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APP下载

夜读 | 他们隐秘大山60年,却手握影响国家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8-04-18 22:15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青年观察家

    “面壁者”在小说《三体》里被授予很高的权力,是定制和领导战略计划的独行者。

    在中国西南大山深处,一所大院里宣传栏上贴着两张科幻电影海报:一张是《钢铁侠》,另一张是《星际迷航》。

    而这所大院已是拥有60年历史的科研高地,90后95后喜爱的动漫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样的科研高地?

    这里是属于中国的硬科幻的高地。钢铁侠身上的聚能环就是核聚变的小反应堆,而《星际迷航》中的飞船在宇宙中的跃迁也是靠核聚变提供能量。

    核聚变原理贯穿在科幻电影,也在悄悄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崎岖重叠的西南大山环抱中,这支隐秘强大的科研力量已默默存在了近60年。

    这个“大院”,

    实际上就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对很多人而言,这里不为人知。

    而事实上,这里影响着这个国家的所有人。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被熟悉的人尊称为“核九院”,

    这个中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基地,

    实现了原子弹、氢弹、核武器小型化等一系列重大跨越。

    于敏、钱三强、王淦昌、

    邓稼先、程开甲等“两弹元勋”,

    曾战斗在这里,

    用强大科研实力护佑着祖国的和平和安宁。

    它保障和支撑着我国的战略核威慑能力,

    是奠定我大国地位的“定海神针”。

    标题书法: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党委书记 姜悦楷

    斯人已逝,

    名将渐老。

    面对波谲云诡的全球大势和建设世界强国的新征程,

    新一代的中国面壁者接续使命,

    他们是谁?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

    采写记者:

    中物院的年轻人都是名校毕业,本可以获得更好的物质方面的“成功”,却把自己留在了西南大山深处。在他们看来,中国曾经一度落后、一度彷徨。“强国”不是靠空喊口号来实现的,要有战胜生活、工作之痒的心态和能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推出了全媒体报道《中国面壁者》,身藏大山深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为网友热议的对象。

    短短几小时,报道获得光明网、中国日报网、国际在线等近200家媒体转载,在多个微信平台的阅读量达10万余次,上万名网友点赞评论。

    文章被腾讯新闻转载后,评论数很快突破3000。观察君挑选出文中令无数网友感动的部分,和大家共读:

    在一个个像钢铁兵马俑一样列阵排开的供电装置面前,何小中介绍起神龙二号,眼里瞬时有了光——他就像这支庞大军团的指挥官,信心十足。

    他第一次来中物院是大四时,那是一个樱花盛开的季节。九院的一切都被镶上了粉红的梦幻金边。当时还是神龙一号,何小中被瞬间击中:“如果我能在这里……”

    时隔11年的今天,他已经是神龙二号的驾驭者之一。何小中和这个团队八九十位成员一起,在前人探索基础上,完全自主地设计建造了这支“钢铁军团”。

    ···

    如果用当下互联网创业市场的套路评价,何小中这样的技术精英,应该是身家千万上亿,西装革履在五星级酒店融资ABCD轮的“青年才俊”。

    不过,用市值给这些年轻人和他们的事业标价,恐怕无论多高,都显得廉价。

    ···

    何小中每天进门,都经过一个简陋的张贴栏,上面有一张照片:他的清华老校友王淦昌先生正在埋头题字。

    王淦昌是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大师虽去,风范永存。他一笔一画的题词是:“继续努力,必须超过美国。”

    网友看到后,

    有科普的:

    有表示羡慕的:

    更多则是感叹:

    任务来了,很多人几个月不能离沟。回家,是这里最美的词。所以,研究室主任法涛的微信头像就是婴儿的脸部特写:宝贝的小嘴微张,似乎在说,“快来爱我吧,爸爸”。

    蓝可是于敏带的唯一的博士。蓝可去医院看老师,从书包里掏出一摞材料,“于老师,我们刚刚做了8发物理实验,都很成功,我给您讲讲哦?”

    她能感觉到,老师的眼皮一抬,那道锐利的目光直射出来。但同时警报也响了。监控仪显示,于敏的血压从140忽然飙升到208。

    10分钟后于敏的血压才恢复。

    “我们心意相通。”蓝可说,老师就是为了科研而生的,“我也是。”

    @佚名

    于老师这段看哭了。

    @su27

    在军工等高科技行业,每一个单位都有一个领袖导师来培养接班人,如宋文骢、杨伟、于敏、蓝可。接班人当年都受到过物质诱惑,但是前辈精神感召和无私的事业传帮带让年轻人看到了希望,最终壮志凌云战胜了金钱美女。

    @佚名

    于先生血压飙升那段,很多人都被感动了

    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中国人被一掌击醒:大国之交,哪有那么多风花雪月?只富不强,人家照样说打就打。

    国防白皮书这样定位:“核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战略基石。”深陷人才断层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迎来了机遇。

    但,世易时移,开始富起来的中国很难再找到大批于敏、邓稼先式的人才了。

    @豪哥

    向他们致敬!强国一代就要在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平安

    作为后来人,有点小自豪

    @su27:用什么留住新时代的人才人心,在强调祖国荣誉的前提下,要更多考虑科研工作者家庭的情况。九院分成了成都基地和山沟两部分的决策太正确了。

    现在谈起战略转变,往往觉得很轻松,却少有人知道这件事从启动实施完成多么不易。

    @女汉子马小跳: 个人的价值附加了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无上荣光

    因战备需要,1969年九院整体从青海搬迁到四川,分散于川北群山之间。看过《马兰花开》的人都知道,邓稼先与夫人许鹿希常年两地分居。1980年代,许老师终于答应来邓院长工作的绵阳梓潼看看。这是全院的喜讯。作为办公室主任的胡干达更是紧张兴奋,他斟酌再三,决定把邓稼先卧室的一张1.2米的单人床换成双人床。

    可邓稼先进门一看,问,床怎么换了?胡干达如实交代,“从招待所搬来的,让许老师睡得舒服点”。

    邓院长狠狠地看了他一眼,发出指令,换回去!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无我之后,方能有彪炳史册的成就。后来,邓稼先和于敏,他们都把获得的属于个人的奖金,拿出来奖掖中物院和高校的年轻学子。

    @一位读者:当今人民的幸福生活得益于这些核物理科学家的奉献,他说:“我们今天还能活着,全靠他们。我们明天能活的更好,也是全靠他们。决人之生死,定国之存续,全靠他们。”

    @快乐人生:没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爱国的热情是坚守不了这份艰辛,向这些无名英雄致敬!

    @cc:已经是一代元勋,却甘愿与所有人同甘共苦,哪怕是久别重逢的夫人也是一样对待。这份坚持和无私,我只能说:至人无己,当如是。

    在记者面前,中物院八所杨冬和中科大老同学言杰拥抱在一起,他们在一个院子里工作7年,这是第二次碰面。不见面不代表没联系,因为每个人手中的计算、心中的构思、忙碌的任务,都在服务于同一个国家级的大任务。

    @谶

    在繁华中静下来,坚定往前走

    @幸福老爹

    他们是国之重器,民族的脊梁。他们的精神,在当今浮躁喧嚣的社会是弥足珍贵的。支持中国科技,尊重我国的科技人才!

    @灵感沉淀:科研道路艰难困苦,潜心学术道阻且长,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面壁者,彼此心意相通。这份心意,源于对国家的一腔热血,对民族的责任和热忱,对人民的信心和希望。一心为国,四海为家,不曾相与,便已相知!

    身高一米八的杨冬,经常带着名牌大学的在读生观摩。他的使命就是留下其中的黄金种子。

    宣传栏上,贴着两张科幻电影海报:一张是《钢铁侠》,因为它身上的聚能环就是核聚变的小反应堆;另一张是《星际迷航》,飞船在宇宙中的跃迁也是靠核聚变提供能量。

    这个有60年历史的科研高地,正在学着俯下身段,倾听90后95后的需求。

    @东南大学教授:一代物理人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子孙。

    @曾在中物院七所工作过的潘帅(化名):我所在的七所是院里条件最艰苦的,留下来的年轻人都怀有一颗真诚炽热的赤子之心。

    @科比小强:目前能在父辈们打造的事业中做一个推波助澜的棋子已感万分荣幸,因为心中永远相信自己平凡的工作中孕育着不平凡,为同事们点赞,为这份伟大的事业点赞。

    而“面壁者”们看完自己的故事后:

    匿名科研人员(中物院)

    穹庐极目了无边,不尽长河落日圆。誓为脊梁筑紫塞,甘做胡杨守居延。”诗中描画的奋斗精神、祖国的腾飞、仗剑的决心,未来将从大山里的中物院走出来,走进青年们的梦想中。

    王传珂(中物院)

    文中有高山仰止的学界前辈,有风雨同舟的同事朋友。平凡人物鲜活,传奇故事生动,他们是我们身边百千人的缩影!

    羊强(中物院)

    经常有人问我中物院有什么好,我想文章里会有一些答案。兴邦应立鲲鹏志,报国犹效犬马劳。

    最后,观察君以文中最后一段做结:

    一束束强烈的高功率激光,闪电般冲向一个直径不到1毫米的靶腔,巨大的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下,氘氚材料应声而爆,原子聚变释放的能量四散溅开……

    这时候,时间静止了。

    只有望向微观世界旋转原子的一双双眼睛。那是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是钱三强、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是郭永怀、程开甲、彭桓武,是蓝可、是杨冬、是黄鑫、是邹文康、是何小中、是法涛——

    “小时代”与他们无关。这些年轻人,注定是一个大时代的执剑人。

    他们是中国面壁者。

    国家级实验装置神龙二号,是我国核武器闪光照相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提供

    综合整理自中国青年报(记者 堵力 邱晨辉 田沐冉 刘盼盼)、来点科学(ID:zqbscience)、腾讯网

    整合编辑:戴月婷、刘盼盼、王馨悦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责任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 测测你的“西城”气质
    你有一种“西城”的气质,吸引了我。忠诚、担当、首善,你知道你是哪种“西城”气质么?不知道就快来测测吧!
  • 中国“面壁者”
    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数十位“两弹元勋”曾战斗在核九院,用强大科研实力护佑着祖国的和平与安宁。
  • 足球少年的哪个瞬间最能打动你?
    球场上,他们奋力拼抢;大赛时,他们临场不乱;风雨中,他们热情不减……来,一起感受足球少年的动人瞬间!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