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中国梦实践者】让青年技工早日成为“全民偶像”

发布时间:2017-08-25 12:02 来源:中青在线 陈凤莉

  振兴杯赛场即景。许骥腾/摄

  “啪!”在振兴杯汽车装调工的的比赛现场,在比赛快要结束的时候,一位选手给了自己一巴掌。

  尽管大汗淋漓地“鼓捣”了近半个小时,他和同伴仍没有找出眼前的故障,他们无奈地选择了放弃这个故障点。“怎么就没找出来呢?”看着现场的技术人员“轻而易举”地把故障排除掉,他有些懊悔,忍不住对自己“出手”。

  “我们设置的题目其实都不难,只要大家认真,细心,一步一步踏实去检查,都能找出故障!而这样的比赛就是希望大家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做真正的工匠!”现场一位裁判表示。

  振兴杯举办十三届以来,有1300多万名青年技术工人参加各级竞赛,他们在这个舞台上提升技能,获得成长,也在这个舞台上交流学习,享受着“与高手过招”的乐趣。

  很多人仍带“有色眼镜”看技工

  尽管拿着在当地还不错的工资,在国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来自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汽车装调工江海龙却并不觉得光鲜。

  “你们就是个干活儿的。”他常听到这样的话,在他所在的企业,他的工资远不及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他也曾见过40多岁的老技师被20多岁的管理人员“吆来喝去”。

  “确实,这个社会对技工的认可度还不够。”团广东省委青年发展部副部长谭传恩曾经到东莞的工业园区调研,在一个精密仪器加工公司待了3天。

  在那里,他听到了来自一线青工的各种“吐槽”:待遇不好、社会认可度低……

  “其实技校毕业的学生很好找工作,但他们的职业社会地位不好,甚至连婚恋都会受影响,相亲的时候,女方一听是学汽修、机床什么的,就不愿意。”谭传恩说,“很多家长宁愿让孩子上一个找不到工作的大学,也不愿让孩子上技校,就是因为看待技工这个行业时还戴着有色眼镜。”

  在知乎上,曾经有一个讨论技工待遇的话题,一位网友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状态:“每天朝六晚十,民工都下班了我们继续上班,时不时加班到一两点。算上各种奖金福利,一个月平均能拿三千出头,全年无休假。”

  尽管这样,仍然有很多青年技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着。

  来自海南的汽车装调工雷乃保并不觉得自己的工作“低人一等”,他喜欢这个行业,享受这个岗位带给他的成就感。

  “很苦很累!”他也并不讳言工作的性质,在这个行业里,他30天有20天需要加班,有时候在那个封闭的车间里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海南的夏天外面有30多摄氏度,而他待的车间则达到了40多摄氏度,“里面热得像个蒸笼!”

  即使是这样,雷乃保仍然喜欢着这个工作,已经入行多年的他通过不断摸索学习,成长为高级技师。“你知道那种别人处理不了的故障经过自己的手,就完美解决的感觉吗?”他把这种感觉定义为职业自豪感。

  这种感觉他经常有。他还记得去年有一款起亚的SUV换挡出现问题,顾客跑了十几个维修店,修了半年都没有修好,所有能换的零件都换了,最后连起亚厂家的技术员过来都没有看出问题。送到雷乃保所在的店里,他用了一个星期,加班加点检测,凭着自己的细心和过硬的技术,终于找到是变速箱里阀体出现问题。当他把一个完好的车交付到顾客手里的时候,那种职业自豪感会横扫他几天来的疲惫。

  在谭传恩看来,大多技能人才并没有获得与其社会价值相匹配的“江湖地位”。“中国的超级工程,从下水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到上天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哪一个都离不开技术工人,科学家和工程师只能发明设计,但真正实现,把它们制造出来还是要靠技术工人。”

  “他们也都是社会的人才,应该受到国家的重视!”汽车装调工比赛的总裁判长李陆山呼吁。

  让青年技工有盼头

  在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59厂教育培训中心的指导老师王强看来,应该给底层的青年技工“出头”的机会。

  这是他第一次作为领队带着企业的青年技工参加振兴杯的比赛,在他的眼里,这些年轻人都是优秀的。

  “只要好好干,技术过硬,经过大赛的历练和岗位上的磨练,都有着很好的前景。”这样的前景并不是虚的,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机会。

  在企业,王强负责青年技工的岗位培训和赛前培训,他看到过太多青工因为技能提升而走上“康庄大道”的故事。

  他记得2015年组织集团公司技能竞赛时,有一个数控青工,经过一个月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11点这样高强度的刻苦训练,中间还经历过短暂的动摇,但最终凭着对职业的热爱坚持了下来,结果拿到了比赛的第三名。而他的努力也给他带来了惊喜,“两个月之后,集团给他解决了身份,从人事代理的合同工成为正式工,还给他解决了一家人的北京户口。因为比赛的好成绩,以及他的努力工作和过硬的技术,现在的他已经是他们单位一个大的生产班组的组长了,管着60多号人。”

  在航天科工集团,这样的故事不是个案。“我们面向底层的青工们开了这样一个口子,只要是你有能力技术好,就会有成长晋升的机会。我们就是让青年技工有盼头,而不是说默默无闻在基层干一辈子,也看不到希望。”

  尽管还没毕业,还处在实习阶段,任城龙已经拿到了比正式职工还要高的工资。这位来自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装调工从上中职开始就屡次在比赛中获奖,因为成绩优异被保送上了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外人看来这个不爱学习才上技校的“后进生”,因为自己的技术,成为企业老板赏识的“香饽饽”。

  “360行,行行出状元嘛!”对于自己的未来,任城龙有着非常美好的期望。

  通过技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社会的认可,这也正是振兴杯以及各种技能比赛所倡导的,振兴杯大赛的总裁判长张维富,这位担任了13届裁判长的振兴杯“活化石”见证了振兴杯赛场内外的变化,也看到过很多青年技能人才通过大赛成长的例子。

  打造更多行业明星,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来自海南的动画选手戴敏宏已经是第二次参加振兴杯大赛了,作为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戴敏宏是学生们的“偶像”。2013年第一次参加振兴杯比赛之后,他把赛场上的经验传授给了学生,指导学生参加了许多比赛,曾在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拿到了3个冠军,风靡全校。在他的带动下,更多的学生走上各种赛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在谭传恩看来,振兴杯不能只是让获奖者受益的平台,而是应该通过打造技能明星,带动全社会重视技能人才的氛围。

  “我们要思考这种明星带动效应,比如是否可以用巡讲的方式,用他们的故事去激励身边人,让这些技工成为青年群体中的偶像。”他说。在广东,优秀的青年技工能够获得五四青年奖章,可以和省长面对面,“我们就是想传递这样一个意识,他们是技工,是蓝领,但是全国人民都认可的蓝领。”

  尽管只是一个最普通的青工,但来自重庆长安股份有限公司的模具工崔吉歌也有着“明星梦”,而他的偶像是技工行业的前辈——同样来自长安的高级技师杨罡,他在中国超级钳工争霸赛上凭着自己的技术绝活儿赢得了冠军。

  “用电钻在生鸡蛋上打眼,但不能打到里面的那层薄膜,用工具割断缠在灯泡上的超细铁丝,但不能损坏灯泡。”说起杨师傅的技术,崔吉歌眼里满是崇拜的光芒,“那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吧。”

  崔吉歌的工作枯燥而辛苦,做一副模具一般都要几个月的周期,在这几个月里,塑形、切边、打磨、调试………每天都要对着机器待好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在工作的过程中,流血也是家常便饭,撸起裤管袖子,可以清晰地看见他的伤痕。“调试做零件的时候常常会被零件割出伤口,有的时候,铁屑也会飞溅到眼睛里。”严重的时候,他手上的筋都被割断了。

  即便是这样,他也从未想过要放弃,除了养家糊口的真实压力,他觉得自己也确实喜欢上了自己的职业。“梦想成为杨老师那样的牛人。”

  而事实上,崇拜杨罡的也不只是崔吉歌一个,他说,杨罡是很多同事的偶像。

  在谭传恩看来,有这样的行业偶像是好事,能够用偶像的力量去影响行业里的年轻人。

  他说,在国外,世界技能大赛是技能行业中的奥林匹克,世界技能大赛的冠军地位不亚于奥运会冠军,知名度不亚于明星。而让他觉得遗憾的是,在中国远达不到这种状态。

  打造更多的行业明星,这正是振兴杯以及各种赛事所要努力达到的状态。事实上,这样的状态正在形成。1300多万名青年技术工人参加各级竞赛,超过22万名青年通过技能竞赛活动晋升技术等级,一大批技术明星诞生,这是振兴杯13届以来的“成果”。

【责任编辑:袁瑞】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