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机制创设,拨亮贫困户“心灯”

——大别山腹地深度贫困攻坚调查(上)

发布时间:2017-12-17 07: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朱思雄 高云才

  脱贫攻坚支撑机制——

  长短线产业“造血”,健康扶贫兜底“输血”

  脱贫不是喊出来而是干出来的,攻下深度贫困这座堡垒,需要一整套科学、系统、有力的支撑机制。

  安徽省岳西县农家有“三宝”,茶叶、茭白、瓜蒌。走出深度贫困,脱贫产业就从农民最熟悉的手边产业抓起。

  姚河乡香炉村有386户1420人,过去是出了名的穷村。据记载,唐朝时这里生产的兰花茶就进贡长安。脱贫攻坚行动,让香炉村古茶园焕发生机,农户发展茶叶产业,香炉村逐渐兴旺起来。

  香炉村茶园面积3800亩,户均10亩,家家种植茶叶,人人从事茶业。驻村竹山村民小组拥有得天独厚的古茶树群,树龄在300到500年,由于海拔和特定的土壤与气候条件,茶叶舒展成朵,入口清香。这里是历史名茶“小兰花”的家,也是岳西翠兰茶叶的发源地。县委宣传部长储耀华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岳西翠兰作为国礼,送过很多国家元首和使节,成为岳西对外交往的名片。”

  茶业是村民脱贫的长线产业,打零工和从事一些临时性的服务业则是村民脱贫的短线产业。长短线产业相结合,香炉村村民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目前90%以上的农户都搬进了楼房。这种结合,也让姚河乡如沐春风。乡党委书记胡新生说,2014年全乡有658个贫困户,贫困人口1967人,到2016年底,只剩下59个贫困户共计170人没有脱贫。

  村村有基地,户户有产业,脱贫产业长短线结合新机制,让贫困户走出贫困的劲头足了。可是,疾病仍然是威胁脱贫攻坚的一只“拦路虎”。这里流传的俗语是:“救护车一响,大黑猪白养。”

  主簿镇白果村村民褚江海一家本来在2015年就脱贫了,没想到妻子去年患上重病,头两次门诊就花费了7.1万元,到目前累计花费13万元,妻子的病虽然好转,但依然没有断根。这13万元,基本上是东挪西借的,褚江海一下子遭遇断崖式贫困,很不情愿地返贫了。

  对于深度贫困群众来说,健康扶贫兜底显得不同寻常的重要。安徽省在2015年推出健康扶贫兜底政策,对于2015年没有脱贫的人口,统一实行“三保障一兜底再救助”政策。三个保障分别是新农合基本补偿、新农合大病保险补偿、民政医疗补偿,一个兜底就是政府兜底保障。今年1月1日又实施商业保险救助措施,贫困户在省内住院,经新农合基本补偿和新农合大病保险补偿后,再实行大病医疗补充商业保险。在重特大疾病面前,岳西的贫困户一下子有了光明前景。

  结合县情,岳西创新兜底机制,对重特大疾病实行政府补充性救助。从2017年开始,为全县参合对象设立重特大疾病政府再救助基金,对患者经综合医保补偿后,年度内住院合规自付费用过多致贫返贫或影响脱贫的农民,由县民政实行再救助。

  白果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堂旺说:“给贫困人口免了参合金,免了住院预付金,降低了住院起付线,降低了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了新农合基本补偿比例,像褚江海这样的深度贫困户,彻底有希望了。”褚江海共报销了9万多元医疗费,由他自付的27669.35元,民政兜底还将解决大部分。见到记者时,褚江海的眉头舒展了。

  岳西县委书记周东明分析,如果说产业扶贫的长短线机制创设是“造血”,那么健康兜底机制创设就是“输血”,两者构成脱贫攻坚支撑机制。有了这个支撑,深陷贫困谷底的贫困户,特别是发生断崖式贫困的家庭,就能激发脱贫攻坚的动力,坚定走出贫困的信心。

  利益联结机制——

  大河里有水小河里满,与贫困户共同成长

  在脱贫攻坚不断推进的关键时期,岳西不失时机地创设了脱贫攻坚整村联结机制、融资联结机制和扶贫车间机制,成为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又一利器。

  大歇村,是岳西整村联结机制的一个样本。这个村位于主簿镇北部,贫困程度较深,今年底这个村的贫困户将全部出列。为啥?因为谋划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美丽大歇,整合资产收益,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共进共退,实现全体村民利益联结。

  目前,大歇村共整合投入各项资金1500多万元,完成整体搬迁建设和中心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中心村庄的绿化、亮化和美化。大歇先后建成民间艺术馆、河畔书社、家谱文化馆、农耕文化园,开发了502个石窟。村党支部书记汪品峰说服两个交通不便的深山村民小组共51户193人整体搬迁到中心村庄。

  汪品峰介绍,如今的大歇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文化村,十里八乡的游人以及远在合肥、武汉的休闲客都来这里,感受民宿。大河里有水小河里满,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稳定增长,美丽生态和原生态文化形态成了大歇村脱贫攻坚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催生了家庭农场和种植业大户。但融资难、贷款贵阻碍了脱贫攻坚的步伐,融资机制如何创设摆在了岳西县委、县政府的案头。岳西县县长江春生说:“一头是政府资金保障,一头是社会融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政府资金这头,力度不可谓不大。岳西强化涉农资金整合,县财政预算安排脱贫攻坚专项资金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80%,涉农项目资金整合不低于50%,盘活清理收回资金用于脱贫攻坚不低于50%,县直单位整合用于脱贫攻坚资金在20%以上。

  社会融资这头,互利性不可谓不足。江春生表示,金融保险单位不是农业主体的“菩萨”,而是农业主体的伙伴。农业主体发展了,农业项目效益上来了,金融单位投放的资金就增值了。不仅仅是金融支持了农业和农民,农业和农民反过来也回馈和支持了金融事业发展。这样一来,创设脱贫攻坚金融联结机制的市场基础就形成了。

  姚河乡贫困户小额信贷评级授信在全县率先完成,2016年发放贷款488万元,发放贫困户产业发展奖补资金105.29万元,实现了对贫困户的全覆盖。

  把扶贫车间创设在全县所有乡村,是岳西脱贫攻坚利益联结机制的又一创举。通过联络适合贫困户就业的各类企业入驻,企业降低了成本,找到了劳动力,贫困户多出了新的增收平台。安徽省天鹅集团董事长储荣生说:“将扶贫车间建在乡村,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双赢。”

  容错纠错机制——

  宽容创新中的失误,是拥抱成功的阶梯

  “在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整体出列,不落一人,需要创新,创新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试错的过程。”谈到2016年5月《岳西县党员干部容错纠错免责机制实施办法》出台的背景时,周东明这样说。

  容错的出发点,是不忘初心。岳西是大别山区唯一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纯山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五区”于一体的县份。脱贫攻坚的初心,就是让人民富起来的神圣责任。

  岳西县纪委书记王志节表示,探索创设容错免责机制,就是要宽容失败和失误,激励干部愿为敢为,善为有为,真正做到干事不躲事,遇险不惧险,担责不推责,排难不怕难。

  容错免责有严格边界。《办法》提出,对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造成一定损失和不良影响,本应追究责任的,但其主观上为公为民、出于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等目的,客观上达到尽职尽责要求,没有谋取私利的行为,实施容错免责。截至目前,岳西已经对91名党员干部做出容错免责处理。

  纠错体现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原则性。《办法》提出健全纠错改正机制。截至目前,对9户达不到脱贫标准就脱贫的有关责任人做出处理,给予党政纪律处分的5人,问责处理18人。对因工作失误造成问题比较集中的乡镇,责成做出书面检查并切实整改。

  胡新生表示,容错看边界,纠错不手软。目前姚河乡健全了脱贫攻坚督查暗访制度和调度会制度,出台了《姚河乡扶贫工作经费管理办法》《行政村脱贫攻坚考核细则》。

  容错纠错机制支持和保护了一批在脱贫攻坚中改革创新的干部,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担当的热情。干部和群众拧成一股绳,岳西脱贫攻坚的脚步一步不停。

  石关乡石关村村民王海红说,现在种植茭白,一年收入两三万块,又开办了农家乐,一年收入万把元,她家今年上半年已经脱贫了。脱贫攻坚一系列的机制创设,落到了实处,拨亮了贫困户的“心灯”,成就了王海红家的今天,她家的今天,就是岳西深度贫困户渴望的明天。

  《 人民日报 》( 2017年12月17日 10 版)

【责任编辑:姜继葆】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