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APP下载

成都市第七中学:人文滋养德育之花

发布时间:2018-03-29 10:36 来源:新华社 吴晓颖

  新华社成都3月28日电(记者吴晓颖) 每逢周末、节假日,一群身着蓝白相间校服的中学生经常出现在地铁站、敬老院、农村小学,他们把乱放的共享单车摆放整齐,为孤寡老人喂饭、剪指甲,给山区孩子送去图书、讲科普知识。

  这群中学生,就是成都市第七中学的志愿者们。17岁的刘维佳加入学校林荫志愿者协会一年多来,已亲手策划、组织参与了大大小小十余次志愿活动。这个抱着“练胆”初衷而走上公益之路的小姑娘,如今站在台上讲话不再害怕到发抖,乐于和陌生人交流,最为重要的收获是:“在帮助他人时体会到了真正的快乐”。

  在成都市第七中学,像这样的社团还有50多个。志愿者活动月、学生节、科技活动月……社团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成为学生们展现自我,对接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的实践平台。“以做人教育为基础,以立志成才为主线”,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长,在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是成都市第七中学多年来开展德育工作的特色。

  在成都市第七中学校长易国栋看来,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七中对“培养什么人”的回答是:学生应有善良之心、悲悯之心、感恩之心、责任之心,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走进校区,参天古树、四季花卉把校园装扮得古朴清幽,红砖灰瓦的五层高办公楼爬满了墨绿色的常春藤,悠悠墨池与纪念汉赋家扬雄的长扬亭对望,彰显了这所百年名校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校史廊上有学生捧书诵读,体育场上同学们打球竞技,为宁静的校园增添了蓬勃朝气。

  在操场随意找几名学生攀谈,“七中没有超人,只有超人的意志”“不要抱怨别人和环境,要有锥处于囊中的勇气,也要有脱颖而出的实力”,谈吐间,良好学风、家国情怀流露其中。这些“学霸”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关心国事,热心社会公益,有投身环保事业改变中国生态环境的理想,有遇到“老人摔倒了”还是要扶的坚持。

  建校113年来,从抗日战争时期“救国救民,人人有责”,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建设祖国干一番事业”到新时代“成为中华民族脊梁”,爱国情怀薪火相传。忧国爱民的种子,在学生们积极的人生追求、师生间基于尊重和爱的交流、德育系列专题讲座中播撒下,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生根、发芽。

  在学校开设的系列德育课程中,针对高二学生的立志成才集中教育活动颇受学生欢迎。每逢这个时候,全年级会停课4天,学生们走上不同岗位进行职业体验,走进川内重点高校感受名校风范。

  “限制想象力的,不是贫穷而是认知。这项活动就是为了打破学生认知局限,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自己,为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做好准备。”成都市第七中学校长助理、高新校区教育处主任伍新春说。

  去年上学期,该校高二学生根据个人选择,分别去法院、医院、创业园区、税务局、超市等40多个职业体验点了解不同职业。高二九班男生徐浩哲从小是航天迷,立志当一名像钱学森一样的科学家。在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的一番职业体验,让他离梦想又进了一步。在车间参观了发动机零部件生产过程、和工程师深入交谈后,他对中国航空航天业有所了解,决定报考北航的流体力学专业。

  在学生品德与人格养成中倾注人文关怀的同时,成都市第七中学因材施教,打造选课“超市”,为学生创造适宜个性发展的成长空间。学校实施课改30多年来,形成了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每学期有100多门选修课、40多门活动课供学生选择。

  “选修课非常抢手,每学期网上选课系统开放前,我都会定两个闹钟提醒自己。”高二八班学生邹钰菲告诉记者,这学期她选了心仪的烹饪课,课堂就设在食堂,由学校厨师执教,选课同学都要上灶台掌勺。自己以前连切菜都不敢,现在学会了烧几道家常菜,每周上完课回家,都会下厨给爸妈露几手。

  易国栋说,七中老师们有一个共识: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需要页页翻、行行看;每个孩子也是一朵美丽的花,需要用智慧去发现并培育其美丽。(完)

【责任编辑:何欣】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