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义务支教18年,他是门巴孩子心中的"玛米更拉"

发布时间:2018-05-28 17:50 来源:中国军网 王添昊 李驰 江涛

  2、墨脱响起朗朗书声

  经过军地双方协商,周国仁成了背崩乡希望小学的一名代课老师,主要教语文。尽管训练任务很重,但在连队支持下,他合理分配时间,从来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

  上课第一天,周国仁懵了。

  讲台上,任凭他讲得如何生动,孩子们只是呆呆地望着他。

  “是讲得太难,还是孩子们不喜欢?”周国仁心里犯了嘀咕。

  此时,坐在后排听课的副校长丹增走上讲台说:“同学们,新老师不会讲门巴语,要认真跟老师学习汉语。”

  丹增先用汉语讲了一遍,又用门巴语讲了一遍。周国仁瞬间明白了,这些门巴孩子听不懂汉语。而语言障碍,也是学校留不住老师的原因之一。

  要教好孩子,首先要打破语言障碍。由于门巴语没有文字,仅靠口口相传,周国仁便拜懂汉语的达瓦老师为师。

  为了学好门巴语,他用汉语拼音代替门巴语进行“音译”,耗费近3个月时间边学边记,记录了10万余字的翻译笔记,渐渐疏通了他和孩子们之间交流的语言障碍。

  当时,墨脱尚未通公路,大雪封山期长达七八个月。

  学校没有合适的双语教材,周国仁就自己摸索编写;开山了,他用自己的积蓄,委托亲戚朋友从县城采购书籍;没有粉笔,他用木材烧成炭,在白木板上书写。

  对一些因病休学的孩子,无论多么偏僻的山村,周国仁坚持每周家访一次,给孩子们“开小灶”。

  “只有插上知识的翅膀,生活在大山里的门巴人,才能真正走出贫困。”周国仁深谙这个道理。

  他说,如果说经历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日日夜夜,就是我最大的财富。我希望自己的付出,能让门巴孩子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

  讲起学校的变化,周国仁喜笑颜开。王添昊

  3、“编余老师”的最大心愿

  这几年,墨脱的路通了,背崩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崩乡希望小学也发生了巨变——

  孩子们穿上了崭新的校服,教室整修一新,还配备了投影仪、滑动黑板;教学也从当初的语文、数学,拓展到涵盖美术、音乐、体育等多门课程。

  两年前,乡里还给学校买来几头奶牛,让孩子们每天能喝上新鲜牛奶。

  如今,优厚的政策支持,日趋成熟的软硬件设备,吸引了不少内地老师前来这里支教,老师从“缺编”变成了“超编”。周国仁也从当初的“代课老师”变成了“编余老师”。

  虽然“编余”了,但他心里高兴,也没有闲着。

  在周国仁建议下,学校开设了国防教育课,由他定期讲授边防知识;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一次军营体验活动,让学生们与边防战士一起学习、读书。

  “点亮孩子们的心灯,照亮他们的人生路,看着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有了出息,我就觉得值得!”周国仁说。

  今年是三级军士长周国仁服役的最后一年。聊起将来的打算,这位戍守墨脱边防20年的老兵,一时语塞……

  18年,周国仁把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墨脱。学校里的老师换了一茬茬,而他始终在这里坚守。

  周国仁永远忘不了,那难忘的一幕。

  2003年7月,他所带的毕业班学生全部考上了初中,其中有7名学生考入内地西藏中学,这是墨脱县第一次有学生考入内地西藏中学。

  通知下发的那天,背崩乡群众敲锣打鼓,热闹得像过年一样……

  乡亲们涌上来,给他献上一条条洁白的哈达。

  阳光出来了,山间的云雾散去。周国仁深情地说:“我最终会离开这里,心中虽有太多的不舍,但更多的是满足和幸福。这满足和幸福,有一多半是门巴孩子们给的。”

  作为“编余老师”,他最大的心愿就是:门巴族乡亲们能够伴着新时代的脚步,生活得更加幸福!

  双休日,周国仁到学校陪住校学生做游戏。王添昊

【编辑:刘盼盼】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