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APP下载

百万悬赏遭质疑 网络辟谣不是“花钱免灾”

发布时间:2018-05-10 20:57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中青舆情监测室 田沐冉 黄丹玮

    近日,移动电商平台拼多多针对近期网上流传的“砍价被盗银行账号”、“1分钱抽奖诈骗”等谣言,对外发布百万元悬赏,想揪出幕后造谣黑手。此举引来大量网民围观。多数网民批评了造谣者,赞成互联网企业主动辟谣,但仍有部分网民质疑“百万追谣”的行为。

    成立于2015年9月的拼多多,以低价的商品、社交电商的模式迅速吸引了大批顾客,但各种似是而非的传言也如影随形。湖北省@荆州网警巡查执法曾发布声明称“监利女子因砍价被骗50万上吊自杀”等信息不实,但谣言始终禁而未绝。

    因互联网谣言而悬赏追“谣”的企业不止拼多多一家。据报道,针对“妇幼保健院紧急通知,娃哈哈等品牌饮料中含有肉毒菌”这则谣言,娃哈哈曾悬赏10万元鼓励举报造谣者。金龙鱼也曾悬赏1000万元追讨“地沟油被金龙鱼回收”的网络造谣黑手,并出资3000万元设立专项打击网络谣言基金,呼吁社会共同抵制网络食品谣言。

    对于网络谣言,越来越多企业放弃了听之任之坐等平息的消极应对,主动走到网络辟谣前线,这值得肯定。本次拼多多的高调辟谣,也引发了舆论热议,一度登上5月8日新浪微博热搜榜前二十。

    中青舆情监测室经抽样1000条网民评论分析发现,近四成网民对网络谣言“深恶痛绝”,支持互联网企业下力气辟谣。网友“大晴天wrz”称,“虽然不用拼多多,但是朋友圈里确实有人无任何根据地相信并且转发,一眼就知道是假消息”。也有网友表示,自己确实受到谣言的“忽悠”,不再使用拼多多。

    网友“在下名为茯苓”直言,“恶意中伤与人身攻击已成网络毒瘤,因为网络难以追踪的特性导致公安机关难以面面俱到,所以净化网络环境,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铲除互联网谣言需要社会各方参与。有学者指出,谣言总是从长期埋藏的社会矛盾中汲取养分,依靠民众的一种广泛的共同感受和集体利益发展壮大。网络谣言也不例外。

    本次舆情样本中,超三成网民质疑,拼多多商品价廉有时却并不物美,也许是谣言产生的土壤之一。“从拼多多上买了几次东西,实物和图片不符”等评论比比皆是。

    不到两成的网民反感拼多多的营销模式,认为其文案有误导消费者的倾向。知乎网友“王亮”指出,“拼多多的一个文案是‘0.01元购买iPhone X’,给你的错觉是‘买’而非‘抽奖’。它从来没强调过抽奖,拼团完成后,我才知道这是抽奖不是购买”。还有网友吐槽其优惠方式,“真的很烦人,天天收群发消息让‘砍一刀’,让好多朋友点扩散信息才优惠,简直是强制‘杀熟’”。

    不到一成的网民认为,此举“辟谣是假,打广告是真”。如网民“我是孤傲的蔷薇oot”吐槽,“抓不抓造谣的就先不说了,反正拼多多这把广告又打出去了”。

    拼多多的高调辟谣,招致部分网民质疑,引发了次生舆情。不过“危”中蕴含“机”,互联网创业企业或许能借此发现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金龙鱼曾因“地沟油”谣言深陷舆论漩涡,当时对此谣言深信不疑的网民,将矛头直指金龙鱼在食用油生产过程中缺乏监管。据报道,在谣言出现后,金龙鱼为了让消费者放心,“积极推进‘透明工厂’行动,邀请消费者和媒体记者走进工厂,参观食品生产过程,见证安全食品链管理体系”,提高了生产的透明度,也让消费者安心。

    所以,辟谣不能仅停留在遏制谣言本身,辟谣者更应关注每一则“大有市场”的谣言,背后隐含的舆论诉求。造谣者正是利用了顾客的每一次“差评”、每一个质疑,打造了谣言“起飞”的跑道。正视舆论的声音,不断在完善问题中塑造更优秀的企业,练好内功才是根本。

    网络谣言毫无疑问是需要抵制的。不过在抵制它的过程中,也让一些当事机构意识到,网络辟谣不是“花钱免灾”,也不是“一劳永逸”。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谣言就像病毒,它带来的“副作用”是在刺激机构自身不断“免疫”与改良,关键在于当事机构如何抓住“危”中的“机”。

 

【编辑:杨海琴】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