看来,九笔构成了一个菩萨的面部,鼻子、眼镜、嘴巴、脑门,分别代表了觉悟、慈悲、冷静和智慧。觉悟在鼻子这里,鼻子去感觉、去觉悟;慈悲是眼睛,慈眉善目;冷静是嘴,嘴角翘上去是高兴,弧下来就是不高兴了,嘴平平的,稍显忍俊不禁,这是冷静;智慧就是脑门。做医生,也要像佛一样觉悟、慈悲、冷静和智慧。“我们是无神论者,但佛在我心中,心中的佛就是我们自己,再往大了说就是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郎景和说。“九笔佛”透出的禅意,或许正是郎景和用几十年心血苦苦思索的医学本质吧。

    郎景和记忆中最深的一次手术是多年前在河南洛阳,他和他的老师,我国妇产科医学家吴葆桢教授为一个晚期卵巢癌的患者做手术。郎景和回忆道:“我们诊断没有问题,应该做手术。但是当地医院条件有限,病人身体非常虚弱。我们建议最好先进行化疗,待病情好一些,病灶小一些再做。但是病人家属坚决反对,要求手术。为此,我们做了非常认真的准备,尽量把手术进行的快一点,尽量把心脏和麻醉处理控制好。手术快做完的时候,病人出现了状况,心脏功能衰弱,后来不幸抢救失败。”

    郎景和认为,做医生久了,对医学的质疑,对医生的困惑会与日俱增。医生殚精竭虑救治每一个伤病员,而一场战争、灾祸、疾病却可在短短时间内甚至瞬间造成千百万生灵涂炭。人们对人体、对疾病的认识远未完善,所以不得不对医学、对自然怀揣虔诚地敬畏和沉静的思索。

    要建400米跑道,多竞赛,少碰撞

    青年医师怎么培养,关系到协和妇产科的未来。这是郎景和心中的最挂念的事情之一。他将青年医师分为高、中、低3 个层次来培养,形成学科的阶梯:对低年医师,重在临床轮转培训,打好基础;对中年医师,重在主管专业技能的建立,他以自己的学术影响力不断给科里的年轻人创造进修、出国、培训和职位等条件,让他们得以不断深造;对高年医师,重在亚专业方向发展,他和每个人亲自商谈,使每个人在科里能定岗、定位和定向,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这就是他著名的“向发展米跑道,多竞赛,少碰撞”的青年医师培养理念。青年人打好基础后就应该压担子,给予更多的锻炼机会,为此,郎景和鼓励他们参与竞选并担任更多的科室工作和学会工作。在各个专业组发展上,都有年轻人崭露头角。

    郎景和从事临床医学教学工作50余年,培养硕士5人,博士112人,这些学生们多数成为了业内骨干,有多人成为国家医学学会负责人。从事教学工作期间他多次获得全国、北京市教学名师奖项。他共指导学生完成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金20余项,获得医学会、教育部奖项及华夏奖共10项。他的学生中,还有代表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标兵等称号。2017年郎教授被北京协和医学院授予“医学教育终身成就奖”称号。

    医生是一个让人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职业

    郎景和的办公室在住院楼八层,推门而入,门后的铃铛发出清脆悦耳的碰撞声,郎景和收集铃铛上千枚,他说,收集铃铛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源于他自己的一个故事。

    1983年,郎景和在挪威的奥斯陆做访问学者。他发现每到傍晚吃饭的时间,女主人要找她丈夫回来吃饭,不是高声喊叫,而是把屋檐下挂的那个铃摘下来,然后轻轻地摇铃。铃响了,老头回过头,两人相视一笑,老头就放下工具回来吃饭了。这样一个场景给郎景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郎景和经常说起铃铛的八字箴言,“召唤、指引、吉祥、祈福”,他认为这八个字与医学有共通的地方,都是美好的东西,科学求真,艺术求美,医学求善。一个人要讲真善美,所以要学科学、学艺术、学医学。医生这个职业能把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结合起来,体现出来,表达出来。医生还是一个让人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职业。一个人生病了,你把他治好了,这种幸福感无可比拟。

    郎教授还讲过很多动人的故事,“给牛接生”“一夜看15个急诊”等等,一些常人看来并不那么开心愉快的经历,他总能用幽默的方式娓娓道来。他诗人一样犀利风趣的语言背后是他强大乐观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虽然他总说,自己的成就都是偶然。可是读过了故事之后就知道,他努力修炼技术、修炼思维,他说的“偶然”实际上是“必然”。他的故事应该被广泛流传,鼓舞更多人,温暖更多人。

【编辑:张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 嗨,青年,你家里来信了
      锵锵锵,“青年之家”云平台改版升级啦!六大最新功能,等你来尝鲜,更多精彩,快叫上小伙伴们,戳来看!
    • 中国“守夜人”
      在中国的西南方,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有着这样一群人,用血肉之躯丈量疆土,默默无闻地守卫着祖国。
    • 跟总书记学,第七期抢鲜看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跟总书记学第七期最新上线,一起抢鲜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好的明天!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