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APP下载

又要搞事情?南北方冬至的饮食习惯居然差这么多…

发布时间:2018-01-10 21:13 来源:中青在线 健康中国周刊 青小健

    当我们感受冬意渐浓的气息时,也(ming)迎(tian)来(jiu)了(shi)2017最后一个节气——冬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如今的冬至节地位已经不是那么太重要了,各地节俗食物也经历了些许变迁。

  北方地区

  唐代

  开始流行冬至吃“馄饨”,唐人崔龟图为《北户录》作注时引北齐颜之推语云:“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者也”,可知馄饨似是今之饺子。

  宋代

  一些富贵人家务求新奇,做十余种不同特色的馄饨放入同一件器皿中,称为“百味馄饨”。

  明代

  仍有冬至吃馄饨的习俗,但在明代后期的京城百姓,兔肉羹也是节日食品之一,冬笋则是时令佳品,人们不惜重价购买。

  清代

  北京的旗人在冬至除了吃馄饨外,还有亲朋围坐分吃祭过祖宗的“白肉”的习俗。这一饮食习俗与后来闻名北京的餐馆“砂锅居”和四川名菜“蒜泥白肉”之间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民国时期至今

  北方地区在冬至大多有吃饺子的习俗,据说是纪念东汉神医张仲景,他为了不让人们冻掉耳朵,给大家煮羊肉汤,形似“娇耳”下锅,人们在这天吃饺子,也意味着不会冻掉耳朵。

  南方地区

  除浙江个别地方的冬至食俗与北方相近之外,在以米食为主的南方,冬至的饮食习俗也是别具特色。

  南朝

  荆楚一带地区有吃赤豆粥的习俗,民间认为赤豆粥是一种有攘疫功用的节令食品。

  明代

  明代方志记载江南地区冬至以“花糕”祀先,饮分冬酒。嘉靖《太仓州志》说,花糕在冬至前期由“糖粉”所制,“亲朋馈送”,分冬酒是“里巷相与会饮”。

  清代

  江苏苏州民俗最重冬至节,在冬至前日,苏州家家磨粉作团,以糖或是肉亦或是豆沙为馅,现多称作汤圆;广西北流县民人,在冬至这天多包米粽,送给亲朋好友;广东增城县地区,民间均“作糍以祀祖先”;云南楚雄县地区,民间户户则皆以“食糯饼饭饵”为贺节之乐事。

  民国至今

  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福建沙县人有吃猪脚、糍粑的风俗,城区居民没有春臼,就用糯米磨浆,做糍仔吃; 台湾地区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松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老祖宗;福建闽南侨乡还有在冬至这天搓丸子的习俗;四川地区冬至日进食羊肉进补的食俗亦延续至今,尤其是在成都地区吃羊肉、喝羊肉汤成为冬至时节人们的最爱;在江南很多地方也有冬至吃豆腐的习俗,用葱烧豆腐,表明做人要清清白白。

  由于风俗习惯和饮食偏好的差异,各地节令食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且丰富多彩。明日又冬至,不如留言一起来分享下你最爱的冬至节令食物?

  转发请扫描下方版权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商务合作:010 - 64098333

 

【责任编辑:杨海琴】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