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 青团子
APP下载

在群里匿名聊天的人,是你吗?

发布时间:2017-12-14 22:23 来源:南大青年 作者:南大青年

    本文已获授权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又是一个平常不过的下午,小伟所在的课程群里又一次地开始刷屏,面对这种事,他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爆发的99+无聊信息,大概是一种新的社交文化吧,小伟想道。

    目光掠过屏幕,小伟骤然蹙紧眉头,这一次,是班内同学点名道姓讽刺另一个同学“自我夸耀”的行为,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执。参与讨论的同学们使用的都是匿名身份。这样的故事仅仅是因匿名水群引发混乱现象的冰山一角。 这种现象究竟有多普遍?

    团子君了解到,在同学们加入的课程群中,有很多充斥着无意义的讨论,而在匿名的情况下很容易达到99+。如今,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水群”文化愈发盛行,水群现象愈发普遍,可谓无群不水、无水不欢。

    水群本身无可厚非,但随着匿名工具的使用,却让同学们的调侃成为一场狂欢。这些无关的、无节制的、无底线的信息刷屏,轻则烦恼他人,重则破坏秩序。当课程群沦为匿名者的狂欢之地,我们还能从群中读到“课程”二字吗?

    匿名水群,何其多也只要有群存在的地方,就有水群的痕迹。水群的缘由各不相同,有的可能是针对实时发生的事情做一下群内讨论,有的可能是对不确定的信息进行再次确认,也有的可能只是出于个人的无聊情绪。就水群本身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而是像我们生活中与朋友闲聊般平常。而不正常的是拥有匿名发言功能的QQ群内爆发的混乱。较实名发言的水群而言,拥有匿名身份的水群往往表现出更明显的特征:

    》偶然性与实时性 因当时之事而起,一人匿名发言而后“一呼百应”,从个人发言演变为集体水群;

    》短时性 水群一般在五分钟内即停止,并且无人发言的情况会持续较长时间;

    》爆发性 平时无人发言,一旦有水群趋势,必然有人跟进,形成常见的99+;

    》情绪性 发言具备强烈的个人情绪,主观性明显,同时会因个人习惯与匿名出现不文明语言和冲突等;

    》无关性与随意性 发言内容基本与群主题无关,同时主题会随着水群过程发生改变;

    水群可能是一种日常闲聊的线上化,而匿名工具的使用使水群动力更加强大,匿名水群无处不在了。

    乱象丛生在课程群中,匿名水群的存在很有可能对群原本功能造成损坏:老师在群中发布通知或解答疑惑时,同学们的水群内容往往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与遗漏,而无关内容的刷屏甚至违规内容的出现更会使得群秩序进入混乱。

    老师在课程中发布一条通知,出于礼貌,同学们会一条接一条地跟上“谢谢老师!”等内容;热心帮助的同学回答他人的疑惑时,就会有人跟回“膜”、“大佬大佬”等消息。这些内容不一定是水群,但在一个基数很大的课程群内就会形成刷屏的现象,从而使得后进群的同学看不到真正有意义的内容。

    同时,当角色匿名化以后,上述情景可能会更加激化,同学们加表情、贴图等变着花样回复,使得正经的感谢变成一种调侃,甚至有的同学趁乱搞事,发一些无关乃至违规的内容。由此可见,水群匿名化后的危害性,正在慢慢变大。

    匿名水群导致通知被忽视

    匿名为什么会造成混乱水群本身无害,为什么在匿名环境中出现畸变与恶化?团子君试图探寻匿名发言背后的动力机制。

    根据华中师范大学的一篇研究QQ群匿名的论文,提出了四种可能的动机:平等性动机、去抑制化动机、社交性动机与信息性动机。这四种动机都会促使学生以匿名的形式表达,尤以前两者为甚。

    1、所谓平等性动机是指在这些 QQ 群中,实名发言常常会受到现实身份的影响,而在匿名的交流环境中,QQ 群成员之间不再存在外貌、能力、身份、地位等社会等级的差别,彼此之间仅通过匿名身份来相互交流。

    社会等级的消失可以消除因之而产生的刻板成见,可以消解言论关注度的现实等级,使得 QQ 群匿名聊天成为一个平等的发言空间。一言以蔽之,匿名使大家发言有了一个平等而通畅的表达语境,因而人们更倾向于此刻表达。

    2、所谓去抑制化动机是指行为主体在匿名社交中,存在着消除社会规范影响力的倾向,即减弱或消除外部规约给自身带来的束缚和抑制,表露内心的真实情感及想法,从而表现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出现的行为特征。

    这两种动机是促成匿名表达的主要原因,而此外,还有基于群成员放松心态下的社交心理和排除顾虑获取信息的社交性动机与信息性动机。 有匿名发言的动机,却不至于造成失控的乱象。真正促使水群走向混乱的还是基于一种特殊的群体心理。人类学博士周雷对此提出:在一个群体中会出现陌生人效应,个人身份的模糊,特别是这种匿名功能更是为这种现象提供了掩护。在这种环境下,个人无需为自己的言论负责。

    另一方面,管理上的不到位更是给以上过程给予一种积极的暗示,似乎是对匿名不负责任的肯定,于是在没人监管的情况下这种群体性狂欢会更加疯狂,形成网络舆情。这个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当下互联网表达的现状问题,其对待与解决的方式应是相通的。

    再看匿名水群了解到匿名发言与水群混乱原因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一些细节上不同。

    1、匿名发言的结果实际上与群聊的性质是有一定关系的。

    在实际聊天的过程中,匿名水群的走向表现出一种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是否有管理、老师的威严、学生群体构成、课程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比如说一个严厉且关注群聊的老师所建的群聊里就很少出现混乱甚至连水群也没有,即使有,也很快被遏制;由不同院系年级构成的大型综合课程群里就会鱼目混杂,出现大规模水群,而小型的、互通的班级群中却很少见到匿名发言。

    2、匿名失控的主体往往是同一群人。

    活跃的人永远就是那么几个,自己玩得很嗨,却可能直接导致大部分人选择屏蔽消息只在重要通知发布时才进行浏览。

    3、平台的差异性对比出聊天工具选择上的反思。

    国内主流聊天工具QQ和微信在这方面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无匿名发言的功能,而其他功能上的差异也促使两种聊天工具下的群聊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很常见的情况就是人数越大的课程群越是QQ群,匿名一片混乱,而人数越是少而明的班级群越是微信群,群内鸦雀无声。

    4、匿名性发言其实是一个两面性的现象,不能一刀切。

    @崖 在微积分群里,因为有些题目很难,公开匿名探讨时大家的积极性都会高一些。 @昶 在提问题或者给老师提建议时匿名会更好一点。

    @easy 赞同开匿名,因为平时喜欢刷手机,偶尔活跃群气氛也不是不好,只要水得不是很过火,都还好。 @九言 水群场面从来就没有控制过,自己经常错过真正有意义的发言。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针对匿名发言、水群和混乱失控,我们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匿名发言是两面的,优劣并存,双方各有支持者,其效用的发挥主要看如何引导;水群是当下互联网群体交流的常规现象,不必大惊小怪,正常规模的水群实际上是群内气氛活跃的一种体现;混乱失控是水群在一定条件下激化出的产物,是脱离管理与群体免责的不正常现象,需要进行遏制。

    对此,团子君试图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校内群体群交流的正常运行。

    1、利用匿名工具的开放性

    不能因为水群混乱而一棒子打死、直接关闭匿名工具。要充分发挥匿名工具的开放性优势,给认识给成员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增强群内成员的互动、活跃群体的氛围;通过匿名形式给同学提供一个敢于质疑、敢于发声的平台,更加明确信息的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通。

    2、增强群内部的监控与管理

    尽可能采取适时收放的手段达到既不损害消息发布又不影响同学积极性丧失的效果。群主与管理员都应该共同努力促进一个有活跃水群存在又不至出现混乱失控的交流环境的形成。

    3、情绪疏导与群类型明确

    对于匿名混乱乃至网络舆情的出现,我们既要“堵”,同时也要“疏”,在有效控制匿名发言秩序的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一些更适合释放的平台,比如其他BBS等,或是另建专门的群聊用于特定的社交与情绪释放。

    对于群聊的性质,我们应该进行明确、区别对待。有的群可能天然就为水群这种大型社交心理而生,但有的群只是为了成员的集合与信息的高效发送,所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群聊应该有不同的管理办法,发挥其本身的最大效用。

    4、自我管理

    匿名发言归根到底还是个人的事情,如何处理好舆论危机、如何防止水群混乱的滋生,都还要看我们自己。在再次认识匿名水群之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群聊的特殊性质,做到自觉维护群聊秩序。

    ▼

    关于群聊里的匿名问题,泥萌有什么看法吗?留言告诉团子君!

【责任编辑:江苏记者站】
你可能还喜欢看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