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第二届中关村数字文化节-- >> 最新报道
APP下载

数字文化消费成新宠 “终端”倒逼“前端”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7-11-13 09:08 来源:新华日报 顾星欣

  原标题:互联网时代,全新文娱模式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风口来了,数字文化消费成新宠

  歌手王菲日前宣布今年年底将举行“幻乐一场”演唱会,届时将通过网络直播,现场使用VR,让歌迷在家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今,在家看演唱会已经不是稀罕事。捧着电子书阅读、通过视频网站追热播剧、按着遥控器在电视上购买电影……这些新兴的数字文化消费正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热捧。数字音乐下载、影视点播付费、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和微博打赏……这些消费新模式,给公众的文化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新气象?又给文化产业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

  现象:数字化引领文化消费新潮流

  “我刚刚在手机上购买了‘罗辑思维’一年199元的付费专栏阅读,罗胖会帮我们看书,提炼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每天推送内容给我们。”供职于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南京“80后”姑娘沈雨婷告诉记者。

  根据最近几年的数据显示,观众的网络文化付费习惯正在培养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愿意通过消费去获得互联网上更好的内容。沈雨婷跟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买了一个“QQ音乐”的绿钻会员,10元一个月,就可以下载十几兆的无损音乐;还购买了腾讯视频VIP会员,可以看到很多最新的好莱坞大片。

  跟实体相比,数字文化的最大优势就是廉价、快捷。从事新媒体策划的麦子惊喜地发现,亚马逊网站推出了kindle电子书的包月服务,一个月只要12块钱,就可以免费阅读海量的电子书,此外,他还有一项文化支出是网络电影。用互联网点播好,连接上家中的智能投影仪,就能很舒服地躺着像在电影院一样了。

  原因:互联网正打造全新生活方式

  “互联网正在接管人们的生活。现在不少人愿意在网络上花钱去看书、看电影、看电视剧,就如同20年前人们去商店买磁带、CD一样,文化消费形态正在一茬茬接力嬗变。” 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教师林子青说。

  究其原因,林子青分析说,以前盗版很严重,如今全社会版权保护意识有了很高的提升,网络可以免费下载的东西也越来越少,大家开始逐渐习惯为正版文化商品买单了。

  但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数字文化消费,也打上了互联网时代特有的碎片化烙印。沈雨婷对比说,“十年前,我可以宁静地在床头翻完一本杂志。但是现在却很难在某个手机阅读APP上停留一个小时。

  业内:“终端”倒逼“前端”转型升级

  目前,不少人对于网上文化产品的诟病,都指向其泥沙俱下的品质。在资深影视制作人沈熙看来,其实情况也正在好转。他说,这两年支持网络付费的观众不在少数,引来不少投资机构对于互联网影视领域趋之若鹜。“资本市场热了,才能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成熟和升级。这么多人才、资本涌进来,网络影视产品的质量才能不断迎头赶上。”

  观众对数字化文化的渴求,也在倒逼内容生产方不断升级产业,将传统文化产品数字化、网络化、创意化。安徽出版集团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总编辑李旭向记者描述,比如“智能出版机”可以在江河湖海、草原森林的边上现场复原、场景再现、视频直播,让人身临其境。“3D复原遗失的中国古文明”可以将殷墟、阿房宫等古文明加以全景再现。“数字时代只有想不到的,没有看不到的。随着虚拟现实技术、3D技术、5G通讯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几千年来人们的梦想甚至是幻想,都可以成为虚拟的现实。”

  未来:内容为王永不过时

  “一个值得提出的问题是:数字是媒介,不是内容。即使在数字文化时代,我们依然要坚信内容为王。”林子青说,在越来越挑剔的观众面前,一批没有竞争力的传统内容提供方,必将会死在沙滩上。而网络上鱼龙混杂的内容,也正在逐渐得以净化、提升。

  展望未来,李旭认为,对于数字文化产品来说,优质的内容永远是稀缺的,始终会有人愿意为之买单。“非最新原创的阅读,将来一定应该是免费的。但收费可以是后花园,在第二道门收费。譬如一般性的内容70%免费,最后30%的精品部分再收费。但是,最关键的是我们的内容是不是足够诱人?有没有让用户产生黏性?”

  不过,我们也应看到,传统文化消费在公众心目中,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这两年出炉的国民阅读调查显示,伴随着网络阅读的普及,纸质书的阅读率同样在上升。林子青说,“文化消费关乎大众品位与价值导向。转型时代,不管是数字文化媒介还是传统文化媒介,都需要找到各自的特点,进一步锻铸好内容,才能共生共荣。”

【责任编辑:何欣】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