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APP下载

【报国故事】迟到的纪念章——记我的爷爷陈茂林

发布时间:2018-05-24 10:49 来源:中青在线 严启鹏
  我的爷爷在2015年8月16日安然辞世,三天后,他终于“等到了”那一枚他心心念念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在收到纪念章的那一刻,爸爸的手颤抖了,他把纪念章抚了又抚,然后郑重地放到爷爷的遗像前,轻轻地说:“爸,纪念章终于来了!”

  爷爷名叫陈茂林,1926年4月出生在江苏省靖江县季市乡肖陈家埭的一个农民家庭,家里只有一间茅草屋,四个子女中他排行老二。1937年12月8日,日军从靖江市九圩港、十圩港偷渡登陆,靖城沦陷。侵华日军肆虐轰炸,靖江城满目疮痍,人民深受其害。1940年8月,新四军东进,成立了中共靖江县委和靖江县政府,并建立了靖江第一支武装力量——靖江县独立团。1941年2月,刚满16岁的爷爷响应号召,参军入伍,加入了到粉碎日军春季“大扫荡”的队伍,从此带上了“新四军”的袖标。

  手持大刀砍杀鬼子

  因为姐姐已经出嫁,祖奶奶身体不好,在入伍的前几天,爷爷心里非常矛盾。直到有一天,新四军正好从村口经过,爷爷心血来潮地对祖奶奶说:我要参军“打鬼子”!祖奶奶心里难过,但她知道纵使心里一千个不愿意也无济于事。祖奶奶不敢声张自己的娃要参军,偷偷地从邻居那里借点碎布,连夜赶制“千层底”。此后,爷爷一直把“千层底”带在身上,他一生中只穿过两次,一次是抗战胜利,一次是给祖奶奶上坟。

  爷爷经常说,新兵训练是很紧张的,白天晚上都在训练。入伍的第一天就发枪,整天练习射击、刺杀、卧倒、匍匐前进等科目,特别是练习站立瞄准,常常一站就是很长时间,没有口令不许停下来。

  爷爷入伍时,因为年纪比较小,领导安排他跟着同村的老乡一起“打鬼子”,一来能很好地照顾他,二来能使爷爷尽快地成长起来。那时候,面对敌众我寡的艰难形式,爷爷随着队伍巧妙地与鬼子展开游击战。

  1943年4月15日,是爷爷终生难忘的日子。靖江县周边4个县的独立团在军分区副司令张藩的指挥下,在靖新公路旁边设伏。13名日军带领伪十九师3个营下乡扫荡,在进入伏击圈后,伏击部队突然冲上公路,与敌人展开肉搏战。爷爷手持大刀,眼疾手快的他砍伤了一名日本鬼子,第二刀照着脑袋砍了下去,鬼子当场就命丧黄泉,这是爷爷杀的第一个侵华日军。后来,爷爷回忆说,这个鬼子看上去年龄不比他大多少,身材也比较瘦小。经过几十分钟的战斗,日军下乡扫荡的队伍很快就被歼灭了。在这次战斗中,爷爷还缴获了一挺日制“三八”式机枪,此后,爷爷就成了靖江县独立团的“机枪手”。

  击毙日军为乡亲报仇

  1943年10月,日伪十二旅特务团的伪军在扫荡季市乡的时候,听说肖陈家埭有好几个参加新四军的,便把全村人都抓起来,逼问新四军的下落。村里人在日伪军的威逼利诱之下坚决不说,伪军气急败坏,把村民的茅草屋都给烧了。

  当时,太奶奶为了不让日伪军抓住三弟和四妹,就把他们留在了茅草屋内,爷爷九岁的弟弟就被活生生地烧死了。10月下旬,当爷爷所在的部队返乡时,看到此番情景,便组织力量开展了“反清乡”运动。在3个月的时间内,不断袭扰日伪军,拔掉了4个据点,爷爷在战斗中击毙了2名日伪军,给乡亲们报了仇。

  爷爷在参加大小战斗19次之后,被子弹打穿下颚,由于长时间不能进食,一时也不能上战场杀敌,只能在后方养伤。

  一门三代参军报国

  在7年的战争生涯中,爷爷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在战场上多次立功,也几次死里逃生,虽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爷爷也落下了终身残疾。

  后来,爷爷被安排返乡,在恢复生产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28岁的爷爷家中没有其他亲人,身体又有些残疾,便做了上门女婿。

  在将近40岁的时候,奶奶生下了第四个孩子,那便是我的爸爸严军。爷爷中年得子,对爸爸宠爱有加,百依百顺,但唯独在参军入伍的问题上,爷爷坚决不同意爸爸的想法。像《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一样,爷爷逼着爸爸参了军,送爸爸上了南下的火车,望着远去的车厢,平日里坚强的爷爷流下了眼泪。

  当时正值一场自卫反击战打响,爷爷心中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从不后悔为新中国输送年轻的战士。退伍回来的爸爸只对我说了一句:“你爷爷是对的,部队真是锻炼人呐!”爷爷83岁那年,我如愿考上了军校,爷爷当时高兴得两宿没睡。

  现在,我终于明白爷爷当初为什么把唯一的儿子送去参军。爷爷他骨子里有一种军人情结,他为自己一家三代参军报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责任编辑:郭艳丽】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