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APP下载

【改革·印记——看中国发展】从“书荒”到“书潮”的时代变迁

发布时间:2017-10-11 15:10 来源:中青在线 廖辉军

  书籍是获取知识的桥梁,也是人们心灵的栖息地。从小的角度而言,知识改变命运,读书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从大的方面来看,读书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水平,甚至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未来。

  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几十年来自己的命运与读书紧密相连,同时也见证了新中国建国68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从“书荒”到“书潮”的时代变迁。

  改革开放之初的七十年代末,我正念小学。那时除了上学时必需的几本课本,想买一些合适的课外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排队,还需要领书号,甚至需要托关系。记得家里的书架上陈列着几本印刷粗糙的四大名著,还有红色厚重的多册“毛选”。在那个“书荒”的年代,中外名著、天文地理等可选择的书少之又少,更谈不上满足酣畅淋漓的阅读欲了。

  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图书市场日趋丰富,还在上中学的我在百花争鸣的知识海洋中遨游,如同一个饥渴的乳儿尽情汲取养份。我的语文成绩总是出奇的好。但是,正当我全力以赴为自己的理想拼搏时,父亲的去世使我的学业生涯就此终结。

多年前我从旧图书市场淘来的《中国古代文学》(作者供图)

  带着太多的梦想,我融入到九十年代浩浩荡荡的南下打工潮中。趁着工余的片刻休息,我到旧书市场“淘”来汉语言文学课本,同时省吃俭用购买关于新闻写作的学习资料,开始了自学。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南方一家刊物上看到一则举办记者培训班的函授启事,于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几年后,凭着自己学到的知识与过硬的文字功底,我有幸被一家行业刊物聘用。就这样,从实习生到记者,从编辑到主编,一步一个脚印,直到在业内渐渐小有名气。为了寻求更高的目标,不久我跳槽到一家国家行业大报,并兼职几个刊物的特约记者与编辑。

如今,24小时书店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图片来自CFP)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成千上万种图书层出不穷,新华书店里的图书多得让人眼花瞭乱,也引发了社会大众“出书热”。后来,经过新闻编辑等综合能力的考核,我获得了由当地所在新闻出版部门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

  现在,通过不断读书使我获得了许多,作品频频获奖,加入党组织,参加青创会……如今我几乎每天都与书籍打交通,不仅可以随时通过浩瀚如烟的网络阅览国内外电子图书,而且还能将自己的作品结集出版,让更多的人共同通过阅读感知这个美好的世界。(廖辉军)

 

 

【责任编辑:袁瑞】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