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沃面临的 “三大抉择”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其次,是品牌再定位和发展的问题。德国品牌,已经让宝沃一炮打响,业绩也可圈可点。可目前在中国市场愈发成熟,竞争愈加激烈的环境下,宝沃依旧过分强调德国血统可能招致消费者反感,从而错失机遇。

  当然,推倒重来一定不可能,但这个问题也很难回避。否则宝沃这个德国品牌,难以接地气。

  毕竟,宝马、奔驰和奥迪已经想方设法的告诉中国消费者中国是其第二故乡。德国品牌、中国制造或许可以成为宝沃下个阶段的突破。

  另一方面,继续像品牌创立初期讲述宝沃50多年前的故事,还是因德国而生,为中国而活着?找到这个品牌故事的延续性,并将其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大潮相结合。

  如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长城汽车推出WEY,作为商用车制造商,福田汽车王金玉的“乘用车梦”,其实并不比李书福和魏建军的汽车梦逊色,但如何在品牌和人事上提升格局,考验着宝沃和其实际掌门人。

  所以,接下来宝沃品牌如何定位,也非常重要。要知道,DS和观致在失利后,很难再有翻身的机会。即使在过去的中国市场,这样的品牌失败再复苏案例也不多见。

  第三,就是渠道。在汽车销售领域,有种说法叫渠道为王。创立初期,利用此前的商用车渠道短期可能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可在汽车消费者市场风云变幻之际,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经营、销售管理和售后完全不同。

  后者商用车是生产资料,几乎不需要大规模宣传推广,作为生产资料是必需品,全国生产商用车的企业并不多;而前者乘用车,则面对着近百家企业、以及数百上千款产品的争夺。

  无论是营销策略,还是销售环节等方方面面,要求都不同。

  在未来渠道方面做出区格,也将成为接下来宝沃和股东方要面对的抉择。

  笔者认为,做一个汽车品牌容易,但要做成一个却非常困难。通过近两年的运营,宝沃的今天来之不易,但只有在解决三个问题后,这个品牌才能有更长远的未来。

 

 

上一页 1 2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