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雄安新区规划正在反复修改打磨

发布时间:2017-10-22 07:45 来源:北京青年报 综合央视

  昨日,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第四场中外记者招待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张勇,副主任宁吉喆介绍中国经济的有关情况。何立峰表示,2012年至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年均增长7.2%,今年一季度、二季度都是6.9%,三季度是6.8%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预计今年全年超过80万亿元。”

  雄安新区

  300多位顶尖专家参与规划

  今年4月,雄安新区正式成立,前不久《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正式对外公布。有记者问,雄安新区和北京副中心进展如何?另外,京津冀协同发展还会有什么样大的动作?

  何立峰表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一个重要载体,几个月来,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有了积极的、大踏步的进展。

  一是组建了高效、精干的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二是组织了30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顶尖专家、12个团队对雄安新区整体规划和起步区、启动区的规划进行了规划和设计。“据我了解,这个规划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在反复修改、反复打磨。”三是构建雄安新区相应政策框架,由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和河北方面,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当中,待雄安新区规划审议通过后,同步出台。四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能够看得清、看得准的一些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向前推进。比如成片成规模的植树造林、北京到雄安新区的高铁、北京经新机场到雄安新区的高铁,正在抓紧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

  北京城市副中心主要是在通州,通州的总体规划正在重新对接、衔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与此相适应,在通州附近,包括河北的廊坊北三县,以及北京新机场和涿州等,这些环北京东南边的区域规划都和北京市的整体规划相衔接,有了这个顶层设计,北京周边的建设发展都更加有序,更有实际成效。北京城市副中心主要部分已基本建成。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北京市级各大机关和部分市属行政部门将率先启动搬迁。今后严控新增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存量,将会更加有力、有序、有效向前推进。

  几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交通方面,打通了一批“断头路”、一批“瓶颈路”,加起来超过800公里。产业升级和转移方面,北京转移了一批不适合北京发展,就是所说的非首都功能但还比较优质的企业项目,转移到天津和河北。生态环保方面,包括在环北京周围绿化,大大加强,不是一般的加强。对于处置像燃烧散煤为主的治污,取得了很大成效,同时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所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果确实超出原来预期。

  实体经济

  今年减税降费要达到1万亿

  有记者问,最近几年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面临着下行压力,大量资金从实体部门抽离,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压力。下一步有什么举措来解决这个问题?

  张勇表示,这几年,我们始终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主要任务,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包括产业升级、制造业振兴、稳定市场预期。蛟龙、大飞机等科技成果的问世,也是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一是补齐发展短板,增加有效供给。补齐发展短板,既有硬件,又有软件,硬件就是要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软件就是加强认证、认可、标准等体系建设。

  二是推进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今年国务院下了很大的气力,减税降费要达到1万亿,目的就是激发企业的活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企业在市场的大环境下更愿意在实体经济上聚力、发力。

  三是实施创新驱动,转换发展动能。要培育良好的创新生态,提高创新要素对实体经济的贡献率。还有“双创”,现在每个地方都有创业园,一些大学生、进城务工返乡人员创业,确实迸发着创新的活力。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四是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资源配置。这些年大规模投资建设,解决了过去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包括道路、交通、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但生产能力又出现过剩了,比如煤炭、钢铁。在这方面,恐怕也要采取市场化、法制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

  最后,还要完善包括金融服务、政府服务等在内的支持实体经济服务体系,使实体经济发展更加方便、更有效率,也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大湾区战略

  去年经济总量将近10万亿

  有记者提及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对港澳地区的具体意义,并提问道,大湾区仍存在一些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中央政府如何看待并解决这些问题?

  何立峰回答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义重大。第一,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来支持香港、澳门进一步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局当中,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促进香港、澳门的发展,也包括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从而更好地造福香港、澳门同胞,提高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竞争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第二,粤港澳大湾区一共有5.6万平方公里,约有6800多万人,去年经济总量将近10万亿人民币,大约相当于1.4万亿美元。与世界上著名的几个大湾区,包括东京湾大湾区、旧金山大湾区、纽约大湾区,都可以比肩的。

  签署框架协议以后,大湾区建设加快了步伐,一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和广东、香港、澳门加快编制大湾区规划。目前已经形成初稿,正在抓紧征求意见。二是推进科技创新。因为深圳、广州和珠三角的其他几个城市跟香港、澳门原来经济、科技合作就比较密切,像无人机、电子信息等,有很好的基础。通过落实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内容,把原来的基础变成具体项目,已经开始取得比较好的效应。

  何立峰说:“我想,随着进程的加快,大湾区会成为重要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且,包括大湾区周边还有很多发展的空间,所以研发、生产、制造、营销、再研发,这种循环会在这里得到比较快的进展。”另外,就是大湾区的互联互通,除了通信的互联之外,水路电气,尤其在交通方面的动作力度越来越大,港珠澳大桥正在加速进行,争取在今年年底基本具备通车条件。

  高铁网络

  每年都有高铁通车

  何立峰表示,中国高铁已经是总的通车里程的世界第一,超过2.2万公里。

  跟这个相适应的就是高铁的技术,从路基一直到铁路,从车头到车厢,包括到一整套的装备水平、运行管理水平,都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

  “所以,这是我们将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作为进一步往前推动的重要方面。具体的一些政策,我们也正在会同交通部、铁路总公司深入研究,估计今后每年都会有一批高铁在建,每年会有一批高铁通车,更好地满足和服务于人民出行的客观需要。”何立峰表示。

  大气治理

  减耗合10亿吨煤

  张勇说,经过持续的努力,在污染减排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比如现在单位GDP能耗这五年累计下降了20.9%,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也是持续下降,通过节能减少的能源消耗折合成标准煤大概有10亿多吨。

  这几年无论在电力行业,还是在一些高排放的行业,都在持续加大治理力度。“我们有硬性的考核指标,下达给各个省,而且每个年度都要进行评价考核。实际上这些年企业,像电厂的污染减排水平,应该说越来越先进了。随着力度的逐渐加大,我们的蓝天应该会越来越多。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正相关的作用。”张勇解释说。

  利用外资

  一年出台两个文件

  有记者问,现在社会上一些声音称,中国出现了外资撤离潮,也有一些外资抱怨说中国吸引外资的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我们是不是在严控国外投资?

  宁吉喆回答时表示,近年来,中国吸引外资一直居世界前列。今年1月至9月,中国利用外资921亿美元,保持了较大规模。尽管这样,我们还是要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做更大的努力,因为外资企业在发展当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国务院今年两次就利用外资问题出台了专门文件:一个是“关于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若干措施”,一个是“关于促进外资增长的若干措施”。

  “应该说这么多年来,就利用外资在一年之内下两个文件,充分表明中国政府重视改善利用外资环境的决心和措施是有力的。” 宁吉喆说。

  下一步要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在公平竞争方面,对外资企业在准入后也要实行国民待遇。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投资便利化方面,坚持实行备案制为主的外资管理新模式,目前96%以上的外商投资实行属地化备案管理。

  有些地方还在探索深化改革,从全局上进一步提高投资的便利化。

  在对外投资方面,到2016年底,我国累计对外投资1.36万亿美元,在境外设立企业3.72万家,2016年投资额1962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存量居世界第六位。

  民间投资

  1至9月增长6%

  从前三季度数据来看,当前投资增速较为疲软,不少市场主体反映民营企业投资的意愿不强。有记者问,有无新的举措来促进民间投资,激发投资活力?

  张勇表示:“今后恐怕会进入一个高中速增长。过去城市塔吊遍地,我出差到一个省会城市,看到都是塔吊,我问当地的同志,他说大概塔吊1万个,比许多国家的总和都多。现在再去看,特别是大中城市,这种现象已经少了。这反映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改革开放这些年民间投资得到快速增长,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五年,民间投资整个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一直在60%以上,最高的时候达到了65.4%,1月至9月有所回落,大概是60.5%的水平。

  民营经济容纳了80%的就业,提供了60%的GDP,50%的税收,同时现在境外投资的70%来自于民营企业。

  从总体上看,民间投资保持了一个平稳的、持续的增长态势,今年1月至9月,民间投资增长是6%。

  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也是未来工作的重点,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不能投的问题,就是门槛的问题。

  第二,不愿意投的问题。现在正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建设政府信息平台,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三,不敢投的问题。要保护知识产权,要培育企业家。

  最后,往哪儿投的问题。进一步引导民间投资投向产业链长的、增长前景好的领域。

  文/综合央视、中国网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责任编辑:李想】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