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APP下载

【进发新目标 书写新篇章】“创新之都”深圳:让技术创新从“跟跑”走向“领跑”

发布时间:2017-11-30 15:10 来源:中青在线 傅晓羚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傅晓羚

    可以屏蔽红外波段的“隐身衣”、实用化个人立式飞行器、防结冰疏水板、超材料可折叠平板便携天线……

    这并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其中一项项“黑科技”,都来自于一个诞生于深圳的高新技术企业——光启集团。5年前,站在前来深圳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面前,29岁的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许下了一个承诺,“做超材料世界级的创新企业”。

可以屏蔽红外波段的“隐身衣”

    如今,这家专注于未来的创新企业,在全球率先研制、推广了特种电磁超材料航空结构,超级WiFi系统、光子认证系统、光子支付、智慧城市空间大数据平台等产品相继诞生,掌握了隐身新材料技术、新型空间技术和无线互联技术及相关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俨然已成为深圳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典型缩影。

    光启集团:用科技创新解决实际问题

    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品牌总监杨婧如的话说,光启“踩着双创浪潮而起”。这家全球化创新集团,由5位杜克大学、牛津大学博士在2010年归国共同创立而成,充分融合电子信息领域、数理统计领域等学科的各种先进技术,业务领域涉及航空航天工业、新型空间服务、智能装备、智慧城市、新型无线通信等。

    据刘若鹏介绍,企业以徐光启命名,旨在为中华科技复兴而努力。事实上,无论是隐身新材料技术、新型空间技术还是无线互联技术等,光启所研发的每一件产品,都是在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中“应运而生”,涵盖城市管理、污染监测、火灾监控等方面。

参观者正在体验光启马丁飞行包的虚拟飞行

    例如,由光启研发的实用化个人立式飞行器——马丁飞行包,曾被《时代》杂志评为2010年50大最佳发明之一。它由汽油发动机提供动力,可以在1500米以下的空域垂直起降、快速前进,执行各类飞行任务,适用于医疗应急、消防救援、旅游娱乐、个人出行等领域,能够解决直升机起降需要场地支持、无法贴近城市街区、无法进入狭窄巷道、无法在普通楼顶作业等难题。

    “科技创新研发始终源于需求”,杨婧如表示,“日常城市管理所暴露的痛点以及漏洞,往往能够形成技术需求,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相应的研发方案,让不断迭代的技术创新适用于客户和市场的需要,使研究成果实实在在地融入到需要创新的领域。”

    据统计,自诞生以来,光启得到授权的专利超过2400件,在超材料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已经占该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86%。在全国2015年科研单位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中,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凭借340件发明专利授权名列第二。

    突破制度约束:为科技创新减负、松绑

    像光启这样快速成长的企业,在深圳还有很多。这与深圳打造“创新之都”的努力密不可分。

    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介绍称,深圳制定出台了全国首部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先后从财政金融支持、人才支撑、创新载体建设、科技服务业发展、完善人才住房和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等各个方面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进一步突破制度约束,形成了覆盖自主创新体系全过程的政策链,为科技创新“减负”、“松绑”。

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

    比如,为了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深圳市设立了规模为300亿元—500亿元的重大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并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提高到70%以上,科研人员绩效支出占资助金额比例提高至50%,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管理层和核心骨干持股比例放宽至30%。

    据深圳市官方发布的数据,五年来,深圳市综合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近1倍。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9222.06亿元,实现增加值6560.02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3.77%增加到2016年的4.1%;PCT国际专利年申请量由2012年的8024件增加到2016年的19647件,占全国46.6%,连续13年居全国首位。

    目前各类创新载体和平台累计达1617家;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64项;推动新一代移动通讯、无人机、柔性显示等领域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实现技术创新由“跟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

    培育创客文化: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11月28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南方新闻网组织的“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五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深圳光启集团,工作人员正在为媒体记者介绍企业情况。

    高层次的人才队伍逐年增长,也成了令杨婧如感受最深的变化之一,“五年来,光启集团的人才从300多增长到2600多人,以高学历人才为主,其中研发人员占到一半以上”。如今,光启的创新机构分布在21个国家和地区,总人数已经超过2600人。

    “国家的强盛,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也为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指明了方向。如何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一直以来,这也成了深圳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破解重点之一。

    据李小甘介绍,为了大力营造浓厚创新氛围,在引进创新创业型人才方面,深圳实施“孔雀计划”,即每年安排10亿元资金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最高资助1亿元;设立总规模80亿元的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支持人才开展前沿技术、原创技术、颠覆性技术等研究。与此同时,深圳每年安排5亿元创客专项资金,通过支持200个左右的创客空间和创客服务平台的发展,积极完善创客空间新型孵化模式,大力培育创客文化,降低创新创业的门槛。

    通过“孔雀计划”引进的刘自鸿团队创办的柔宇科技,成功研制出全球最薄的彩色柔性显示屏,厚度不足头发丝直径的1/5,成立两年多,就跻身全球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俱乐部”。

    而在创新人才的生活保障方面,深圳市成立了注册资本1000亿元的市人才安居集团,明确“十三五”时期新筹建人才和保障性住房40万套,其中人才住房不少于30万套,同时将新引进博士、硕士、本科生的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分别提高至3万元、2.5万元、1.5万元;还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来深创新创业的最高资助额度由8000万提高到1个亿……

    在杨婧如看来,各类政策的扶持解决了人才来深圳发展的后顾之忧,能够进一步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这些来自五湖四海多元人才的加入,赋予了光启与全球创新团队对话的能力。在这背后,是深圳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开放优势,将为未来更多中国创新企业“走出去”、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科技合作竞争提供强大的动能。

【责任编辑:杨威】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