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展出文物虞弘墓石椁边缘是“磕坏”的吗?山西博物院这样回应

发布时间:2017-11-21 17:38 来源:新华网 王学涛

  新华社太原11月21日电(记者王学涛)针对近日外界关注的隋代虞弘墓石椁部分石板边缘发生损伤的问题,记者采访山西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文物造成的损伤深表痛惜,正采取防护措施,预计十二月上旬将再次与观众见面。此外,对文物以后的展示利用将更加慎重,不仅充分考虑其展出的价值和意义,更要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避免再造成损伤。

  虞弘墓1999年发现于太原市王郭村南,这是中国第一座经过科学发掘、有准确纪年并有着完整丰富中西亚图像资料的墓葬,被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墓主人虞弘,是中西亚地区鱼国人。13岁任柔然高官,曾代表国家出使波斯、吐谷浑等国,出使北齐时被留任。相继在北齐、北周和隋三代为官,北周时曾长期任“检校萨保府”一职,主管来华商人事务。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59岁的虞弘死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家中。

  其中,虞弘墓汉白玉石椁外观为仿木构三开间歇山顶建筑。其浮雕并施彩绘和描金,由50多个单体图案组合而成,内容涉及宴饮、乐舞、射猎、家居、行旅等多个方面,具有浓厚的中亚和波斯风格。

  11月中旬,山西博物院展出了虞弘墓石椁。然而,有文物爱好者和参观者发现,新展出的石椁边缘,有若干“磕坏”的痕迹,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19日,刚上任的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在山西博物院官方微博上发表了《珍贵文物的精细化保护永远在路上》的署名文章。

  文章中他对石椁损伤原因进行了说明:2004年至2008年,虞弘墓石椁数次入选展览项目,先后赴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博物馆展出。痛惜的是,由于长时间频繁展出,世界各地气候和工作环境各异,加之在文物包装和搬运过程中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导致石椁部分椁板的边缘出现多次损伤。之后进行了入库封闭和全面保养。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间,石椁间断性赴澳大利亚、美国、北京、敦煌、深圳等地展出,未出现明显问题。

  “这些损伤是在1999年出土后,长时间多次移动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确实也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山西博物院副院长张慧国说。

  针对网民关注的文物“裸展”问题,山西博物院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张慧国介绍说,专家们认为将文物封闭后空气流通不畅,对文物的彩绘等将会有损伤,因此将会继续“裸展”,但防护栏会适当做高、范围扩大,并对展出用到的一些辅助设施进行装饰、美化,使其与文物相协调。

  而针对网民提出的修补问题,专家们认为,损伤主要集中在文物边缘,最好不要对文物进行专门修补,因为担心用到的修补材料会对文物造成伤害。

  “文物有传播文化的价值,但今后我们将对文物的展示利用更加慎重,不仅要充分考虑展出的价值和意义,更要提高技术手段,避免对文物再造成损伤。”张慧国说。

  

【责任编辑:傅晓羚】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