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汽车业的“潮人”是如何炼成的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刘亦功,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别人都说这家汽车企业特赶时髦,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件件大事都有它的身影:新中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工业基地、垦荒国内高档车市场、以捷达开启乘用车私人消费时代……改革开放40周年前夕,一汽-大众在历经百折千回后,取得了“年终端销量突破200万辆大关,年产整车突破198万辆”的成绩单。

  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亦功自己的话说:“在汽车行业,一汽-大众是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缩影。”

  在中国车市进入“微增长”态势、轿车市场遇冷的背景下,单纯地从产品维度,似乎已经无法诠释一汽-大众逆势上扬的原因。“对于一汽-大众来说,201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刘亦功坦言,在大众品牌产品覆盖率较低、奥迪品牌上半年历经波折的情况下,一汽-大众年销量首次突破200万辆“很不容易”。

  对于2018年的目标,刘亦功的回答是:“2018年,一汽-大众将陆续投产9款新车——包括两款SUV,这是一汽-大众历史上最密集的新车投放潮;此外,还有长春、天津、青岛和佛山等地的4个工厂将在2018年投产,共增加100多万辆的产能。”

  实际上,就连德国大众也不曾完成过如此高密度的产品投放和产能布局,甚至惊呼“一汽-大众2018年太难了”。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此次跨越式发展,2018年被一汽-大众确认为“攻坚”之年。刘亦功告诉记者,这一关键词并非由领导层指定,而是来自全体员工的提议。“我们认为,只有一汽-大众全体员工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才能顺利攻坚,完成210万辆的销售目标。”

  这家自改革开放成立后一直名列前茅的企业,始终认为自己的发展与改革、创新密不可分。

  2017年11月,一汽-大众正式对外发布企业“2025战略”,将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从“打造中国最优秀的汽车合资企业”升级为“打造中国最优秀的汽车企业”。

  “我们不仅要在合资企业中领先,在整个汽车行业中也要领先。”作为一名见证了公司成立的“第一代员工”,时隔多年重返一汽-大众的刘亦功显得自信而坦率。他认为,一汽-大众过去27年的发展成果是靠改革开放,未来则要靠创新。

  按照“2025战略”,一汽-大众将在“持续的企业发展、前瞻的未来布局、强健的业务增长、和谐共进的发展、高效的组织发展”五大领域全面发力,陆续开展20余项举措。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实现“持续的企业发展”,2018年一汽-大众将迎来9款新产品投放,其中包括两款大众品牌SUV、全新一代CC、全新平台宝来,以及奥迪Q5L、奥迪Q2L等重磅产品。同时,高端旗舰车、跨界车、新能源车、MEB平台电动车等也将被扩充进产品线。预计到2020年,一汽-大众两大品牌将有超过10款新能源产品投放市场。

  在刘亦功看来,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新产品的有力支撑,而产能布局则是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保障。随着东北、华北、西南、华南、华东五大生产基地的投产,一汽-大众的产业布局日趋完善。此外,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整车试验场即将全面建成,将充分满足一汽-大众两大品牌全系车型道路试验的需要。

  有不少业内专家判断,车联网、大数据、智能互联与自动驾驶正深刻地改变着汽车企业的自我定义和生产方式。相比那些紧张的追赶者来说,作为行业“领跑者”的一汽-大众对于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总是需要更加慎重的抉择。

  怎样在快速多变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中加速业务转型,是一汽-大众“未来业务发展部”面临的最大挑战。据刘亦功介绍,这个新成立的部门将聚焦移动出行业务和大数据服务,为一汽-大众全系产品装备车联网功能。

  他向记者坦言,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到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要达到50%,将使得汽车智能化技术革命和相关行业变革越来越快,“这对领跑的汽车企业来说,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

  为了兑现“打造中国最优秀汽车企业”的诺言,一汽-大众决心引领这项变革。刘亦功信心十足地表示,“到2025年,一汽-大众将力争在全国重点城市移动出行领域达到市场前三,车联网前装率达到100%,为用户提供更多元化、智能化的出行解决方案。”

  为了加快布局新领域,实现强健的业务增长,一汽-大众还将目光投向了汽车后市场。“2018年,一汽-大众将在汽车后市场领域发力,逐步做大做强后市场。”刘亦功表示,即便在“微增长”的环境下,汽车后市场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尤其是对于一汽-大众来说,深化售后服务、二手车与汽车金融业务均存有广阔的上升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汽-大众“2025战略”关于企业愿景的描述中,原来的“员工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公司”被升级为“员工和伙伴心中最具活力的公司”。作为连续多年获得应届毕业生青睐的“最佳雇主”,一汽-大众深知多方共赢、和谐共进的重要性。

  2017年,一汽-大众研发体系与质量保证持续提升,千台车故障率逐步下降。在百台车抱怨数方面,大众、奥迪两大品牌分别实现了10%和6%的降幅。据介绍,2018年,一汽-大众将以更加市场化的制度激励员工,促进供应链升级,更注重与供应商、经销商伙伴实现共赢,并致力于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力争在2025年实现“保持大众、奥迪品牌力第一,保持所有品牌用户满意度达到第一”的目标。

  在2017年9月那场大刀阔斧的人事改革中,一汽集团从一汽-大众借调不少人才进入红旗团队,为复兴红旗品牌提供各项支持。其实,对于时常被誉为“中国汽车行业黄埔军校”的一汽-大众来说,成为一汽集团的改革标兵并非偶然。

  “作为合资企业,为集团提供资金、人才支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刘亦功表示,为了实现高效的组织发展,一汽-大众将深化管理创新,力求打造高效、灵活的现代化企业。2017年,一汽-大众持续改善员工工作环境,通过总经理热线、食品安全实验室,以及大病帮扶基金等方式关爱员工。面对密集程度前所未有的产品投产、工厂投产任务,一汽-大众将不断优化流程,提升决策效率。通过人事制度的改革,提升团队的活力和动力。正如刘亦功所言,“员工好了,企业才会好。而一汽-大众自身的发展就是对一汽集团实现复兴的最好支持。”

  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和建设者,一汽-大众对于未来的谋划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符合政策法规,符合市场潮流,代表汽车行业的先进发展方向。”在刘亦功看来,顺应改革开放的要求就是“2025战略”的题中之义,也为一汽-大众未来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在面向未来变革以及2025战略实施起步的2018年,一汽-大众人必须以攻坚的决心迎难而上。”刘亦功认为,如果一汽-大众可以做到,将在未来改革开放事业中起到“排头兵”式的带动作用。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家轿时代开辟者,到新时代下乘用车市场的领导者,一汽-大众每次发布企业战略和年度关键词,都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记。继“夯实”的2015年、“发轫”的2016年之后,这位汽车业“潮人”导演了一部脉络清晰的多幕剧。在2017年成功地以“专注”再创佳绩、开辟了年销200万辆的崭新起点后,定调为“攻坚”的2018年,有望成为一汽-大众新时代的第一个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