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际-- >> 国际新闻
APP下载

单大毛:是谁杀死了俄军中将?

发布时间:2017-10-04 12:53 来源:环球网 作者:单大毛

  前几天,一则新闻在网上成为焦点。有媒体报道,俄罗斯陆军中将瓦列里·阿萨珀夫在叙利亚因遭遇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炮火袭击身亡。消息特别指出,这位中将是因遭遇“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的迫击炮火袭击而身亡。在精确制导武器大行其道的今天,这样一位高级将领竟被迫击炮这种“看起来有些落后”的传统武器杀死显得有些不可思议,“老武器”迫击炮也因此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迫击炮是形式最古老的武器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炮尾装填攻城用迫击炮。19世纪,线膛炮的发展使烟尾装填迫击炮被一度认为是过时了,但在20世纪初,堑壕战又使这种古老火炮“复活”了,现代意义上的迫击炮正诞生于这个历史时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了防御敌人突然袭击,避免严重伤亡,一些国家花了很大力气构筑坚固的堡垒,挖掘大量壕沟和掩体工事。比如:比利时列日地区筑造的庞大堡垒,是用钢筋混凝建造成的三角形的山头。每个角上都装有坚固的装甲炮塔,炮塔之间有10余米深的壕沟连接,炮台上的火炮平时隐藏在沟里,紧急情况下可以升高用猛烈的炮火阻挡敌人的进攻,在其他战场的前沿阵地也筑有又深又长的堑壕。堑壕里储存着大量武器、弹药和粮食,可供士兵长期坚守。有时双方堑壕的距离非常近,可以清楚地听到敌人的说话声音。可是他们深深隐藏在沟里,轻易不露出地面,没法用步枪瞄准射击。为了消灭这样的敌人,各参战国开始制造能把炮弹向上抛射,并以弧形弹道落入距离并不远的敌军堑壕的武器,这就是结构简单的迫击炮。它使用滑膛金属管作为炮管,由一个A形架作支撑,这个A形架可用于抬高或打抵炮管,从而调整射弹的落点。尽管现在的迫击炮结构更为复杂,但这样的基本原理却始终没变。

  作为介于轻、重火器之间的火力支援手段,迫击炮以其优异的战术性能,在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战争中,一直被公认为是步兵的忠实伴侣。但在近几十年机械化和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迫击炮的地位作用曾一度被弱化,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各种尖端武器层出不穷,精确制导武器不断在战场上抛头露面,于是有人断言像迫击炮这种“陈旧落后”的武器将会被历史淘汰,最多也只是“穷人的火炮”。然而,事实一顿打脸。尽管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几乎在所有局部战争地面行动中,我们都能看到迫击炮的身影,这种“老武器”始终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俄军中将遭迫击炮袭击身亡,则更说明了这个问题。

  人类的战争形式至今还没发展到完全无人化的阶段,战场上的许多问题仍需派出地面部队亲自出马才能解决,这在很多时候就需要炮火的贴身支援。有时在战斗中情况瞬息万变,呼叫海空军战机或远程炮兵火力支援时间根本来不及,等火力到了目标可能早已转移到其他位置;有时战场地形复杂,存在着反斜面或射击死角,一些目标火炮和导弹够不着。而迫击炮因其小巧的身材和独特的射击原理,遇到城区、山区等有障碍物遮挡的地方,能够快速便捷有效地对目标展开打击,具备其他武器所没有的战场优势,很实用。

  在30多年前的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国海、空军经过艰苦作战逐渐取得制海、制空权,然而要攻克整个马岛困难重重。马岛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岛上地形十分复杂险要。有些地段是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到处都是悬崖峭壁,士兵都无法攀登上去。有些地方又是大片沼泽泥泞地带,人员车辆无法行驶,稍不留神便深深陷入泥泞中。为了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英军决定出动大批直升机,把一批突击队员悄悄空降到战略要地。这些突击队员携带了性能优越的轻型迫击炮,炮管采用合金钢制成,钢材里掺有镍铬钥钒,重量轻而强度很高。座饭采用铝合金制造。炮架的两条架腿长度可以随地形不同进行调整。行军时把火炮分解成3件,每件重不到12公斤,士兵携带很方便。在海军火力配合掩护下,突击队员们趁着夜色发射了大量迫击炮弹,摧毁了不少隐蔽性极强、直瞄射击根本打不到的工事和火力点,阿军伤亡十分惨重。一些阿军士兵慌忙射击,反而暴露了位置,立刻遭到英军更猛烈的炮火袭击。这样的射击从深夜一直持续到次口清晨,英军士兵乘胜前进发动猛烈的地面攻势。阿军受到四面包围,终因粮尽弹绝被迫宣布投降。

  1995年6月,波黑战争进入到后期,法国外籍军团的两个120mm迫击炮排搭乘“美洲豹”运输直升机,直飞萨拉热窝附近的伊格迈山,保护驻扎在波斯尼亚首都的联合国部队。这两个迫击炮排共装备12门迫击炮,成为当时被围困的联合国部队能够得到的唯一的间瞄射击武器,对整个城市中的所有目标可实施打击。在之后的3个月里,这支法国部队和后来抵达的荷兰海军陆战队,一同使用120mm迫击炮向波斯尼亚塞尔维亚人的目标共发射了800多发炮弹,成功完成了预定任务,给塞尔维亚人造成了巨大损失和伤亡。

  反观新世纪伊始爆发并持续数年的伊拉克战争,在对抗强大的英美联军时,伊拉克人竟然几乎不使用迫击炮而大量使用火箭筒,作战效果很差,人和武器装备也越打越少。相比于迫击炮的间瞄射击,火箭筒射击必须采取直瞄方式,而且距离也不能太远,这就直接导致伊拉克人自己暴露在联军视线之内。特别是英美军队装备有先进的侦测和夜视器材,使用直瞄火箭筒基本上无异于自杀式攻击,伤敌一千自毁八百,而且当时英美联军驻伊基地外围修建了大量防御性工事,对付这种相对坚固的“盾牌”,迫击炮理应成为最好选择,不但能避开联军的锋芒和优势,而且炮弹也难以防御,像帐篷这类基本没有防御力的设施和一些有价值的重要目标,都可以成为迫击炮的重点打击对象。反而是联军在这场现代化战争中,大量使用迫击炮作战,与伊拉克人形成了鲜明反差,真是令人感叹。

  我军从建军之初就注重在战斗中结合实际使用迫击炮。1928年8月,国民党湘军第八军第一师的2个团,在国民党赣军一部的策应下,向井冈山的黄洋界哨口发起猛攻。红四军第31团第一营及团部机炮连凭险抗击敌人进攻,战至下午4时,机炮连利用仅有的一门刚修复的迫击炮,发射1发炮弹,命中敌指挥部,毙伤10余人。同时赤卫队的土炮队也以“松树炮”相配合,敌军害怕被歼,当夜撤走。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中的“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就是这次战斗场景的生动描绘。

  1939年11月,八路军使用当时自制的82毫米迫击炮,仅用2枚炮弹,就击毙了号称“山地专家”的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这是八路军在抗战中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重创日军士气。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作战地区多山势险峻,山谷中密布原始森林,解放军在后勤保障不强、军用物资需要我军指战员和老百姓共同搬运的情况下,依靠指挥员灵活机动的战术指挥以及炮手娴熟过硬的军事操作技能,充分发挥迫击炮的作用,屡建奇功。在克节朗地区进攻战斗中,120mm迫击炮作为一种重型迫击炮,也是唯一能跟随步兵团翻山越谷、提供火力支援的团属压制火炮,在战场上打出了相当高的水准,使敌“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此役,迫击炮配合步兵共围歼印军3000多人,直接摧毁印军直升机一架,为战斗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前苏联人曾说,炮兵是战争之神;美国人也讲,炮兵是战争之王。这样的观点现在看起来也并不过时。炮兵是地面部队的主要火力骨干,而迫击炮是装备数量最大的地面近程压制火炮,是地面压制火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国外机构统计,当今世界上不少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军队共装备着130多种各型迫击炮。

  近年来,战争形态的演化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使迫击炮有了新发展,出现了重量更轻、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威力更大、射击稳定性好的迫击炮。目前,中、美、俄、英、法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军队都在研制和装备性能更优良的迫击炮,加之普遍配备的小型激光测距机、手持式弹道计算器等设备,炮手可以快速算出有关目标位置,结合弹药性能、气象因因素等综合数据,最终控制迫击炮发射的炮弹精确命中目标。具备自动定向定位、自动装填射击诸元,自动瞄准、自动装填发射等功能的迫击炮系统也早已出现,尤其迫击炮弹药相比过去有了较大改进,末制导迫击炮弹使这种原本“大约摸”的“老武器”焕发了新青春。同时为便于快速进入和撤出,轮式和履带式自行机动迫击炮逐步受到各国重视。

  正在进行的叙利亚内战中,战场上经常可见各式各样土造的迫击炮,有的干脆就是“煤气罐发射器”。可见这种武器是适合战场环境、适应战争需要的。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迫击炮这名“老同志”还将在战场上继续发挥它的新作用。(作者为军事观察员)

来源:环球网

【责任编辑:产娟娟】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