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国崛起,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

发布时间:2017-09-22 08:21 来源:新华网

  “车工一把刀,磨刀是最基本,也是最难的。”53岁的车工耿家盛从油漆工到云南机械加工行业的“一把刀”,整整坚持了32年。这些年,耿家盛带领团队完成了拉丝机、橡胶绉片机等产品工艺编制和图纸改进500余项,改进塔机起升部分、重卷机滑槽等生产工艺400余项。

  管延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首席钳工,我国安装海底隧道对接设备的第一人。16节海底隧道,零误差完成安装,克服世界跨海大桥最大施工难度。

  周东红,宣纸工艺高级技师,传承1500年宣纸制作工艺。30年间,捞纸近千万张,每刀宣纸重量误差不超过1两,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成就国宝画师传世丹青。

  “我们所加工的‘光电零件’,就相当于兵器的‘眼睛’。出一点差错,上战场都是致命的。”梁兵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兵器制造“眼睛”。从全国首届数控大赛第一名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再到第八届中华技能大奖,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数控加工中心高级技师梁兵,以专注书写了一段兵工传奇。

  胡双钱,我国首架新型大飞机C919首席钳工,35年间,经他手加工的飞机零件达数十万个,无一次品。

  依靠耳目神技,王庭虎常年徒步往返在他管辖的12公里铁道线上,一个来回,“脚数、耳听、目测”44160根枕木上的钢轨、441600颗道钉和扣件,万无一失。

【责任编辑:李翀】
你可能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