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 冰点
APP下载

南极发现塑料微粒,塑料已经“占领”世界了吗

发布时间:2018-01-19 18:09 来源:中青在线 冰点周刊·王嘉兴

  我们正在逐渐被自己生产的东西吞没。多年以后,当考古学家挖掘我们这个时代的残留物时,塑料制品可能是他们最大的“收获”。

  本文共1924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作者 | 王嘉兴

  编辑 | 秦珍子

  上周,在南极地区执行海洋科考任务的中国科学家有了新发现,属于“人类首次”,却让人高兴不起来。

  经过层层过滤和观测,科研人员确认,南极区域的表层海水里有肉眼不可见的塑料微粒(指直径小于5微米的微型塑料),含量甚至高于地球海洋中的平均水平。

  视觉中国 供图

  这还是人类首次在南极发现塑料微粒的存在。在学界,塑料微粒被称为“海洋PM2.5”。自从20世纪初塑料被发明以来,它已经钻进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本以为少有人活动的南极地区会是最后一片净土,没想到不管我们是否发现,塑料早就攻占了那里,太令人沮丧。

  仔细想想,结果并不出人意料。塑料本就难以降解,超市里塑料袋的分解时间可能超过1000年。它们会在漫长的一生里不断分解,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钻进土壤的缝隙和地下水,在自然界中循环。

  原油泄漏、化工厂排放污水……这些直观的生态破坏总能得到人们的关注,但塑料微粒这种“隐形”的污染可能更加危险,人们甚至没有解决办法。

  去年10月,我写过一篇有关塑料污染的报道。两位专家告诉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已经生产了83亿吨塑料制品,约63亿吨成为塑料垃圾,其中只有9%被回收利用,近80%都进入垃圾填埋场或自然环境中。

  我们正在逐渐被自己生产的东西吞没。多年以后,当考古学家挖掘我们这个时代的残留物时,塑料制品可能是他们最大的“收获”。

  在过去几年里,塑料微粒总能登上新闻头条。各国科学家曾在蜂蜜、啤酒、食盐里发现含量不低的塑料微粒。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的报告显示,欧洲国家72%的自来水管中有塑料微粒,连美国总统特朗普常常光顾的自家餐厅都未能幸免。

  唯一令人安慰的是,专家告诉我,目前没有证据证明这些微粒对人体有害。

  我们也不是没有努力过。从2008年6月1日起,中国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超市、商场、农贸市场只提供有偿塑料购物袋。“限塑令”执行10年来,有人质疑其效用,塑料污染也因社会的飞速变化有了新的形式。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工作单位,垃圾桶总是很快就被快递和外卖盒占满。一则近期的权威报道显示, 2017年中国仅快递业塑料袋使用就高达147亿个。

  视觉中国 供图

  近日,国家发改委在官网开设“我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献策专栏”,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对不同领域的塑料制品管理提出意见建议。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曾向媒体表示,会及时研究制定外卖、快递等领域的政策。

  人们对塑料污染的关心还体现在微博和朋友圈里。去年9月,一篇《外卖,正在毁掉我们的下一代》反复“刷屏”,外卖盒大碗套小碗,扣住我们的生活。

  根据《中国环境报》的统计,我国每天产生的外卖垃圾约350吨,能填满59个足球场,其实这只占中国产生塑料垃圾总量的千分之一。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塑料薄膜,渔业、水产养殖业使用的塑料制品带来的污染,都比外卖餐盒严重。

  这些塑料最后进入鱼类和海鸟的肚子,它们不断地进食,却在慢慢饿死。曾有人在一只搁浅的鲸鱼胃里找到30个塑料袋和一团超过30平方米的塑料布。《纽约时报》的报道称,塑料制品每年造成至少10亿只海洋动物丧命。

  记得去年,报道写到最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无力感。当时专家告诉我,在治理塑料污染这件事上,人类能做的无污染处理非常有限。这让我想到几年前,讨论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时,也有科学家给出了令人绝望的结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已经高到了不可逆的程度,人类再怎么努力,也只是延缓灾难的来临

  --------------------

  原标题:《塑料占领世界》

  原文刊载于《中国青年报》( 2018年01月17日 11 版)

  ———

  本文为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请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欢迎给冰点(微信号:bingdianweekly)留言发表你的意见

  微信值班编辑:陈卓 李翀

【责任编辑:于璧嘉】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