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网评
APP下载

奇葩证明不是技术问题,是良心问题

发布时间:2017-07-31 16:47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曹珂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Zeno)曾提出过著名的二分法悖论,即运动是不可能的。他是这样假设的——若要达到终点,首先要到达全程的1/2处;而想要到达1/2处,必须先到1/4 处。就这样,永远也无法达到终点。推而广之,当把运动分解成无数个部分时,你会发现,你根本连动都动不了,从而运动是不可能的。这个说法被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Diogenes)听到后,专程到芝诺的家中拜访,当着芝诺的面走了几圈。第欧根尼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我这不是在运动么?

    当然,不是人人都能用幽默的方式去证明那些奇葩的问题。例如,近日一则新闻中的小伙子,面对银行要求其开具“我是我”的证明时,就犯了难。这个小伙子名叫赵正鸣,因为银行方面在开户时将其名字误写作了“走堯正鸣”,便要求他到派出所开具一张“走堯正鸣是赵正鸣”的证明。派出所在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本着让群众少跑腿的原则,为其开具了原本不需开具的证明,顺便向银行普及了户籍常识。

    应该承认,银行在日常管理中制订了较为严格的制度,既是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又是为了保障用户的存款安全。然而这样的措施一旦越了界,尤其是让用户为银行的错误承担后果时,银行的“负责”就成了用户的“负担”。

    这些 “我妈是我妈”、“我是我”甚至“我还健在”的奇葩证明,反映的是服务能力的不足。一方面,有些单位没有厘清自身的工作职责,工作时就难免“踩过界”。另一方面,为了防范可能的风险,一些单位力求证明程度的最大化,以达到承担责任的最小化。这一大一小之间,折射着责任担当的缺失和服务意识的缺位。在深化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奇葩证明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其滋生的土壤依然没有消除。

    提高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依法办事,在有些单位的的确确形成了制度,然而这些制度只是挂在墙上装装样子,走走过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被新的说法,新的要求“后浪推前浪”般的替换下来,放在仓库里。有些制度从挂上去到拿下来,可能都没有人注意到上面写了什么。从这个角度说,奇葩证明的背后缺少的往往不是相应的制度,而是制度的真正落实。让制度从墙上走进人的心灵,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无论如何,以制度规范制度,恐怕是最不可取的一种方式。

    反过来说,往往正是制度的过于繁冗,反倒导致了奇葩证明的增多。从某种意义上讲,证明是制度的产物,随着制度的不断修订完善,证明从内容到种类也在不断完善。而在某些“完善”的背后,实际存在信息的过度采集和重复采集,从而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比如表格中已经显示了身份信息,还要再交一张身份证复印件;又例如办事时需要填写多份表格,每份表格抬头几栏的基本个人信息都是重复的——像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甚至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谨慎、耐心与细致。殊不知,这三个本是用来规范办事员的词汇,却往往用来要求办事群众。

    客观上讲,信息的重复、过度采集反映的是在一些单位之间存在信息壁垒。由于信息的不共享,一份表格填多次,一个证明需要多个单位盖章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有人把奇葩证明归结为技术问题,以期通过大数据等方式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回到新闻本身。值得庆幸的是,小伙子正鸣在派出所开出了证明,民警为其正名。而这件事也正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只要心中存着群众,愿意服务群众,那么打通最后一公里,走进群众心坎里,从来不是什么技术问题,而是良心问题。

【责任编辑:姜继葆】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