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云南娘家人服务站在沪深成立

做好滇籍外出务工人员的娘家人

发布时间:2017-08-16 06:21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江山

  谈起20年前从云南东川老家来珠三角“淘金”的经历,已经在东莞成家立业的陈富昌依然认为,这是自己当年最明智的选择。

  如今,这位曾经的“打工仔”已成为东莞一家保安公司的老板,也是中共昆明市东川区驻东莞流动党支部书记、团昆明市委驻东莞团工委书记。他每年都在帮助越来越多的老乡走出大山,在陌生的土地上打拼,创造新的财富。

  近日,为了更好地服务外出务工人员,由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云南省总工会、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妇联共同建立的“云南娘家人服务站”(以下简称“服务站”)于上海和深圳分别挂牌成立。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云南娘家人服务站”的建立将为云南省外出务工人员做好服务工作,使之成为外出务工人员想得起、找得到、信得过、靠得住的娘家人。

走出大山

  当彝族小伙童毕峰今年2月踏出家乡弥勒来到深圳时,刚刚初中毕业的他对这片陌生的土地充满新奇感。

  这个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他早在电视上见过。这片土地对他充满着吸引力。“打工”对于他这一代来说,是一件十分普遍的事。然而在20多年前,要走出大山,却绝非易事。

  已到不惑之年的陈富昌颇有感触,当1995年他走出大山时,珠三角这一带还没有多少云南人的身影。

  父亲过世得早,生活的重担压在了当时刚刚退伍的陈富昌身上。然而家乡山多地少,且土壤贫瘠,“连玉米都长不了”。为了补贴家用,供弟弟上学,他只身一人来到深圳打工。尝到打工甜头的他,开始尝试带领身边人“走出来”。

  但最初,劝说亲戚朋友出来打工并非易事,就连堂兄堂弟都曾怀疑他是不是加入了传销组织。“他们不相信外面的真实世界。”陈富昌有点委屈的说。直到跟他出去的人回乡分享经历后,越来越多的人才打电话找他。

  “在云南,社会发育程度相对较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在7月27日云南与广东劳务协作座谈会暨“云南娘家人驻深圳服务站”挂牌仪式上,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石丽康说。

  他认为,要打好脱贫攻坚的战役,在最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弯道超车,必须要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才能在短期内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摘帽。

  截至2017年5月末,云南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为506.4万人,同比增长4.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为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外省市转移就业,“云南娘家人服务站”应运而生。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云南省总工会、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妇联将共同建立云南省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依托此前云南省人社系统在外省建立的人力资源工作站,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相应的服务站(点),以更好地为务工人员服务。

前后相继

  随着走出来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先行者”也以各种方式,为后来人提供帮助和经验。

  杨绍品是珠海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总经理。作为少数民族,他特别专注于为少数民族务工人员搭建平台。“作为曾经的外出务工者,我深深地知道,一个属于少数民族的人要融入到社会大环境是非常困难的。”

  为了帮助更多的年轻人走出去,近年来,团云南省委通过实施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能力素质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扶贫关爱四项工程,逐步构建了云南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长效机制。2017年,云南各级团组织还充分利用元旦和春节前后外出务工青年和学生返乡、农村青年相对集中的契机,组织开展“梦在远方,路在脚下——共青团与你同行”优秀外出务工青年经验分享交流活动,吸引和激励更多青年勇于走出去务工增收,半年来共开展活动420多场次。

  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云南省各级团组织组织就业培训覆盖33997人次,其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709人次,直过民族1614人次。实现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22407人,其中转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92人,直过民族1705人。自2016年以来,共培训青年13.27万人,帮助8.39万人转移就业。

  “服务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已经成为各级共青团组织服务脱贫攻坚直接服务青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团云南省委副书记罗永斌在会上表示。

  有了顺畅的外出途径后,年轻人正在成为外出务工的新生力量。

  哈尼族小伙李勒周今年20岁,在一个玩具厂工作。他受过初中教育,是同乡中少数能讲普通话的人,因此迅速成长为一个小组长,帮助同乡和工厂管理者沟通。

  在东莞一家电子厂工作的彝族青年童宣,通过自己的钻研学习,从一开始看不懂图纸到学会新机器操作技能仅用了不到一个月。同时,通过努力,他还成为一条生产线的线长,管理着十几个人。

  看到这些,陈富昌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一开始连摩托车都没见过,睡过露天阳台,他深知外出务工的艰辛。为了开创自己的保安公司,在30岁那年,只有小学学历的他考了大专文凭。他常对同乡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总想自己没有钱、技术和学历,这些可以自学”。

更好服务

  在陈富昌看来,“观念要改变,自己的权益要争取”。陈富昌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务工的老乡,“要认清、提高、找准自己,要脚踏实地,稳稳当当,找准机会,不要只为了打工而打工。”

  他常常帮助老乡处理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令他有些哭笑不得的是,有些问题和陈旧的观念有关。随着国家劳动保障制度越来越完善,工厂会主动提出为工人买社保,由工人承担一部分金额。但一些人为了省钱,不愿意承担自己的部分,陈富昌不得不耐心劝解他们。

  随着越来越多的云南人走出大山,涌向外地,为了让他们前行更加顺畅、出去无后顾之忧,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也在为这条通道提供更多助力。

  在红河州元阳县,当地团委走出了一条“共青团+公司+劳务经纪人+企业+务工青年”的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劳动力转移的新路子,为深圳的工厂解决了“用工难”的问题。

  云南娘家人服务站将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在上海、深圳两个省级服务站成立后,云南省昭通市、红河州、玉溪市、弥勒市、红河县等也先后在本地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之地建立了分站和服务点。

  在位于广东东莞市的弥勒服务点,负责人吴川告诉记者,在过去,从弥勒到深圳,工人们要在昆明和广州转车,常常要走两天以上。如今,搭建好企业和当地人社局的桥梁后,务工人员只需要坐上大巴车就能直达深圳,节省了时间和路费。

  当务工人员到达工厂,他们还会尽量掌握企业是否拖欠工资等基本情况,并分析问题出现在哪里,及时为工人排忧解难。

  云南娘家人服务站(深圳)站长飞焱说,服务站将特别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为服务重点对象,建立协助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的帮扶机制,让农村劳动力“出得去”“留得下”。

【责任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