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全运城市抹不去的高校体育缘

发布时间:2017-09-08 06:03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胡春艳

  像两本书等待着被翻开,依次“散落”在天津财经大学校园里的两座书型建筑物,是该校刚落成不久的新体育馆。第十三届全运会的篮球比赛在这里举行,不少网友称之为“最有书卷气”的体育馆。

  这是此次全运会天津投入使用的47个场馆之一。据全运会组委会介绍,为了全运会而新建的21个场馆,一半都分布在高校。这些场馆今后都将面向学生开放,用于体育教学和群体活动。同时,也会向周边群众低价或者免费开放。

  第十三届全运会,从“全民全运”的全新理念,到首次增设了19个群众体育项目,处处都在展示着不同于往届的最大特点——体育向普通人张开双臂。而把诸多比赛设在高校的体育馆里,不仅体现了让体育亲近学生的姿态,更映射出天津体育与天津高校之间的血脉相连。

  全运场馆给大学生留下“实惠”

  走在天津理工大学校园里的明理湖畔,可见一座似飞碟、又似方舟的银白色椭圆形体育馆,与湖面相映衬,这是年轻人蓄势待发,为了理想拼搏的形象。

  这座中国最大的索穹顶结构建筑,刚刚获得“中国钢结构金奖工程”,第十三届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和群众项目太极拳比赛均在这里举行。几个月前,数千名天津理工大学的毕业生们在这座崭新的体育馆举行了令他们一生难忘的毕业典礼。

  和天津理工大学体育馆一样,此次全运会场馆中,不少都是出自天津高校人之手。其中,天津大学设计总院参与了13个全运会场馆的新建、改造提升工程。一座座造型优美、设计颇具匠心的体育馆,展示了天津高校人的智慧,也在用建筑的语言向世界讲述天津的体育精神。

  同样获得“中国钢结构金奖”的天津中医药大学体育馆由于其独特的“旋转”造型颇受关注。总设计师张波说,“场馆采用大跨度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还通过设置地源热泵,利用地下土壤夏冷冬热的特性,实现温度交换,节约能源。”

  建成于2012年的天津工业大学体育馆和游泳馆,曾承接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等国内外重要赛事。为了迎接十三届全运会,这两个场馆都进行了翻新改造。该校后勤管理处副处长郝海清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学生们正常使用,改造工程尽可能压缩时间。按照全运会场馆要求,游泳馆内墙材料加装了保湿植物纤维,馆内出入水扶手也进行了更换;体育馆内换了全新的隔音板,墙体涂料部分重新粉刷,“场馆提升改造,可以让更多学生走进体育馆,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体育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大学生志愿者同样感受体育精神

  蓝上衣、白运动裤,背着右下角绘有全运会会徽的蓝色小包,这是全运会赛场内外一群可爱的大学生志愿者的标配。

  本届全运会志愿者共有1.7万人,全部来自天津市的43所高等院校。其中,赛会志愿者和礼仪志愿者共有11000人,展演志愿者6000人。去年11月底,团天津市委、组委会志愿者部通过组委会官网和天津志愿服务网启动全运会志愿者招募,全市在校大学生报名非常踊跃,共5.4万人通过网上报名。随后团市委组织各高校团委开展了严格的笔试、面试、心理测试等考核,还举办了礼仪志愿者选拔考核,最终层层选拔出了1.7万名优秀大学生担任志愿者。

  这些志愿者站在一起,呈现给观众一片蓝色的海洋,他们每个人都像活跃在赛场内外的一朵朵欢快的小浪花,从赛事接待到信息技术支持,从车站到全运村,从观众服务到颁奖仪式,全运会到处都闪现着他们的忙碌身影。

  天津大学2015级英语专业大学生邓欣“特别自豪”地成为全运会志愿者,在海河教育园体育中心担任电视转播摄像助理。体操是大项,仅邓欣服务的馆里就有跳马、双杠、高低杠等6个项目,一共有19个机位。邓欣和志愿者们跟着摄像老师们调试设备,在一旁忙前忙后处理琐碎工作,“有时觉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站在转播镜头后,邓欣看到的全运会是“无声”的。她清楚地看到那些跟自己年龄相仿的运动员们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看到他们失利后落寞的背影,也看到他们相互鼓劲一起呐喊的样子。让邓欣印象最深的场景是,9月1日下午女子体操团体资格赛,一群上海小姑娘因为开始表现不太好成绩不理想急得直掉眼泪,在教练和观众的掌声鼓励下,她们咬着牙一点点把成绩追了回来。

  这些感同身受的经历让邓欣对体育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竭尽全力地努力,永不言弃的拼搏,这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

  本报天津9月7日电

【责任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