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APP下载

渭理秉烛点燃希望之火,理行天下助力扶贫攻坚

西北工业大学“渭理秉烛”实践队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17-08-04 09:35 来源:西北工业大学 

    为了贯彻“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发挥高校智力帮扶的能动性,提高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以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成立了“渭理秉烛”实践队,赴渭南市临渭区崇凝镇线王村开展基础教育现状及支教扶贫的调研的相关工作。

    实践队希望依托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的基础学科优势,对该地区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帮扶,同时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线上智力支持平台,为当地的教育发展贡献学校和学生的智慧力量,推动当地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7月10日,“渭理秉烛”实践队一行18人在理学院团委书记戴卓老师的带领下启程前往渭南市临渭区崇凝镇线王村开展基础教育现状及支教扶贫调研的相关工作。在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时间里,实践队共完成了实地支教扶贫、走访调研当地基础教育现状、缅怀渭华起义革命先烈、慰问当地敬老院老人等各项工作。7月21日,实践队全体成员结束了实践行程,带着满身的收获和满心的不舍踏上了归途。

    作为校团委今年确立的暑期社会实践校级示范队,“渭理秉烛”实践队成员均为理学院团委学生会、科协、学辅中心、新媒体工作室的主要负责人。实践开始前,团队在支教课程辅导安排、社会走访调研、媒体宣传等方面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同时,渭南市临渭区崇凝镇线王村是西北工业大学精准扶贫定点帮扶地区,理学院驻当地扶贫工作队的老师也为实践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实践团队依托理学院的基础学科优势,开设义务支教辅导班对当地中小学生进行课程辅导,同时采取问卷调查、学生家访、访谈老师等多种方式对当地的基础教育水平进行了调研,除此之外还开展了红色革命基地走访和慰问敬老院老人等活动。

    义务支教,点燃希望

    “渭理秉烛”实践队为当地的中小学生开设了义务支教辅导班,从7月12日起利用周内的时间共开展了为期十天的义务支教活动。

    义务支教分为课业辅导和综合素质培养教程两部分。课业辅导是根据孩子们的不同年级进行的分层次辅导。针对孩子们不同的学习情况,队员们还进行了“一对多”的面对面辅导。每位实践队员负责辅导三到四名学生,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对其薄弱科目进行专门有效的辅导。通过这样的辅导,实践队员们更好地掌握了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加强了实践队员和孩子们的的交流,有针对性的解决了孩子们的学习问题,有效的提高了孩子们的各科成绩。

    综合素质培养教程是由实践队员们精心准备的不同方面的知识拓展,共开设了数理化知识科普、英语兴趣阅读、历史人文、文体艺术、梦想教育、感恩教育等17门趣味课程。同时,在课程中间设置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孩子们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队员们每天用心备课到很晚,希望为孩子们呈现更多有意义的内容。很多课程取得了良好的反响,通过讲授这些课程,实践队员与孩子们开始彼此了解,建立了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

    在支教过程中,教唱校歌和即兴演讲成为实践队开展的最具特色的活动。

    实践队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孩子们精心解读了每一句歌词的含义,从这一天起,“西岳轩昂,北斗辉煌”响彻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校歌从此成为孩子们课前课后要唱、想唱的一支歌。一首简单的校歌,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们的心灵造成深远的影响,工大的精神也必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即兴演讲活动旨在让每一个孩子上台尝试演讲,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锻炼他们勇敢展示自我的能力。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体验这样的课堂活动,在支教老师的耐心鼓励下,即使有的学生准备得并不充分,演讲的内容略显青涩,但当他愿意勇敢地走上讲台去积极展示自己,这便成功地达到了锻炼孩子的初衷。看到孩子们演讲前的害怕和恐惧变为演讲后的勇敢和自信,实践队员们更加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即使自己只是微小的烛火,同样可以为孩子们照亮光明的未来。

    7月21日上午,在离别之前,实践队员和孩子们共同开展了一场精彩的文艺表演。朗诵、话剧、歌曲、武术,所有的节目都凝聚了队员们和孩子们的努力,为大家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看着这些熟悉而稚嫩的面孔,想着自己即将离去,队员们在表演时几欲泪目。一首《和你一样》饱含了队员们无数的不舍与留恋,唱出了队员们对孩子们的美好希冀与祝福。

    走访调研,了解需求

    在开展课程辅导的同时,队员们也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困难学生和采访当地师资等多种形式开展基础调研工作,以了解当地的基础教育现状和教育需求,以期通过调研分析为当地的基础教育提供有效的建议。

    7月16日下午,实践队员们兵分四路到随机选取的四位接受辅导的孩子家中进行家访。实践队员们受到了学生家长的热情接待,同时也被孩子们并不富裕的家庭情况所震撼。在与家长的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他们对孩子学习的重视,但同时也看到他们对生活的忧虑。这些情况让实践队员们感受到了这次家访的价值,同时也让队员们开始思考如何引导和帮助孩子。

    7月18日,实践队员向辅导班的学生及学生家长发放了匿名调查问卷,调查孩子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以及当地的基础教育状况,同时了解学生和家长对本次义务支教看法和建议。实践队最终收到71份学生问卷和62份家长问卷。问卷对孩子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做了侧面的了解,同时调查了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以及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的了解和重视程度。通过分析学生的调查问卷,实践队发现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地存在的一个很显著的问题,超过30%孩子父母不在身边,与祖父母同住。通过对在当地上学及在渭南市上学的同学的问卷进行分别统计和对比,实践队发现了当地基础教育水平和外面的差距。问卷还调查了学生及家长对实践队开展义务支教的看法和建议,接受调查的所有学生和家长都对支教表示支持,他们之中的许多人还提出了希望支教时间再长一点的诉求。这些调查结果为实践队开展接下来的教育帮扶工作提供了针对性的佐证。

    7月19日,实践队员对当地小学的一名老师做了采访。老师对线王村中小学的学生情况、师资情况、教学环境做了详细的介绍。这让队员们进一步了解到当地基础教育的情况:师资缺乏、很多学生家庭困难、学生见识有限。老师反映村民对本次支教活动非常支持,希望活动可以多持续一段时间,同时老师也对实践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要拓宽这里的孩子们的眼界,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队员们在感慨当地落后的基础教育现状的同时,也深感团队的责任重大。

    追忆历史,缅怀先烈

    除了开展教育帮扶,“渭理秉烛”实践队也开展了红色砥砺活动。

    7月15日,实践队一行17人乘车来到渭华起义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队员们先后进行了缅怀仪式、参观陈列大厅、参观渭华起义旧址。在参观学习中,队员们了解了渭华起义的过程:渭华起义是1928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领导的、以军事力量与农民运动相结合,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起义之一。起义最终被残酷镇压,三百多名渭华儿女在这场斗争中付出了年轻的生命。但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西北反动统治阶级的嚣张气焰,鼓舞了西北人民的斗志。

    实践队员来到这里,了解这段辉煌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在看到革命先烈的无畏与牺牲时,也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中国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慰问老人,传递温暖

    7月16日上午,实践队员们到渭南市临渭区崇凝敬老院看望老人。

    没有繁琐的慰问流程,队员们只是和老人们坐在一起聊聊天、玩玩纸牌。队员们亲切地关心老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老人们也十分热情地向队员们诉说了自己的生活,所有聊天内容都是平淡的家长里短。但是与老人们每天简单规律的生活相比,这样的慰问已经给老人们增添了许多温暖。

    老人们都说,大家能来看他们,简直比他们的亲人还亲。当实践队员们要离开时,爷爷奶奶们亲切地把队员们送到门口,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在回去的路上,队员们思绪万千,共同分享敬老院之行的收获和感动。

    “互联网+”,长期帮扶

    虽然“渭理秉烛”实践队实地支教和调研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实践队员们也明白短短几天的支教是远远不够的。在实践队离开时,实践队员和孩子们互留了联系方式,和这里的孩子们保持长期的联系。在实践的下一个阶段,“渭理秉烛”实践队将以理学院团委学生会、理学院学习支持辅导中心为主力军,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线上智力支持平台,为那里的孩子们进行长期的线上授课和线上答疑,一直关注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渭理秉烛点燃希望之火,理行天下助力扶贫攻坚。”只有经历了这十天的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才懂得了这句实践主题有多重的分量。回顾十天来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队员们有太多的感动与不舍。条件艰苦,队员们没有退缩不前;孩子调皮,队员们也没有放弃教导;工作繁忙,队员们也不忘孩子的安全与健康。正如队员们在文艺汇演中表演的节目《和你一样》中的那句歌词“我们都一样,一样的坚强”那样,队员们和孩子们都一样,在这十天里,他们都收获了自己的成长——我为你秉烛,点燃你的希望;你对我微笑,激励我的梦想。

    实地支教工作结束后,实践队员们正在抓紧时间完成本次社会实践的后续工作。实践团队将会对调查问卷做进一步分析,理清当地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最终形成调查报告,并依据调研结果向当地政府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实践队将依据走访调研的结果和几位特别需要帮扶的孩子的家庭构建长期的帮扶机制,为这些家境贫寒、学习上进的孩子争取必要的帮助和提供更多的机会。实践队也将致力于基于“互联网+”线上智力支持平台的构建工作,对这里的孩子们进行长期教育帮扶,一直呵护他们的成长。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遗传的重要途径。打响扶贫攻坚战,致力于精准智力扶贫,不仅是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大使命。大学生应提高社会责任感,深入基层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实现自己作为青年人的社会价值。“渭理秉烛”实践队的队员们,正是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中国青年的使命,积极的深入基层,为当地的孩子们播种希望,为精准智力扶贫工作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开展教育帮扶,承担社会责任,呵护孩子成长。西北工业大学“渭理秉烛”实践队一直在路上!

 

来源:西北工业大学

【责任编辑:张曼玉】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