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梦·进行时-- >> 最美追梦人
APP下载

【中国梦·践行者】社区全科医生的坚守与突围:被街坊肯定比获奖更让我感动

发布时间:2018-06-06 21:24 来源:金羊网 甘韵仪

  金羊网讯 记者甘韵仪,通讯员詹海燕、向阳木报道:近日,在2018全科医师培训高峰论坛暨第十五届社区卫生与全科医学学术年会上,番禺大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胡裕荣摘得2018年全国优秀全科医生称号,全广东省仅此一人。奖项背后,是社区医院难留全科医生的背景下,胡裕荣等一批扎根基层的医生,如何坚守与突围的故事。参加工作10年来,他的词典里有几个关键词:选择留下、逐步成长、专业突围、回归平凡,串联在一起,就是一条全科医生在奋斗在基层的心路历程。

  留下与离开:选择在基层当名普通医生

  胡裕荣生于揭阳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目睹了亲人没钱治病的痛苦,成为医生的愿望种子就在当时种下。2008年,他从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去大医院寻求机会,还是扎根基层?胡裕荣也曾内心纠结。

  他说,当时正好有一个机会,番禺区正在举办首期脱产三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他因成绩优异被录取。那三年,成为学习全科医生专业知识的关键三年。根据协议,学员毕业后,至少得在番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三年。当时,番禺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刚刚起步,医生收入比较低,面对着周边地区每年多出几万元收入的诱惑,一些同学开始动摇,甚至有人交了违约金选择离开。

  一件“小事”让他决定留下来。在当实习医生期间,曾遇到一个疑似感冒咳嗽的病人,病人说了一个细节,“早上起来鼻涕好像有点血丝”。他通过病史以及检查结果分析,初步诊断为“鼻咽癌”,最后病人转诊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做进一步检查,最终果然确诊为“鼻咽癌”。

  “这件事挺让我触动的,我觉得基层更需要素质全面的全科医生。”他说。2012年,番禺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胡裕荣也从一名医院聘用的医院住院医生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

  2015年,番禺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当初很多“借来”的医生都选择了回医院,胡裕荣又再次陷入两难。说实话,医院的收入确实要比社区高,同时学习培训和实践也都有更多的机会,工作较单纯,只需专心为病人看病,不像社区医生还需要承担各种琐碎的公卫服务。可是最终,他还是选择留在大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荣誉与日常:在平凡事中获得满足感

  2016年全国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大赛上,胡裕荣以第一名的成绩走出社区,层层过关,直至代表广东省走上了全国的“竞技场”,获得全国三等奖。在那场比赛中,很多人认为胡裕荣是一批“黑马”。

  “社区里挺重视技能培训的,当时又刚好区卫计局推三基三严培训,我们每一个医生都在经历督促和考验,这种积聚被动与主动的学习与培训,其他地区的全科医生也许是难以想象的。况且,为了让我们取得好成绩,省里还专门安排了10天的脱产集训,我们在那段时间得到的进步和突破是十分显著的。”胡裕荣坦言,“那阵子真的很辛苦,我的两个女儿才2岁,每天晚上得哄她们睡觉后才有空看书,晚上看到1、2点,第二天6、7点又得起来上班,面对高压且忙碌的一天。”

  今年,他又获得2018年全国优秀全科医生称号。当喧嚣逐渐散去,生活一切又回归原来的样子,日常继续当好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一般急症的“千手观音”,家庭医生岗位上的“健康守门人”。

  胡裕荣签约的家庭里有一个101岁的老人,平时只有小儿子跟一个保姆照顾,没人在家时,老人通常被反锁在家里。“有一次我到他们家看看。当时老人家严重驼背,行动不便,我一进门她就拉着我的手,期盼地看着,指着自己的背部简单地说:‘痒、有点痛’。”胡裕荣一看,是带状疱疹,这种病奇痛难忍,当场给老人家开了一些炉甘石擦涂。本来是一件小事,胡裕荣再次上门时,老人家很感激,一个劲儿地道谢,小伙深受感动,乐此不彼地在平凡小事中,获得职业荣誉感、满足感,“被街坊肯定比获奖更让我感动。”

  据了解,番禺区继10年前在全国率先培养一批优秀的全科医生后,今年将与香港联合医务集团联合举办“金牌家庭医生培训项目”。该项目将从全区挑选出10名家庭医生进行为期一年的全方位培训。作为番禺区重点培养的10名家庭医生之一,胡裕荣将在社区全科医生领域继续深造。

【编辑:刘盼盼】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 火爆餐厅里无声的秘密
      相比热闹的排队场面,这家餐厅里却安静异常,这里有什么特别之处,可以让食客们慕名而来?
    • 点赞“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名单公布啦,让我们一起学习“自强之星”的精神,为这些优秀的小伙伴们点赞吧!
    • 滇越地,铁路情
      凝聚沿线居民深厚情感的百年滇越铁路,已然渐行渐远,张永宁反复行走在465公里的钢轨上,愿用镜头把它留下。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