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万资姿:新时代 思想引领要精准“滴灌”

发布时间:2017-11-27 06:01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章正 杜沂蒙 陆梦颖 马赛

  扫码读“共青团新闻联播”

  作为80后的青年学者,万资姿第一次坐在人民大会堂第一排,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从研究党的理论,到以十九大代表的身份参加党内政治生活,万资姿坦言,这些经历让她真切感受到新时代的含义:“意味着新起点、新使命、新征程、新思想和新作为。”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万资姿判断,中国青年的发展水平,处于历史最高点。青年创业、社会参与,社会给青年赋权,是青年发展水平最好的时代。

  进入新时代,作为思政课教师,如何对青年进行思想引领?多年从事思政课教学的她,发现其中一些可喜的变化,前几年,万资姿在学校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思政类的书被学生拿来占座位。

  “为什么呀?不怕丢啊!丢了也没关系。”万资姿发现,去上思政课,前三排基本没人坐,“大家都跑到后面去做自己的事情”。

  但是这一两年,一个明显的改变就是思政课上,前三排有人坐了,大家越来越重视思政课。谈起背后的原因,国家对课程的重视,已经传导到学生之中,变成了一种自觉的行动。

  在万资姿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在各个方面取得的重大发展和变革,让青年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更加充满信心,从而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

  “青年愿意去学,党和国家对青年思想引领的重视,老师在不断改变引导的方式,学校、团组织也在优化各种各样的环境。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越来越好。”

  不能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进行教育,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让青年更有获得感、认同感,从而对国家产生信心,在万资姿看来,这是社会整体发力的结果。

  她注意到,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样的政治语言,能直达年轻人内心,帮年轻人解决切实的问题,让年轻人看到未来的希望,对年轻人很有说服力。

  “青年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互联网时代下,文化传播的碎片化导致青年认知碎片化。”万资姿担心这样的现象,“这不是青年自己造成的,环境的发展对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一次,她在一所高校发现,五门思政类课考试,其中有三门是开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闭卷考试。学生强烈要求这门课程开卷考试,理由是,所有知识点网上都可以找到。

  学校认为,学生以后的考研、考公务员都会涉及这门课程,加之对学生形成认识世界的框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门学科,学校坚持闭卷考试,在课程建设、师资配备上,学校下了很大的功夫。

  可是,有的同学并不“买账”:“互联网时代,知识都是开放的,网上都有知识点,何苦要考试?”

  “网上有的内容,是信息,不是知识。只有把它记在脑海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形成完整的价值判断。”万资姿担心,在新媒体条件下这种碎片化容易导致学生难以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科学的价值判断。

  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引领?把思维框架、正能量,精准地传递给年轻人,思政课教师如何做?

  “老师要善于‘营销理论’,我一直主张对青年的思想引领要实行一种‘推销’。”怎么推销?万资姿注意到,学生从大一到大四,思想认识上会经过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四个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切记不能大水漫灌,而是要精准滴灌。她的秘诀是,在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策略。

  比如,刚进入学校,大一、大二学生相对比较迷茫,这个时候思政课教育要注重对学生“推销式引导”,既要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还要告诉他们这些科学理论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选这个不选那个。

  老师善于推销理论,其实并不简单,不仅自己要真信——有自信。而且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让别人相信——他信。

  在课堂上,她也会遇到这样的交锋。有一次上课,她讲到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万老师你是党员吧?那么你信不信共产主义能实现?”

  “我相信共产主义能够实现,我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信仰。”

  结果学生反问:“你又活不到那个时候,你怎么确定共产主义能实现?”

  万资姿用同样的方式反问:“你信仰什么?”学生回答信仰宗教。

  万资姿说:“你没有看到过神,为什么要信仰呢?”万资姿明白,光靠语言上的反问,不能让这位学生信服。“相信且希望实现,即便自己看不见,并为之而奋斗,这就是一种信仰。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当时年轻人或许没想到我们这个时代会有这样的发展高度,可是我们已经实现了,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作为老师,万资姿坦言:“我可以用马克思的人道主义证明共产主义的科学性,为人类奋斗、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就是科学的。”但是,有时候,用感性的方式来解释,效果反而比理性的方式更好。

  对于大三的学生,除了用引导的方式,还要让学生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面对大四学生,她主张直接授权式教学:“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来讨论,老师最后结合理论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万资姿发现,这种授权式的学习,不仅适合大四学生,对于青年团干部培训,也有很好的效果。“你觉得我们哪项政策不合理,你来设计。”这样的方式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年的大局意识。

  理论自信的背后,要给年轻人更多的社会参与和理论参与。一方面要建立青年社会参与的渠道,另一方面也要直面现实问题,面对现实问题时,理论千万不能躲躲闪闪。要避免一个误区:思想引领,就是整天谈理论、谈价值观。

  万资姿打了一个生动比喻:“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盐,而不是饭。不能整天吃盐,不吃饭吧。炒菜时放点盐,天天如此,等哪一天突然没有这点盐了,就觉得索然无味。”

  谈价值观,绝对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要润物细无声。如果在课堂上,老师仍然照本宣科,用理论来压制学生,不仅说服不了年轻人,而且会适得其反。

  在课堂上,万资姿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和批判。万资姿最高兴的就是能有学生来打败自己。“越是特立独行的学生,越是能看出其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在万资姿看来,允许青年在批判过程中挑战权威,加以正确引导,青年就会源源不断产生创造力和创新力。

【责任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