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 守候微光
APP下载

放下相机,来翻翻微光朋友们推荐的这些书

发布时间:2017-12-26 09:06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守候微光

  玛格南摄影师Alex Webb曾说,文学对他有极大的影响。他第一次去海地,部分原因就是读了有关海地的小说《喜剧演员》。“我在拉丁美洲的作品深受拉美魔幻现实小说影响......它们在我身上沉淀,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观察世界的方式。”

  摄影之外,阅读往往能帮助创作者拓宽对世界的认知,寻找灵感进行表达。微光邀请了几位从事摄影相关行业的朋友,推荐一本今年读过的书。

  苏月斫

  影像国际网资深编辑、策展人

  

  关于展览的展览:90年代的实验艺术展示

  [美] 巫鸿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这是一本由芝加哥大学斯马特美术馆于2000年出版的英文原版书。作者为当代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本书介绍了90年代以来的实验艺术展示,聚焦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问题,并且介绍了这个时段的多个重要展览,包括展览的目的、组织以及面对的挑战。

  所有此书介绍的相关展览,不只是关系到展览本身,而是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功能以及与经济发展、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等问题。此书推荐的人群不仅仅是策展人、当代艺术家,对于想了解上世界90年代至2000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艺术爱好者来说,也是一本适合阅读的艺术图书。

  殷德俭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天域黄山

  汪芜生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天域黄山》是一部优秀摄影艺术画册,其作者汪芜生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摄影艺术家。他在上世纪用黑白摄影创作出的“黄山影像”堪称艺术摄影中的精品,其文化内涵正如艺术史学家巫鸿在《寻觅仙山:中国山水摄影的美学和源流》中所说,“他以富有感情色彩的黄山形象引出当代与传统的新一轮对话”。我推荐的理由是,以往我们对汪芜生创作的评论多停留在赞赏其作品的形式风格上,实际上作者的创作是对悠久的东方传统文化美学的延续与继承。这对当代艺术也有着很重要的研究和借鉴价值。

  马列

  《光明日报》 图像版编辑

  

  决斗写真论

  [日] 筱山纪信 中平卓马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不太喜欢晦涩的文字,但在坚持读过几本后,却都得到了极大的收获。《决斗写真论》就是这样一本书。这本书由日本摄影评论家中平卓马充满思辨性的评论文字与日本少有的在商业和艺术领域都获认可的摄影家筱山纪信的作品组成。

  中平因阅读筱山的影集而产生对摄影的再发现——“摄影可以有这样的可能性”;而筱山则对中平曾经撰写的评论感到震撼,“无论如何都想用摄影直接和中平一起工作”。他们两人不只是和而不同,更是英雄般的惺惺相惜。

  对于这本《决斗写真论》,我推荐的打开方式是——每个章节先看筱山的照片,再读中平的文字。因为你会明显地发现,在读中平文字的之前与之后,自己对筱山作品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那些刚刚看过的照片悄然换了样貌,仿佛从未相识。

  赵青

  《中国青年报》图片编辑

  

  照片秀:定义摄影史的重要展览

  [意] 亚历山德拉·莫罗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照片秀》,这本书名看起来不太靠谱的书做了一个很有价值并且可信的历史梳理。它梳理了100多年来全球最重要的十多场摄影展览,这些展览从某种程度上讲“影响了摄影史的发展”。比介绍史料更重要的是,作者用平实的姿势讨论了这些展览产生的历史和技术逻辑,讲述了各种观点、流派的分歧甚至斗争。

  摄影不仅仅是个人表达的语言,不能仅仅被简化成一种艺术实践;展览不是仅仅把照片挂在墙上,也并非旨在展现照片、物件的美感。摄影能够把艺术带入普通人的生活当中,而不仅仅是依附于专门为专家的便利而保留的所谓策展实践的标准典范。——摄影在书中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重要的传播方法,作者始终在一个更广泛的语境下来思考摄影。同时,摄影展览的公众属性也是作者所强调的。

  翻翻这本书,瞧瞧身边那些多起来的影展吧。

  傅尔得

  专栏作者、独立策展人

  

  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

  [英] 威尔·贡培兹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以专业的个人视角,对现代艺术进行了趣味梳理的书。作者威尔·贡培兹以轻松幽默的口吻、个人化的视角,梳理了现代艺术史的二十多个现代艺术流派。这并不是一本严肃的艺术史书,作者曾担任泰特美术馆媒体主管七年,整本书看下来,更像是一个资深的艺术老媒体人,坐在你面前,大家点了一瓶酒,他开始一五一十眉飞色舞地将现代艺术世界的那些人和事细细道来。但这本书并不失专业性,有点像是对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对现在艺术史未竟部分的完整补充。

  那日松

  映画廊艺术总监、策展人

  

  影像的追寻

  张照堂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这是一本台湾著名摄影家张照堂先生1988年出版的画册,集合了从1986年至1988年张照堂先生采访的33位台湾本土摄影师的故事,这些摄影家涵盖了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台湾纪实摄影60年的发展历史,也是台湾60年社会生活最真实和朴素的记录——“见证了台湾民间坎坷、丰沛的奋斗史与生命力……从一张张照片,我们得以开始拼贴台湾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张照堂语)。这本画册多次再版。2017年3月,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了它的大陆版,也终于使我们可以真正近距离地阅读这本追寻台湾影像“历史与乡愁”的珍贵书籍。书中纪录张照堂先生采访台湾前辈摄影家张才先生,问起张才先生的拍照哲学,张才先生回答:“没什么,把它拍下来再说。”——看似谦逊和简单,但实际这正是纪实摄影最重要的理念,把生活刻画在岁月的影像中,留给后人。对于摄影来说,时间就是最好的批评家,回头看看很多时髦的“当代摄影作品”,有多少还可以留下来?那些曾经挺沙龙挺纪实挺当代挺观念的东西,现在再看是不是已经变得很可笑很幼稚了呢?

  任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家庭框架:摄影、叙事与后记忆

  [美] 玛丽安娜·赫希

  今年因为做还乡计划,并将主题定为“重写家庭相册”,从而也顺势读了一些相关图书。学者玛丽安娜·赫希(Marianne Hirsch)的《家庭框架:摄影、叙事与后记忆》(Family Frames: Photography, Narrative, and Postmemory)给我很大启发,它让留存在家庭照片上的目光变得层层叠叠复杂起来。

  杨文彬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摄影专业本科生

  

  被禁锢的头脑

  [波兰] 切斯瓦夫·米沃什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切斯瓦夫·米沃什是我今年遇到的伟大作家。

  《诗的见证》是关于诗歌及文学写作的,与文学无涉的人也可以从中提取出某些创作的普遍规律;《米沃什词典》是关于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词条汇总;《被禁锢的头脑》则是关于个体和“新信仰”之间的复杂关系的一本书,在我看来它比《1984》重要。

  尽管米沃什是一位主动选择离开自己祖国、常年居住西方的诗人——也就是我们称之为流亡状态的诗人,但他在政治上总被西方认为是马克思主义者,而他在东方则被认为是亲西方的自由主义派;在艺术上,他则既不是传统的文学家,也不是先锋新锐的作家,不是西方主义者也不是东方主义者。但他的写作一直都在思考怎样的文学才能抵达和抵抗残酷的现实。

  何博

  《中国摄影》杂志编辑,业余艺术创作者

  

  意义的争夺

  [美] 理查德·伯顿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意义的争夺》是我这一年工作和创作的必备参考。它集结了Douglas Crimp、Benjamin Buchloh、Richard Bolton、Rosalind Krauss和Allan Sekula等人的文章,它们批判性地检视了对摄影这一媒介那些主流的信仰,并提出了论述摄影史的新方法。文章涉及四个方面美学实践与社会,摄影如何构建性别差异,摄影与阶级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摄影与真实性的策略。这本25年前出版的文集从话题到论述方式,都让我着迷不已;相较之,时至今日,国内在摄影文化批评这一块的原著和译著依然寥寥,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希望在未来数年,这个遗憾被慢慢填补上。

  李峥苨

  《中国青年报》图片编辑

  

  企鹅75

  [美] 保罗·巴克利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设计师、摄影师、插画家、销售部门……各个环节如何协作生产书的封面(附备选设计图)。不被约束的创意可以不停生长,此书的许多案例则展示了成熟的文化产业链如何选择在恰当的时机摘下创意的果实。

  沈伯韩

  新华社摄影记者

  

  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 : 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

  [日] 森下典子

  文化发展出版社

  这是我认真看的第一本有关茶道的书,作者森下典子将她学习茶道的过程凝炼成一个个小故事,娓娓道来,叙述平静但不平淡,字里行间浓缩了她对茶道文化和茶的理解。这其中的很多道理,放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依然适用。这是一本不需要很多时间就能读完的书,但会在之后的日子里不经意想起。

  微光和Ta的朋友们活动现场

  我们将送出其中几本给大家

  

  编辑|王婷舒

 

【责任编辑:沈少博】
你可能还喜欢看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