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军事频道 >  滚动新闻

双头鹰的傲骨与铁喙 俄亮剑叙利亚的战略考量

2018-01-10 11:00 来源:环球网军事

  本文摘自《叙利亚战争启示录》一书 马建光 著

  原题:俄罗斯“亮剑”叙利亚的战略考量

  双头鹰的傲骨与铁喙

  拜占庭帝国飞来的双头鹰东眺西盼,几乎昭示着俄罗斯千百年来的尴尬处境。向西还是向东,似是俄罗斯民族永恒的迷茫与追问。作为这个民族的图腾符号,它既带领俄罗斯人征亚伐欧,满怀野心,也令这个国家左右瞻顾,难觅归宿。苏联解体,西化梦碎,风采不复的俄罗斯没能静观时变,左右逢源。面对西方的挤压蚕食,“双头鹰”只能“偏安一隅”。乌克兰危机爆发以后,俄罗斯面临西方国家严重的经济制裁和政治围堵。双头雄鹰似大势将去,再难现东临西瞰之霸气,无奈在一片舆论唱衰中收敛羽翼。但是,2015年9月30日,俄罗斯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闪击叙利亚,空袭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瞬间罗聚了全世界的目光。

  利爪直扑中东,究竟是轻率之举,还是活棋之子?

  提到俄罗斯民族,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19世纪俄国诗人丘特切夫的诗句:“用直尺无法丈量俄罗斯,用理智无法理解俄罗斯。”不错,辽阔的幅员与厚重的历史孕育出俄罗斯民族迥异的性格特点:豪迈奔放、英勇果敢、杀伐决断、极端与激进、间歇懒散,等等。这些特点,组成了俄罗斯的性格密码,至今影响着它的行为举止、言语神情。破译这个密码,就能更好地理解俄罗斯武力介入叙利亚的来龙去脉,透视其强势出兵背后的民族性格根基。

  随着东罗马帝国的覆灭,俄罗斯人作为东正教唯一的继承者,自觉承担起了“上帝选民”的重任。他们深信自己代表着神意,负有拯救人类的使命。这种久远的“弥赛亚意识”深深扎根于俄罗斯民族性格之中。作为“弥赛亚精神”的理论支柱,俄罗斯人借助先民的传说,将自己归划为雅弗的后裔。雅弗生来即得到上帝的偏爱,承担着扩张疆域的使命。显然,在这一点上,俄罗斯的命运得到了神话的“印证”。

  基于俄罗斯易攻难守的平坦地形,早期的俄罗斯人不得不在外围建立战略缓冲带,将其据为己有后继续这一模式,在不断地扩张中维持自身的安全。还出于宗教上的使命感,俄罗斯在精神层面赋予扩张行为以合理性,并形成了其独到的扩张型战略文化。而这种特性,在缔造庞大帝国的同时,也为未来的处处受限埋下伏笔。

  冷战结束后的俄罗斯,各方面实力均大不如前。苦于没有制敌的手段,俄罗斯唯“忍”而已。正如俄罗斯谚语所说:“忍耐所至,金石为开”;“忍一时之气,解百日之忧”。作为与冰天雪地相抗衡的精神武器,“忍耐”备受俄罗斯人推崇。俄罗斯也善于将坚韧的品质融入教育中,并最终塑造出坚韧不拔的民族共性。 “软弱苟且”从来都不是用来修饰俄罗斯民族的,“坚韧图强”才是它的真正色彩。自强不息的俄罗斯民族向来都很难被打垮,19世纪俄罗斯卫国战争时抗衡拿破仑是如此,20世纪苏德战争中击溃希特勒也是这样。性格坚毅的俄罗斯民族,正暗自点燃心中大国复兴之梦,开始养精蓄锐,奋发图强,渴望重振雄风。

  西方围堵挤压 俄战略生存空间遭严重挤压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放弃社会主义,曾一心一意想要加入“西方俱乐部”,但为构筑新的地缘政治平衡,西方不惜背弃诺言将新生的俄罗斯拒之门外,并通过“北约东扩”“颜色革命”“阿拉伯之春”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一次次对俄罗斯进行挤压和削弱,逐步侵蚀其缓冲地带。西方采取惯用伎俩,借助无痕迹的舆论攻势将俄罗斯抹黑为好战、不友好的“野蛮民族”,蓄意对俄罗斯塑造的良好国际形象进行“打砸”。西方国家抓住苏联刚解体不久,各方面政治立场尚不稳定的形势,趁机拉拢“波罗的海三国”等俄周边诸国,将其“抢”到北约阵营中,使之对俄反戈相向,极大地破坏和挤压了俄战略缓冲屏障,使得北约战车轻松开至俄罗斯家门口。

  美国抢先在欧洲部署的以地中海、大西洋为一线的海基导弹防御系统,和以黑海、里海、高加索为一线的陆基导弹防御系统正逐步展开,已经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而对俄罗斯周边政局不稳的国家和地区,西方国家便采取就地“烧”的策略——广泛宣扬西方所谓的“民主”,推行“颜色革命”,乱局像多米诺骨牌一般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相继爆发,致使政局动荡,社会动乱不堪,对俄边境地区构成严重威胁。

  叙利亚之于俄罗斯 如同以色列之于美国

  基于此,俄亟须在重重壁垒中快速寻求战略突破口,跳出围堵,谋求政治稳定平衡。俄罗斯出兵叙利亚的举动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对俄罗斯而言,此举意义巨大,既成功突破了西方封锁的壁垒,又解开了前进路上的症结;既平衡了中东地区的力量对比,又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东格局的方向,为俄罗斯的大国复兴梦奠定基础。

  叙利亚的未来与普京的大国复兴计划息息相关。相较于盟友和军事基地遍布中东大地的美国,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唯一盟友便是叙利亚。叙利亚与阿以、反恐以及库尔德民族问题等中东热点无不相关,所以从地缘角度,叙利亚一直被俄罗斯视为一颗“打入中东的楔子”。

  回顾美国在叙利亚危机爆发后的举动,便不难发现美国在中东的布局,是试图将俄罗斯的大国战略消灭于无声之中。危机爆发伊始,美国及中东逊尼派国家便意欲推翻什叶派的巴沙尔政权,进一步孤立有着“什叶派大本营”之称的伊朗,以对立之势对伊朗形成合围,加快伊朗政权的瓦解,颠覆中东地区现有格局,使得美国掌握中东的绝对话语权,俄罗斯的发展便将由此受制于北约的战略压迫与导弹防御系统的威胁。如果俄罗斯在叙利亚惨遭“滑铁卢”,其在中东的唯一支点也将失去,俄罗斯将失去南下印度洋的通道,还将面临西方世界的战略合围。

  叙利亚还是俄罗斯遏制恐怖势力的立足点。叙利亚内战中,就有一千余名来自车臣地区的极端分子在叙利亚汇集,其中部分人员在“伊斯兰国”军事高层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根据俄罗斯情报部门的评估,7万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中至少有5000人来自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同时,俄北高加索地区的一些恐怖组织,如“高加索酋长国”和“奥霍夫斯基地区组织”,作为俄境内有伊斯兰宗教极端背景的两个最著名的恐怖组织,都宣誓效忠“伊斯兰国”,而“伊斯兰国”也宣布北高加索为“该国”的“一部分”,随后宣布俄罗斯为敌人,并威胁要在车臣和高加索开战。经过叙利亚战火的淬炼,加之诸如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内的极端组织和恐怖势力的援助,这些武装分子一旦回流,将对北高加索和中亚地区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导致车臣等地再度分裂,并将战火蔓延到整个北高加索乃至南伏尔加河沿岸地区。美国“选择”式反恐,导致其领导的国际反恐联盟打击“伊斯兰国”效率低下,俄罗斯不得不提出组建新国际反恐联盟的倡议。此举固然包含其他战略考量,但从事件发展来看,俄军“先发制人”,巩固“境外阵地”的意图也是明显的。★

【责任编辑:何明】
更多>> 军事H5
80年前的那场胜利,激励着驻守在平型关的官兵。这支钢铁劲旅,正在强军路上阔步前行……
更多>> 军事视频

震撼!中俄“合作-2017”联合反恐演训精彩回顾

中俄联合演训现场直击:特战队员“神兵天降”

更多>> 军事历史
《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
更多>> 军事专题

中俄“合作—2017”联合反恐演训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