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聆听伟大复兴的时代足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全纪实

发布时间:2017-10-08 15:25 来源:新华社 霍小光、王绚、何雨欣、吴晶晶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题:聆听伟大复兴的时代足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全纪实

    新华社记者霍小光、王绚、何雨欣、吴晶晶

    山高水远,风雨同行;万里路遥,不忘初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考察调研50次、累计151天,纵横跨越中国版图。

    一串串坚实的足迹,连接昨天、今天和明天。为了履行人民至上的承诺,为了担当民族复兴的使命,为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脚踏实地,植根沃土,这是践行庄严承诺的足迹

    深圳莲花山,苍翠欲滴。

    那棵高山榕,枝繁叶茂。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在这里种下此树,播下希望。

    翻过一山又一山,走过一程又一程。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真心聆听人民心声,用实干履行庄严承诺--

    “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一段段难忘的场景,一个个感人的瞬间,记录下习近平总书记这五年的考察足迹。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

    春风拂面、万物生长。他来到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沿田埂步入麦田察看小麦长势,又走进当年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的院落,强调“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

    大暑时节、骄阳似火。他深入湖北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垃圾压缩转运站、无动力污水处理站、秸秆气化示范基地,了解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强调要“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秋高气爽、硕果累累。他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八一学校,同师生们一起欢度教师节,称赞广大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数九寒天、滴水成冰。他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奔赴地处边陲的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走进困难职工家中,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坐炕头;他牵挂着群众取暖过冬,专程到北京京桥热电有限公司考察冬季供热情况。

    大江南北、四面八方——

    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入企业、园区、科研基地,总书记要求,这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

    在位于帕米尔高原的新疆喀什,总书记亲切看望日夜坚守反恐维稳第一线的同志们,同各族群众畅谈生活新变化,强调,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东北大地,总书记考察辽宁沈阳老工业基地,察看黑龙江伊春天然林保护,走进吉林延边“海兰江畔稻花香”的农田,谈生态保护、议转型发展、谋东北振兴、商富民之策。

    在祖国最南端的省份海南,总书记深入渔港、特色农业产业园、国际邮轮港考察调研,勉励大家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谱写美丽中国新篇章。

    无论何时,无论何处,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是扎根人民的力量之源。

    他走得远——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大别山区……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已经一一走到,实地指导脱贫攻坚;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同港澳同胞广泛交流,指引“一国两制”新实践;深入边关哨所、走进连队营房、踏上军事演习的前沿阵地,发出强军兴军的号令。

    他看得全——每到一地,住房、养老、就业、医疗、教育,凡是百姓关心事都一一察看过问;筹办北京冬奥会、大飞机制造、安全生产、传统文化保护……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都是考察调研的重点。

    他问得细——“建新房多少钱”“粮食够不够吃”“孩子上学要走多远”“家里是旱厕还是水厕”……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不念兹在兹。

    他想得深——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破局开路?决战脱贫攻坚怎样精准施策?建设生态文明还有哪些短板?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瓶颈到底在哪里?……调查研究、深邃思考,为改革发展稳定把脉定向。

    风雨兼程,从未停歇。

    赴广东考察不封路、不扰民,在河北调研时吃大盆菜;赴阜平考察住16平方米的房间,在芦山地震灾区住临时板房;自己掏钱为梁家河的乡亲们购买年货,在老支书家里吃一顿农家饭又执意交上餐费……点滴细节,彰显一名共产党人的务实作风和政治本色。

    通过一次次考察调研,总书记听民声、察民情、问民意,从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力量,把党中央大政方针传递给基层,凝聚起万众一心、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通过一次次考察调研,总书记躬身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带给人民,激励人民用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通过一次次考察调研,总书记谋划重大决策,部署重大任务,宣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擘画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行程万里,人民至上,这是彰显为民情怀的足迹

    2015年2月13日,陕西延川,冬日的暖阳照向大山深处的梁家河村。

    阔别40年,习近平总书记回到这里。“我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永远不会忘记父老乡亲,永远不会忘记老区人民。”

    脚印串串,步步情牵。每到一地调研,走进贫困村、贫困户都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必选项”。

    冒着绵绵细雨,走进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回族贫困户马科家中,详细了解脱贫举措落实情况;

    沿着山路乘车1个小时,来到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同大家一起盘算着致富的方向;

    ……

    走最崎岖的山路,到最贫困的地方。困难群众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牵挂的人。

    “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

    牵挂有多深,誓言就有多重。

    人民,让他始终牵肠挂肚。总书记考察的脚步走得很远,他同人民贴得很近。

    聚焦贫困群众的生活。在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特困户施齐文家,总书记向老人仔细询问生产生活情况,走进老人家中的小木房,揭开米箱盖子,看粮食够不够吃。

    聚焦干旱地区百姓饮水。甘肃定西,缺水干旱,总书记专程到引洮供水工程工地考察,叮嘱当地干部,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要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

    聚焦灾区家园重建。黑龙江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因一场特大洪灾使全村家园被毁。在党和政府关怀下,灾后重建顺利开展,家家住上了新房,收入有了提高。总书记对这里的乡亲们说,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到就要做到。

    聚焦城市居民菜篮子。在甘肃兰州五泉菜市场,总书记详细询问蔬菜价格,察看市场供应。

    聚焦民族地区发展进步。在云南考察,专门抽出时间,同曾经给他写信的独龙族群众座谈,共话幸福美好生活;在青海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同藏族同胞畅谈生态移民体会;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同当地干部谋划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

    ……

    一次次互动交流,总书记心中人民至上的信念自然流露。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聋哑女孩王雅妮向总书记弯了弯大拇指,用哑语表示“谢谢”。习近平总书记笑容可掬地跟着学:“伸大拇指是‘好’,弯一弯是‘谢谢’。”

    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前往灾区看望受灾群众和救灾官兵。当得知年轻的飞行员张尚年第一时间奔赴救灾前线,误了婚期,总书记叮嘱他:“要抓紧时间把婚礼给办了!”

    内蒙古阿尔山市三角山哨所。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察看执勤设施和内务设置,在观察登记本上签下名字,对执勤哨兵说:“今天,我和你们一起执勤站岗。”

    来自人民的总书记,深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多热切。不断向四面八方延伸的足迹,将总书记同人民无法割舍的深情厚谊,植根于神州大地。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边行边思,调查研究,这是开拓事业新局的足迹

    2017年2月23日,华北平原雪后初霁。清早,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南海出发,驱车100多公里,专程前往河北省安新县,实地察看规划中的雄安新区核心区概貌。

    “这地方老百姓生活得怎么样?人口密度有多大?拆迁人口有多少?”在规划图前,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察看区位、规划状况,详细了解人口搬迁安置、区域内的地质水文条件等情况。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随着设立雄安新区消息发布,人们很快了解到,作出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党中央经过了怎样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这也是他不辞辛苦、奔走基层的一个重要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过程,也是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决策部署过程。

    改革,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滨海新区、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在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调研的重要议题,边行边思,明确方向。

    在江苏,强调要“把党中央通过的各项改革方案落到实处,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极试点,积累经验”;

    在山东,提出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的改革方法论;

    在湖北,明确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处理好的五大关系。

    创新,同样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关键词。

    科研院所、高校、高新技术企业、高新开发区……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一次次踏入创新要素最活跃的地方。

    在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观看光纤通讯、3D打印、生物质能源等创新成果展示,强调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中国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

    在考察位于河南郑州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盾构总装车间时,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

    在福建的新大陆科技集团,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企业牢牢扭住科技创新和成果快速产业化,牢牢扭住产业发展前沿,牢牢扭住占领国际市场。

    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我们仍要自力更生。

    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一次又一次将目光聚焦到绿水青山。

    在内蒙古阿尔山林区、在云南洱海、在青海察尔汗盐湖、在黑龙江黑瞎子岛,留下了他的身影,也留下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重点规划、重要会议广泛听取民意、统一各方思想——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文件制定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扶贫攻坚任务繁重的中西部地区、加快振兴发展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就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考察。他还先后在浙江、贵州、吉林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18个省份主要领导同志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主持召开一系列座谈会,把调研中所见所闻所思带到会上同大家深入交流。2015年2月,陕西延安,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强调要让老区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2015年6月,贵州贵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2016年7月,宁夏银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2017年6月,山西太原,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开好党的十九大,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的问题。今年4月,在广西考察期间,他专门同来自农村、企业、机关、学校、科研单位的基层代表座谈,听取大家的建议和期待,强调筹备党的十九大,必须充分发扬民主,以多种方式广泛吸取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

    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开展顶层设计、推动贯彻实施——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京津冀地区,亲自谋划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天津滨海新区、河北张家口崇礼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建设工地……从顶层设计到部署实施,在一次次实地踏访中,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入调研。实地考察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大战略思想。

    “一带一路”建设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直接推动。到广西考察期间,总书记专程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早期始发港之一的北海,视察港口、参观博物馆、考察生态保护区,强调要“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他一路走一路看,在更广阔的视野上对“一带一路”建设谋篇布局。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广泛深入调查研究,不断丰富发展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趟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一程。

    “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发出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是迈向伟大复兴的足迹

    沿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的足迹,一段段红色追寻,激励人心、给人启迪。

    2013年7月,河北西柏坡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块展板前驻足良久。

    “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不送礼,这个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少敬酒,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少拍掌,我们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这一条坚持下来了;第六条,我们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总书记边看展板边说。

    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这里也是共产党人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的生动课堂。

    福建古田会议会址、陕西延安杨家岭党的七大会址、贵州遵义凤凰山南麓红军山烈士陵园、江西井冈山八角楼革命旧址群、安徽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宁夏固原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山西吕梁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行程表,为他的这句话,提供了生动的注脚。

    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思索着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战略谋划。

    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同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同志等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由此,一个梦想被点亮,在亿万人心底激荡,汇聚成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京外考察,就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

    在深圳莲花山,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万千:“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从广东回京半个多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不辞辛劳,踏着皑皑白雪,往来奔波700多公里,专程探访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在那里,他提出,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由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总攻号角吹响。

    考察调研一路走来,传递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时代声音,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大势的深刻洞察,对时代命题的准确把握,对开创未来的责任担当。

    在上海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发中心,习近平总书记登上C919大型客机展示样机,勉励工程技术人员“用前进的目标激励自己,用比较的差距鞭策自己,力争早日让我们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在蓝天上自由翱翔”。

    3年后,C919一飞冲天。从立项到下线,穿越10个春秋,汇聚了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近20万人共同的努力。

    “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发出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面对数百名企业员工,习近平总书记即兴讲话。热情洋溢的话语,感染了现场每个人,掌声经久不息。

    习近平总书记同人民群众交流互动的一幅幅场景,连接成13亿多人共逐梦想的壮丽画卷;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一串串足迹,折射出960多万平方公里广袤大地上万马奔腾的时代步伐。

    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带领13亿多中国人民,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昂首阔步,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征程。

【责任编辑:杨奕钊】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