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APP下载

从国家助学政策的受益者到边疆沙漠学府的践行者

发布时间:2017-10-31 21:23 来源: 塔里木大学 张红光(教师)

    2015,这一年,我吹灭了人生的第28支蜡烛,也吹醒了埋在心中多年的西部梦。

    这一年,我告别了一线调查记者的岗位,追随内心的呼唤,踏入了这所位于世界第二大沙漠边缘的高等学府——新疆塔里木大学,做了一名大学老师。

    新疆南疆八月的天,清澈明净,炙热的天气想要把我吞噬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夕阳的余辉映红了半边天,红彤彤的晚霞也映红了我走向远方的路。

    回首这些年,一路泥泞颠簸留下的足迹,国家助学政策阳光雨露的播洒令人感动,艰难困苦中自己拼搏不屈留下的光与影让心颤抖。

    2007年,当一个红色的信封飞到家门口时,泪水将父母脸上的沟壑填平。

    “张家走出了第一个大学生。”这个如同定时炸弹的消息,迅速在我的大家族里炸开,随后,整个村庄也跟着沸腾了。

    消息传开的不仅仅是他们对孩子的那份期望与关爱,更多的是一个农家孩子执着与坚持背后承载的那份追求与梦想。

    微弱的灯光下,母亲在地上为我“精心”拾掇着寒酸的行李:一套用过了三年的被褥、几件穿了好几年的衣服和两双母亲一针一线手做的棉鞋,装入了她专门在集市上花了6块钱淘来的编织袋里。

    老实巴交的父亲这一天高兴的合不拢嘴,见人就说,一遍一遍的,不厌其烦。蹲着靠在床角的他,惬意的抽着旱烟,烟晕从嘴里一圈一圈飘向远方,笼罩在灯泡周围,蒙蒙笼笼地。

    不经意间,母亲凌乱的几根白发萦绕在额头前,磨满“茧子”的双手映入我的眼帘,透过蜡黄的灯光,满脸皱纹的母亲佝偻着腰苍老了不少。我悄悄地扭过头,抹去了那还没来得及流出的泪水。

    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代代以土地为根。年近九旬的奶奶和体弱多病的母亲每年高额的医药费令人发指,兄弟姐妹的多项开销常常让父母头疼。多少年来,父母亲为家庭的生计所付出的心血之多,所承受的责任之大、压力之重历历在目。

    我清楚地知道,欣喜背后读大学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又让父母犯了难。母亲病重的那一次,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农民家庭在贫困中挣扎的那份艰难与苦涩。父亲常常为家庭的生计和命运,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建筑工地,这一切,作为孩子的我,都看在眼中,记在心里。

    第二天,父母亲都起得很早,是厨房里柴火迸叫的声音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赶紧起来穿好衣服,看着母亲为我整理好的行李和专门从寺庙里为我祈求的“平安成才”护身符,一丝丝暖流从头流到脚。很少下厨房的父亲也已经做好了我最爱吃的饺子,清清的面汤上飘着几朵油花,一闪一闪地。母亲递给我一双筷子,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淡淡地说:“快吃吧,凉了就不好了。”我咬了一口,香香的,嫩嫩的,就着蒜末醋料,可总觉得咽不下去,喉咙里老是有东西堵着似的。

    这一天,离家求学,为我送行的人特别多。爷爷、奶奶、叔叔、婶婶、朋友、邻居,还有老师、同学……

    父亲从早已准备好的口袋里,小心翼翼地递给我一张存有一万元的中国银行卡和一沓零钱,我讪讪地接了过来又把零钱递了回去。父亲千嘱咐万叮咛要我无论如何看管好这张“巨款”卡。

    一向晕车严重的母亲,这一天,非要执意亲自把我送到离家近百公里之外的火车站。我即将进站检票的时候,母亲再次喊住我追了上来,把一堆碎钱塞给了我,母亲如断了线的珠子,老泪纵横。我倔强的用微笑安慰母亲,扭过头时,我已泪如泉涌。我站在进站口里,从门的夹缝中,望着母亲颤颤巍巍的身影,直到消失。

    再见了村庄,再见了父亲母亲,再见了我的父老乡亲,再见了我最亲爱的人!

    走进坐落在京畿大道旁的这所我向往已久的大学——河北大学,可怜的我像个“傻子”一样,却分不清东南西北。走在城市的大街上,看着都市的高楼大厦和霓虹闪烁,孤独的没有一处是属于我。

    2010年,接二连三的意外把本就经济贫困的家庭推向了更加绝望的边缘。这一年,我郑重地填写了助学贷款申请书,为了父母,也为了我自己。

    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让我通过助学贷款继续读大学。这笔贷款,对于一个从农家走出的寒门学子而言,给予的帮助远远超过了金钱本身的那份价值。它就像冬日里的缕缕阳光,用温暖为我驱走了身边的严寒,也给我那颗曾因生活窘困而焦虑的心以莫大的安慰。

    也瞬间体味到了教育部“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绝不是一句空话。

    在助学贷款合同上签字的那一刻,我就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份承诺,更是一种责任。

    2013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自己挣得的6000元工资,如数还清了这笔国家助学贷款。当我打开这份贷款结算凭证时,清楚地看到,整整提前一年还清了。

    没错,我得益于国家助学政策的阳光雨露,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从一线记者梦到高校教师梦,从国家助学政策的关注者、享受者到如今的宣传者、推动者,从过去国家助学贷款的受益者到如今国家西部沙漠学府的践行者,一路走来,我深知国家这一意义深远的青年助学政策其中的真正内涵和特殊韵味。

    如今,我所供职的这所拥有13000余名学生的“沙漠学府”有上千名的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正在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这一政策继续读着大学,身为班主任的我也经常在大学里向需要助学贷款的学生解读政策,以自己的故事鼓励和影响他们。因为我深深知道这背后,不知承载着多少沙漠里、大山中莘莘学子通过大学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那份坚持、执着与梦想!

    踏着国家的脚步、寻着内心的轨迹,我愿意不远万里,坚守在祖国边疆的这所“沙漠学府”里,继续做好国家助学政策的报道者、宣传者和践行者。

    (作者系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副导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非传统安全与边疆民族发展研究院新媒体与新疆安全治理研究所副所长、塔里木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20-2班班主任)

【责任编辑:吴蕴聪】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