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APP下载

价值1.8万元图书网上出售,图书馆是怎么“管”的?

发布时间:2017-08-16 19:30 来源:中青在线 中青评论·朱昌俊

  摘要 中青评论

  若管理不跟进,就很容易导致书籍出现非正常流失。如此既是公共资产的损失,也伤及公立图书馆的公信与形象。

  近日,有读者在微信公号发文反映,上海市杨浦区、松江区两家区级图书馆的部分图书外流至旧书网,部分系图书馆逾期未还图书。例如,一套12册的《册府元龟》在旧书网上售价1888元,一套82册的《古今图书集成》售价1.8万元。对此,上海杨浦区文化局表示,区图书馆确实存在管理漏洞,正在排查图书外借及保管情况;松江区新闻办则回复称,正调查松江区图书馆相关情况,有调查结果会反馈。(澎湃新闻8月16日)

  在旧书市场或旧书网有过淘书经历的人,都知道有图书馆的图书流出不是啥新鲜事。个中原因较为复杂。远点说,一些是特殊时期的破坏,导致馆藏图书流向社会,近点看,则不排除一些国企、企事业单位、公立图书馆的图书,因管理不善、或单位改制、倒闭,抑或因图书更新,而使得部分图书流向旧书市场。这些有其历史原因。但到了今天,一些公立图书馆还发生因为借阅、管理不善而导致大量图书流失的现象,甚至其中不乏珍本,这无疑不正常,也不应该。

  除了几部价值万元的大部头著作被曝出现在旧书网,上海东方广播有限公司微信公号“话匣子”发文称,有读者近日欲借阅刘半农所著《半农谈影》时发现,这本出版于1927年的著作,竟被杨浦区图书馆当作普通资料外借,逾期不还6年有余。考虑到这些书在图书市场有较高的市场价值,这种非正常流失是否有着人为故意操作的因素,值得调查。相关方面表示,这些图书大多都是以集体外借的形式借到了馆外服务点,是自馆外服务点非正常流出。图书馆设置馆外服务点,这是个好事,但正如这起事件所表明的,若管理不跟进,就很容易导致书籍非正常流失。如此既是公共资产的损失,也伤及公立图书馆的公信与形象。近年来为推广阅读,不少公立图书馆都开辟了馆外图书流通点,如何保证图书的规范管理,减少损耗,不容忽视。

  像上海杨浦区图书馆书籍非正常流出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比如,2015年有媒体报道,女硕士胡某从自己工作的北京某著名高校图书馆陆续“拿”走近400套古籍,多为清代、民国时期的,其中不乏保存完整的极为珍贵的善本;2011年,有自称“故宫职工”的举报者称故宫图书馆善本书库部分图书丢失。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确有100多册图书“挂账存疑”有待详查,包括部分普通古籍,也有一般线装书和印刷品。这些现象可谓当前公立图书馆管理不力的缩影。

  近几年,公立图书馆的建设与开放步伐加快,图书馆管理水平进一步受考验。这一方面表现在,一些图书馆加大开放力度后,图书被破坏乃至丢失情况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一些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跟不上,图书的借阅程序仍较为复杂,削弱了市民的借阅意愿。同时,正因为管理水平的滞后,公立图书馆的整体开放力度与开放意愿仍有待提高。

  在电子化阅读日趋兴盛的时代,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有必要克服两种观念上的误区和阻力。一是忽视图书管理的专业性及其相关人才的培养。实际上,图书馆管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专业,现代图书馆系统由人员、文献信息、建筑、设备、经费、技术方法等诸多要素构成,图书馆的良性运转必须有赖于专业人才与专项投入的支撑。二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电子化阅读,会让人误以为图书馆不再重要,因而降低对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要求。其实不然,在一个信息获取迅速快餐化的时代,图书馆的文化属性,反而更被突显,也需要升级管理水平,以满足社会的更高要求。

  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的数量与服务质量,是衡量一个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与文化氛围的重要指标。但这些机构要管理和运行好,并不容易。比如,近日就有媒体报道,江苏盐城造价1.9亿元的中国海盐博物馆,因“隔三差五的维修”而被闭馆一年多。因为它们不同于其他一次性投入的公共服务,需要的是持续的人才、资金支持与管理更新。因为不具有一般行业“看得见”的经济回报,发展公共图书馆与博物馆,考验公共部门发展文化事业的诚意与初心。

  朱昌俊

【责任编辑:于璧嘉】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