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 冰点
APP下载

久病成医:她用14年,从一名访民变成专业法律人

发布时间:2018-02-01 08:55 来源:冰点周刊 刘万永

  45岁的河南洛阳人郑青,曾经上访14年,从维权讨说法转到学法、用法,她通过两年的艰苦努力,2017年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

  作者 | 刘万永

  今年45岁的郑青,曾经上访14年。跟很多访民一样,她的上访之路充满艰辛和痛苦。不同的是,她从维权讨说法转到学法、用法,通过两年的艰苦努力,2017年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正从一个访民走向一名法律人。

  郑青说:“很多人信访不信法,其实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我希望更多的人能走出来。”

  自学法律后,多次奔走上访的郑青提起了四起行政诉讼。

  - 01 -

  三次上访

  郑青是河南洛阳人,身形瘦削,头发花白。她讲话条理清晰,但却显得小心翼翼。在高中同学王林(化名)的印象中,高中时期的郑青性格开朗,“是上访改变了她”。

  郑青上访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个事业单位,先是迟迟不能上班,上班后事业编制被人改成企业编制,好不容易恢复事业编制后又享受不了和同事一样的待遇。

  1996年,郑青从洛阳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大专学历。那时候大学毕业生还由国家分配工作,郑青被分配到了洛阳市吉利区建管委(后更名为建设局、住建局)。报到后,领导说:“先等着吧。”

  这一等就是5年。郑青几次三番要求工作,却没有任何结果。

  2003年,郑青开始了第一次上访。那年她31岁。

  2004年7月22日,按吉利区人事局局长的要求,郑青写下一份保证书:对分配的工作没有异议、自愿放弃此前的工资等所有待遇。随后,她被分配到吉利区市政工程处,具体工作是生产路面道砖,工资计件。

  14个月后,因难以承受这项重体力劳动,郑青请病假回家休养。

  2011年,市政工程处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职工要买断离职。

  郑青偶然得知,自己本来跟这个企业没有关系,建设局有她的事业编制。

  2011年年底,郑青开始了第二次上访,要求恢复事业编制。

  2012年5月14日,洛阳市吉利区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由劳动局向市编办申请解决郑青编制问题……对郑青按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安排工作,落实相关待遇。”

  事实上,郑青后来获得的证据显示,早在1998年7月,她就被分配到了吉利区“建管委下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工作关系转移介绍信》“调出单位签章”一栏注明为“自收自支事业费”。

  一周后,郑青到吉利区住建局下属的质检站工作。这一天,迟到了14年。

  恢复事业编制的郑青,日子却并不好过。她发现,补发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补发上调工资等,都比同事少几个月。

  要求解决无果,郑青开始了第三次上访。

  郑青说,2004年到市政工程处时,工作很累,但觉得很满足,自己是农村家庭出身,有工作就好,不怕干活儿,最后累出了一身病。

  “2011年刚知道自己有事业编时,一夜一夜睡不着觉,从家走到黄河边上,从天黑走到天亮,两条腿都麻木了。”回忆起那段日子,郑青忍不住失声痛哭,“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我会遇见这样的命运?”

  “补发工资,问领导为啥我和别人不一样,领导说你是企业过来的,从2012年起回到住建局之日起算一切待遇。”郑青说,“我当时就哭了,不是你们的错误,我能去企业吗?”

  郑青至今记得领导的态度:“给你恢复编制都不错了,我劝你见好就收吧”。

  郑青气得大哭:“我见什么好了?给别人发一块,也给我发一块就行,为啥还要欺负人?”

  很多人劝她,算了吧,事业编制恢复了,少发一点就少发一点吧。

  郑青说,事关尊严,这不单单是钱的问题。钓鱼岛小吧,中国为什么决不放弃?

  郑青对上访的总结是:耗尽了一个女人的青春年华,看尽了世态炎凉,阅尽了人间悲欢。

  一次到北京上访,郑青在电话里问女儿想要带点什么,女儿说:“妈妈,我什么也不要,只要你。”女儿的话一下子击中了郑青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她马上买了车票回家。

  上访没能解决问题,反而加深了领导和她的矛盾。

  领导公开对她说,再上访,工资停发,开除公职。背地里有人传话过来:再告状让你后半辈子永无宁日。

  “那是她最苦最难的日子。”同学王林说,天天上访,领导肯定不高兴,家人也会有怨言。

  同学小丽和郑青住的不远,晚上经常一起走路散步。那时,她听郑青说得最多的是领导怎么对她不好。“感觉她有点儿偏激,整天关注公交车爆炸之类的新闻。”

  2013年8月23日,吉利区住建局出具《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对其诉求不予支持。

  2014年3月,吉利区信访事项复查委员会维持了区住建局意见。郑青在《意见书》上写下5个字:死也不同意。

  按规定,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请求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30天内可以请求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核。再不服的不再受理。

  郑青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满意再上访,就是非访,自己就会被拘留、训诫,所以我不敢复核、不敢上访。”

  - 02 -

  上访变诉讼

  不能上访,开始上网。

  郑青在洛阳信息港连续发文,要求领导出面解决问题。更长篇幅的《青衣上访记》则记录了她上访的经历。

  事情至此成了一个死结:政府部门认为程序已经走完,郑青则认为事情没有解决,但上访的路已经走到尽头。

  2014年秋,郑青认识了家住洛阳市涧西区的张小平。张曾是幼师,家里办幼儿园。2013年,洛阳市修西环路时,她家被强拆。张小平提起了一系列诉讼,要求区政府信息公开,有的官司一直打到最高人民法院。

  “刚见到郑青时,感觉她挺迷茫的。”张小平说,信访是背靠背,打官司是面对面——如果信访回复答非所问,信访人也没有办法。提起行政诉讼,起码可以把行政机关负责人拉到法庭上公平的对话,让他正面回答法官和原告的提问。“我告诉郑青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她还挺惊奇的,问了我好多具体问题。”

  那时的郑青一个律师都不认识,只能靠百度加自学恶补相关知识。

  2014年9月8日,郑青向吉利区住建局申请公开补发自己绩效工资等事项的信息。此后,因对住建局答复不满,郑青向吉利区政府提起行政复议。区政府答复维持城建局的答复意见。郑青不服,向吉利区人民法院起诉吉利区住建局和区政府。

  这是吉利区法院2014年受理的第一起行政诉讼,也是郑青学法、用法的起点。

  郑青说,不会写起诉书,就在网上找了一份,照葫芦画瓢。

  事实上,郑青同时提起了四起行政诉讼,另外三个是:要求吉利区住建局公开1998年党委会决议和“三公经费”,起诉审计局行政不作为。

  四起诉讼的命运基本相同:吉利区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洛阳中院指令立案受理,吉利区法院报请指定管辖,洛阳中院指定新安县人民法院管辖,新安县法院再报请指定管辖。

  折腾了4年,郑青只有一次机会站在法庭上,全程大约5分钟。

  那天在新安县法院开庭,为了给自己壮胆,郑青叫上了一些同学。开庭前,她特意请教一位律师怎么发言,律师告诉她,实在不知道怎么说,就说一句话:“一切按法律规定办!”

  郑青记得,人生第一次上庭,自己的声音都是颤抖的,“给自己打多少分?完全是一个法盲,你说能打多少分!”

  官司没有结果,郑青受到的触动却很大。她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当上访无门,试图走司法途径时,才发现自己的无助,法律一窍不通,请律师无人愿意接行政案。开个听证会吓得连话都不敢回答,怕掉坑里,写个上诉状都不会,我真被逼急了,我自个过司考,我自个当律师去!

  - 03 -

  司考之路

  郑青说,重压之下,有人崩溃,有人新生。

  2016年,她拿下了自考本科文凭。

  这年1月9日,在江苏司考人王宏德(现律师)的指导下,郑青从淘宝上买了司考用书,开始啃书生涯。

  没有目标,没有同伴,不知道怎么学,郑青说,自己就像无头苍蝇一样瞎撞。没有报班,一天看三十页书,听两堂免费课,一道真题也没有做。

  2016年,郑青考了275分。那年,全国合格分数线360分。

  失败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接下来的一年,郑青发奋学习,工作日下班后的18点到22点是黄金时间,她一个人留在办公室学习。周末两天全天在办公室学习。为了节省时间,晚饭就是啃烧饼、喝点水或豆浆。为不影响孩子休息,她从办公室学完后再在小区的路灯下背诵一个小时。

  为挤出时间学习,她在办公室外的走廊里放了一张桌子。有人来办事马上能看到,不会耽误工作。

  在很多人眼里,郑青是“走廊里的老学生,路灯下的老太太”。

  很多人不理解。老娘说:“44岁了,早干什么去了,出洋相!”

  一些老阿姨说:“这么大岁数,还学什么呀,照顾好老公孩子就可以啦。”

  学这些老人说话时,郑青改用了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还略显夸张地拖长了声音。“风凉话我听了几箩筐。很多人三十岁没了梦想,四十岁等待死亡,我不想那样。”

  郑青制定了学习计划,贴在办公室的墙上,完成一个月撕下贴上下一个月的。“我成了法痴,天天讲法,天天想法,中午看‘今日说法’。”

  有人问她:你为啥这么拼命学习?

  郑青说,经历过上访,你就会知道学习是最轻松的事,因为你不需要求任何人。

  2017年11月21日,司考开放查分,郑青紧张得不敢查。一直支持、鼓励她的家人安慰说:“过不了是情理之中,过了是意外之喜。”

  这一年,司考分数线360,郑青考了362。知道成绩的那一刻,郑青喜极而泣。

  10点16分,郑青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成绩截图。

  第二天一早,难掩激动心情的郑青在朋友圈发文说:“昨天司考过关,姐成法律人啦。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和关怀。一路走来,有多少眼泪和汗水,致人到中年努力向上的我们!”

  两年的司考,让郑青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司考后,她自我推荐做了中国刑事大讲堂(微信群)主持人,每次义务联系、协调讲座嘉宾,由此认识了全国近千名律师,并与很多著名律师成为微信好友。

  朋友圈里,郑青转发、关注了很多公众关注的案件。“以前我经常说这事一定怎么样、肯定怎么样,现在我只能说可能会怎样、应该会怎样。”

  张小平见证了郑青的成长。“她在我们的维权群,刚开始不怎么发言,发言也说不到点儿上。后来参与讨论,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很有见地,加上声音好听,一些群友私下叫她‘女神’。”

  郑青也在与过去和解。司考通过当天,丈夫第一句话就是:辞职吧。中午吃饭庆祝时丈夫说:“放下过往,开始新生活吧。冤冤相报何时了,要感谢你的单位与领导,要不是他们,你怎可能有今天。”

  郑青说:“从那一刻起,我已经决定放下怨恨,开始新的生活。过去我身上有很多戾气,人也有些偏激,现在一点一点地消失了。无论我将来做什么,我都感谢学习法律的日子,是学法让我从感性变成理性,让我蜕变和新生了。”

  那天,郑青给吉利区住建局局长、信访局局长等人发了短信,告诉他们自己通过了司考,并表示真心的感谢。

  “收到短信时,我很意外,也很温暖。”吉利区政府法制办主任宋煜伟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我当时正在开会,还是立马回复了她,祝她的人生越来越精彩。”

  宋煜伟曾任吉利区司法局副局长,参与处理过郑青的上访。转任法制办主任后,代表政府部门作为被告参加郑青提起的行政诉讼。

  “我们多次对簿公堂,但公是公,私是私,她有困难我们要尽可能解决。”在宋煜伟看来,以前的郑青有股犟劲儿,钻牛角尖儿,视野也不够开阔。换位思考,这也可以理解。“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过不去司法考试。郑青在维权中不断学法用法,看问题的角度发生变化也是必然。”

  郑青也对过去进行了反思,过去关注杀人案、公交车纵火案,脑子里闪过报复别人的念头,其实现在想来自己也感到后怕。“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走出来。”

  2016年4月30日,为争取非全日制非法律本科人员参加司法考试的权利,郑青起诉了司法部,要求公开相关信息。“虽然最终败诉了,但我并没有遭到报复。”郑青说,这是法治的进步。

  2017年12月5日,郑青的四起行政诉讼有了最新进展,洛阳中院指定孟津县人民法院管辖。郑青对结果反而没有以前那样在意了。

  在一个“非全日制非法本维权群”里,时不时就有人讨论“为什么要参加司考”,答案五花八门。

  郑青说,为了中国法治。“这不是大话,这是一个人到中年的访民心里最真切的想法。”

  2017年12月19月,郑青在洛阳市司法局申请到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第A00188号——洛阳A证第188人。

  2018年1月4日,郑青的微信公众号“青青正在说法”正式开通。

  郑青不愿面对镜头。她说:“帮我宣传一下微信公众号吧。法治中国,需要人人参与。”

  --------------------

  原标题:《上访14年后,她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

  来源:微信公众号“谷雨实验室”

  ———

  本文为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请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责任编辑:傅晓羚】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