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经济日报记者带您解析去年政府工作报告落实情况

发布时间:2018-03-02 18:52 来源:经济日报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指标圆满完成,我国国民经济迈向更高质量发展,改革攻坚啃下了硬骨头,人民群众也有了更多的获得感……《经济日报》记者为您详细解析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落实情况↓↓↓

  国民经济迈向高质量

  国民经济平稳发展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27122亿元,同比增长6.9%,符合年度预期目标。

  过去一年,在世界经济曲折复苏、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改革发展任务重的形势下,党中央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保持战略定力,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我国进一步巩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在30%左右,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重要引擎。

  节能减排成绩突出

  2017年,我国继续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落实减排承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当前,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的主要拉动力,与工业一起共同支撑中国经济发展,工业也在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绿色发展新动能正在加快形成。

  2017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1%,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改善。

  从源头防止乱收费

  大力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是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简政放权的关键内容。

  2017年,国家实施多项降费措施,包括取消、停征或减免43项中央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7项收费标准。取消和减免5项政府性基金,降低2项征收标准。取消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出台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清理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等政策。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

  此外,财政部在其门户网站上集中公布了中央和省两级收费目录清单,有助于从源头上防止各类乱收费、乱摊派。

  物价走势符合预期

  2017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在合理区间运行,符合年度预期目标。

  过去一年,我国物价水平运行总体平稳,属于温和上涨。从构成看,CPI涨幅较为温和,有上年基数较高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受到食品价格回落的影响。食品价格回落,受到部分鲜活食品周期性波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但也说明食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从非食品价格看,涨幅有所扩大,特别是服务价格近年来连续稳定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升级步伐在加快。

  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为我国持续推进价格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

  财政政策积极有效

  财政赤字是国家财政支出超过收入的部分,赤字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是赤字率。2017年,我国安排3%的赤字率,体现了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取向。2017年的赤字率与2016年持平,但赤字规模随着经济总量基数增加而扩大,有利于确保财政支出强度不减、实际支出规模扩大,增加的支出主要用于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有效需求,保障重点领域支出需要。

  同时,2017年赤字安排又体现了防范财政风险的稳妥考量。我国政府负债率和财政赤字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均处于较低水平,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转移支付倾向民生

  2017年我国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中央财政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占全部转移支付的比重较上年提高。中央转移支付资金重点向经济发展落后和财政困难地区倾斜,增强了落后和困难地区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能力。

  同时,继续保障农业、教育、社保、医疗、就业、生态环保、住房保障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转移支付。加大专项转移支付清理整合力度,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数量进一步减少。此外,中央财政增加阶段性财力补助规模,并统筹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转移支付,加大对资源能源型等财政困难地区支持力度,兜住保障基本民生的底线。

  就业形势稳中有进

  2017年,在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深化、劳动力高位运行的情况下,我国就业形势稳中有进,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351万人,创历史新高。

  从失业人员和困难群体就业看,就业人数也实现同比增长,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就业目标能够圆满完成,得益于几个方面。首先,全年经济稳步增长,为保持就业平稳提供支撑,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明显增强。其次,经济结构优化,特别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对就业带动明显。再者,改革红利的释放,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此外,就业形势的稳定,也离不开广大劳动者的自强不息和个人努力。

  地方举债更加规范

  根据“开前门、堵后门”的理念,我国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增强地方经济财政发展可持续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制度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财政部还启动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政府收费公路专项债券,试点发展实现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专项债券品种,打造中国版的地方政府市政项目“收益债”,保障重点领域合理融资需求,更好发挥专项债券补短板的积极作用,丰富地方政府债券品种,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

  2017年,全国地方累计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2407亿元、发行政府收费公路专项债券440亿元,同时深圳市首次在深交所成功发行轨道交通专项债券20亿元,专项债券管理改革总体进展顺利。

  “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2017年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大力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在做好重点支出保障的同时,中央财政带头大力调整和压减一般性支出,继续实行“三公”经费只减不增。通过压减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改变了项目支出只增不减的固化格局,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此外,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对政策目标已经实现的项目不再安排预算,对实施环境发生变化的项目重新核定预算。

  同时,督促指导地方财政做好压减一般性支出等工作,避免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花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能进一步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好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登记失业率保持低位

  2017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四个季度保持在4%以内,年末降至3.9%,是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就业局势持续稳定,成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一个显著亮点,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就业状况持续改善,是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结果,也是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发挥效应的体现。特别是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显著。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了一些具体化、区域化的政策措施,推动和保障就业。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去产能职工安置、就业扶贫等方面,形成了强大合力。

  减税降负持续发力

  2017年,我国大力实施减税降负政策,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包括继续推进营改增,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进一步扩大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的比例由50%提高至75%;在京津冀、上海等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放宽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条件,扩大优惠享受主体等等。

  一系列减税政策出台,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双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金融去杠杆再深化

  2017年,M2增速放缓主要源于金融去杠杆的深化,使得货币创造渠道收缩,货币乘数下降。

  近两年,随着金融监管加强,银行不得不开始回收过去投向“影子银行”业务的资金,存款派生因此有所减少。据中国人民银行初步测算,2017年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下拉M2增速超过4个百分点。

  M2增速放缓,令不少人担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会随之下降。实际上,随着近年来我国货币结构发生变化,M2的指标意义已经明显下降。比如,在M2增速大幅放缓的同时,能够反映实体经济融资情况的社会融资规模在2017年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2%;人民币信贷全年更是增加了近14万亿元,这表明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仍然不减。

  改革攻坚啃下硬骨头

  钢铁业去产能扎实推进

  2017年是钢铁去产能的攻坚之年。全年我国共化解粗钢产能5000万吨以上,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4亿吨“地条钢”产能全面出清,从根本上扭转了“劣币驱逐良币”局面。

  钢铁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去产能,在两年时间内就化解逾1.15亿吨钢铁产能,并彻底取缔“地条钢”,市场环境得以明显改善,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有效缓解,优势产能得到发挥,行业效益明显好转。

  改革就要勇啃硬骨头。中国钢铁去产能力度大、举措实、效果好,不仅推动了本国产业的向好发展,也为全球化解过剩产能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经验,成果惠及全球钢铁产业。

  切实减轻企业个人负担

  2017年,我国加大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力度,通过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收费项目再减少一半以上,切实减轻了企业和个人负担,进一步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

  自2017年4月1日起,取消了口岸以外边防检查监护费、环境监测服务费、设备监理单位资格评审费等12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停征了地质成果资料费、植物新品种保护权收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费等23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2017年6月底,财政部在门户网站集中公布了中央和省两级收费目录清单,打造全国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张网”。“一张网”之外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得执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拒绝缴纳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铁路建设投资力度加大

  2017年,我国加大投资补短板,持续加大铁路建设特别是中西部铁路建设力度,全国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10.4亿元。这是我国铁路投资连续第4年超过8000亿元。投产新线3038公里,“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运营,特别是兰州到重庆的兰渝铁路、西安到成都的西成高铁、重庆到贵阳的渝贵铁路等线路陆续开通,西部地区的客运能力显著提升。目前,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5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近2.4万公里。

  日益完善的铁路网,不仅显著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条件,而且正在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快”再到“走得好”的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煤炭优质产能有效释放

  煤炭业整体效益回升是2017年煤炭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究其原因,除宏观经济向好对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形成支撑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推进功不可没。2017年,我国累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5亿吨,大幅超出年初确定的1.5亿吨目标。

  过去两年,我国共化解煤炭过剩产能4.4亿吨,煤炭去产能任务有望在今年基本完成。去产能的有效推进让优质产能得到了有效释放,煤炭供需趋向平稳,煤价回归理性,“瘦身健体”带来了业绩的持续改善。但成绩亮眼的同时,煤炭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十分突出,行业转型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消除整体贫困更进一步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贫困人口减少1289万,超额完成了去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减贫1000万人的任务,意义重大。

  经过多年的减贫工作,比较容易脱贫的都已经脱贫了,现在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剩余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石山区、深山区、极端干旱山区、高寒阴湿地区,发展脱贫产业难度极大。解决这些人的贫困问题,成本更高,难度更大。在这种情况下,2017年我国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1289万人,成绩来之不易。可以说,我们离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更近一步。

  交通运输行业多点突破

  2017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水运建设投资2.27万亿元,超额完成1.8万亿元的年度预期目标,促投资、促消费、稳增长效果明显。

  加大公路水运建设投资,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交通路网,对于加强人财物交流、推动资源要素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合理流动、促进解决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多点突破。快件运输量持续增长,高速交通方式发展迅速,多式联运高速增长,绿色交通深入人心。交通建设方式、管理水平有了大幅提高,物流成本明显下降,为转向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煤电有序发展成效初显

  2017年,我国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6500万千瓦,超额完成化解煤电过剩产能目标任务。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优化能源结构,为清洁能源发展腾出空间的目标任务。2017年国家能源局对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工作统筹推进、综合施策,既严控新增、清理违规,又要淘汰落后、转型升级,在调结构的同时更加注重转型升级,有力有序有效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工作的有效推进不仅促进了火电利用小时数提升,而且提高了煤电行业效率,同时还促进了煤电有序发展。

  脱贫攻坚打赢了硬仗

  2017年,我国顺利完成340.0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对22个有搬迁任务省份开展全覆盖的常态化稽查,及时推动问题整改。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则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我国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同时,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地区的贫困群众,加大力度实施易地搬迁工程。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我国坚持工程建设和后续脱贫“两手抓”,加大以工代赈投入力度,支持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帮助贫困群众既要“挪穷窝”,更要“换穷业”“拔穷根”,从根本上解决其稳定脱贫问题。

  水利工程助力生态建设

  2017年,新开工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16项,超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年度任务。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对水资源支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水利设施薄弱仍是明显掣肘。集中力量有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水利工程,特别是在中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建设一批重大调水和饮水安全工程、大型水库和节水灌溉骨干渠网,十分必要。这16项重大水利工程建好后,还要建立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的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要统筹使用税费、价格等改革措施促进节水增效,加强终端配套设施建设,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十三五”期间,纳入规划建设的重大水利工程共有172项,项目全部完成后,将使我国骨干水利设施体系显著加强。

  不折不扣完成棚改重任

  2017年,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609万套,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棚改是重大民生工程,是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必须不折不扣确保完成。2017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及时下达中央补助资金,各地加快落实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棚户区改造贷款,为加快棚改进度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各地依法依规控制棚户区改造成本,科学规划腾空土地,确保按合同约定及时偿还贷款,并继续提高房地产库存量大的城市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此外,在推进棚户区改造中,各地结合城市规划、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程等要求,重视维护城市传统风貌特色,加快配套设施建设,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安全。

  专项扶贫资金持续加力

  2017年,我国大力支持脱贫攻坚。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30.3%,农业、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资金同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投入力度。我国将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推广到全部贫困县。2017年,贫困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956亿元,比上年增加26%。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脱贫攻坚战的“保障钱”,一分一厘都要用到“刀刃上”。2017年,我国进一步强化资金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深入,阶段性减贫任务超额完成。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于2017年组织开展了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检查覆盖22个省区市的874个区县,涉及各级扶贫资金484.5亿元。

  预算内投资用出真效果

  中央预算内投资是中央政府每年建设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三农、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等短板领域,对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作用。2017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为5076亿元,当年10月份就全部下达完毕,对于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薄弱环节、扩大有效投资,起到了积极带动作用。

  为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的资金使用效率,国务院办公厅对各地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开展了多次调研督查,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出台了《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日常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加强预算内投资计划的综合动态监管,确保每一笔钱都花在明处、用出实效。

  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

  2017年,全国进城落户人口达1330万人,这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力举措。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的问题可以增加劳动力供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释放经济发展的内需潜力。

  然而,大量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并不仅仅是一纸户籍所在地的变更,其背后承载着巨大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使命。当前,新市民的关注点已经从工资待遇、五险一金、工作环境等问题转移到如何更好融入城市生活、做好子女教育等方面。应加快推进相关配套制度改革,切实解决新市民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问题,让他们真正适应城市的生产生活方式,融入城市发展之中。

  交通脱贫攻坚显身手

  2017年,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28.5万公里,连续多年大幅超过预期目标,补上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

  交通运输是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先导性条件,加快实施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是实现精准扶贫脱贫的先手棋,是破解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关键。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城乡互动、缩小了城乡差距、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还有效带动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为贫困地区群众打开脱贫致富大门,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农村公路快速发展,不仅给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坚定了群众的志气、勇气,让人看到农村发展的广阔前景,坚定了脱贫攻坚的信心。

  冬季清洁取暖大提速

  2017年全国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578万户,北方清洁取暖全面提速。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有助于解决化石能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对改善百姓生活、治理雾霾和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具有重大意义,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2017年,天津、石家庄等12城市,获得中央财政支持,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推进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数据显示,京津冀区域“2 26”城市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470多万户,削减散煤1000余万吨。目前,京津保廊已建成上万平方公里的“无散煤禁燃区”。

  以电代煤、以气代煤的推进,为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改善作出巨大贡献。“大气十条”确定的各项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全面实现。

  地下管廊建设再加码

  综合管廊建设的意义在于充分地利用地下空间,节省投资,对拉动经济发展、改变城市面貌、保障城市安全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017年,为了强化“看不见”的生命吸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有关部门支持下,通过分解任务、对接项目、完善标准、指导试点、加强巡查调度以及实地督导等多种措施,积极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全国新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4公里。与此同时,各地高度重视管廊建设,不少地方把任务目标作为绩效考核内容,通过统筹推动、规划引领、大力推进PPP模式等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为前提,全力以赴保开工、保进度,同步完成了各自省份年度开工建设任务。

  信息化成果惠及乡村

  截至2017年底,电信业已完成3.2万个行政村通光纤的电信普遍服务任务部署,行政村通光纤比例达到94%。全国农村宽带用户达到9377万户,比上年增长25.8%,增速较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网络的发展水平,让广大农民早日共享信息化的成果。2015年10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电信普遍服务的补偿机制”,决定加大财政投入,形成中央、地方、企业共同承担推动农村宽带建设的局面。2016年起,工信部会同财政部联合组织实施了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电信普遍服务工作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农村网络光纤化接入进程,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严守生态红线不放松

  2017年是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启动后的第四年,也是新一轮退耕还林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2017年中央财政共计安排211亿元,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通过开展森林质量提升、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修复、第二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等工程试点,当年完成安排退耕还林还草任务1230万亩。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林业生态修复的重大工程之一。在大力支持前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完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中央支持并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为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打下扎实基础。要继续细化并严守生态红线,为可持续发展积累更多生态财富。

  粮改饲优化种养结构

  2017年,全国17个粮改饲试点省完成粮改饲面积1334万亩,超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年度目标。粮改饲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主要采取以养带种方式推动种植结构调整,促进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甜高粱和豆类等饲料作物种植,收获加工后以青贮饲草料产品形式由牛羊等草食家畜就地转化,引导试点区域牛羊养殖从玉米籽粒饲喂向全株青贮饲喂适度转变。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重点支持优质饲草料收贮工作,对象为规模化草食家畜养殖场(户)或专业青贮饲料收贮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发展到2500万亩以上,基本实现奶牛规模养殖场青贮玉米全覆盖,进一步优化肉牛和肉羊规模养殖场饲草料结构。

  蓝天保卫战获得感强

  2017年,全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8.0%和4.9%,其背后是“大气十条”的深入实施。2017年,全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比2012年下降超过8个百分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煤炭清洁化利用持续推进,全国燃煤机组累计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亿千瓦。

  与此同时,一批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实施。10205家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全部安装在线监控,实现24小时实时监管;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达标率大幅提升。2017年机动车污染防治全面加强,提前供应国六车用汽柴油。

  医保补助标准再提高

  2017年,全国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在2016年的基础上再获提升,达到平均每人每年450元。随着医保制度不断健全,政府投入逐年增加,医保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保障范围明显扩大。在提高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按规定落实困难人群个人缴费补助的基础上,我国还合理确定大病保险筹资标准,增强大病保险保障能力,并加大大病保险向困难人员倾斜政策力度,通过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等实施精准支付政策,贫困人口受益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此外,一批临床价值高但价格昂贵的重大疾病用药也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减轻了群众负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程的如期建立运行,解决了群众“跑腿”“垫资”的就医痛点。

  节水灌溉建设节节高

  2017年,水利部不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体系,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65万亩,超额实现《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年度目标。水利部等五部门文件明确,“十三五”期间全国将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到2020年,全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6亿亩左右。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之所以增加显著,原因在于实施国家农业节水行动,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抓好输水配水灌水用水全过程节水。根据东北、西北、华北、南方4大区域不同气候特点、水资源条件、农业种植结构等因素,确定了分区发展重点和技术模式。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一批重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达标提质,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水污染治理力度加大

  2017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下降3.1%和3.6%,得益于“水十条”的实施。2017年,按照“水十条”要求,水污染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环保部制定发布20项“水十条”配套政策措施。截至2017年底,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中,97.7%完成保护区标志设置;全国2198家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建成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占总数的93%;完成2.8万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非法或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得到全面清理。

  河长制、湖长制逐步推开,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不断提升,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持续下降,大江大河干流水质稳步改善。

  分级医疗覆盖面更广

  2017年,全国分级诊疗试点城市数增至321个,全国94.7%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和1000余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全国85%以上的地市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疗机构上转和下转患者例次持续增加。

  针对卫生资源总体供给不足、结构失衡的问题,我国提出通过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范围扩大、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加快分级诊疗,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今年,将推动分级诊疗取得更大进展,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改革成果,深化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此外,要把更多的人才技术、财力物力、优惠政策向基层倾斜。

【责任编辑:杨奕钊】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