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网评
APP下载

有一种键盘绑架叫逼人“一分赔偿都不要”

发布时间:2017-07-24 19:53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曹林

    舆论场有一种龌龊现象让人极为反感,就是把受害维权中正当的赔偿诉求污名化,把本来天经地义的依法赔偿诉求用洗地话术污名为“消费死者”“吃人血馒头”“漫天要价”。用圣人标准要求受害者,用贱人标准要求施害者,不顾“受害-赔偿”的法律因果关系和权利诉求,受害者一开口提赔偿,在某些人眼中就成了“受害是为了赔偿”。这种键盘上的道德绑架,形成了一种舆论暴力,逼得很多受害者不敢提赔偿。

    前段时间杭州保姆纵火案“网传索赔金额”引发的舆论口水,见证了人心之脏――不要说那种“网传索赔金额”是谣传,即使真有这样的索赔,从法律角度看,不也很正当么?有什么好故弄玄虚地去抹黑的,仿佛开口索赔是很丢人的事。徐玉玉案宣判后,徐父受访时称“这个案子对我一家伤害太大,我们一分钱赔偿都不要”,竟然有脑残评论说,徐爸爸的分文不要与林爸爸的1.5亿形成鲜明的对比。难怪有人愤愤地说:其实完全可以在严惩的同时也要民事赔偿,就是被一群键盘侠们逼的,要赔偿的话,键盘侠们就会说你就是为了钱。

    还常常看到这样的新闻:老人被撞伤一分钱赔偿都不要,称小事不要放在心上――后面一边倒地鼓掌叫好,一边倒地赞美“中国好老人”。被撞伤了,凭什么不能要赔偿呢?这帮孙子不知道,大爷“一分钱赔偿都不要”都是给逼出来的,敢要一分钱的话,喷子们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骂老人讹诈了。在他们眼中,完美老人的形象就应该是这样子的:被撞了,不哭、不闹、不喊疼、不要赔偿,还拍拍吓傻了的年轻人的肩膀:“小伙子,没事,别吓着了,大爷不要你赔,一路走好。”

    在这种舆论绑架下,很多受害者要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敢谈赔偿,要么像徐父那样宣称“一分钱赔偿都不要”,要么用“索赔所得将设立某某基金会”来自证“不为钱,只想要个公道”。真让人很难受,凭什么就不能赔偿和公道一起要呢,难道赔偿不也是公道的一部分?要赔偿是正当的法律诉求,凭什么要用“不要一分钱赔偿”自证完美和崇高?

    “一分赔偿都别要”这种反法律的舆论绑架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方面可能是洗地者混淆视线,用“一切都是为了钱”来把水搅混。在一般事件的舆情发酵中,没有什么比“谈钱”更能搅动公众的敏感神经,也没有什么比“原来是为了钱”更能构建起一个契合人们的世俗想象、似乎让人恍然大悟的阴谋论故事,激起人们的围观欲,满足吃瓜群众愤世嫉俗的简单想象。性,权力,金钱,永远是转移视线的最好元素,因为这三要素最容易构建出一个满足人们脑补需求的故事。别管吃瓜群众怎么义愤填膺,扔一个不明来源的“他们开口要了多少钱”,焦点就会转移到对受害者的质疑身上,让受害者成为众矢之的。数字越大,受害者会被骂得越狠。

    这就是人性,子虚乌有的“天价赔偿”就会扭曲人心,使舆情逆转,让本来的怜悯变成一种夹杂着羡慕嫉妒恨的猥琐情绪,失去了对受害者遭遇的同情。受害的反正不是自己,可受益的,竟然不是自己――人性有时就这么阴暗。洗地者深谙此道,常常采用这种煽动法,逼得受害者说“只要公道,一分赔偿都不要”。

    当然,背后也有着病态反转癖的一惊一乍,当某个新闻背后舆情一边倒的时候,总有一些人想制造个“惊天逆转”,没有新闻去制造新闻,没有反转去制造反转,故作高深地告诉你“事情没你想象得那么简单”。这世上很多事情本来是很简单的,发生冲突,制造了伤害,进入法律程序,提出赔偿诉求――无比正当的诉求,无比简单的是非,但被人当成“惊天逆转的消息”故弄玄虚,那么一渲染一炒作,简单事情就会复杂化,仿佛一开始背后就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正当的赔偿诉求,很容易就被病态反转癖患者们玩残了。本来很简单的戏,但因为好事者的自我加戏,水被搅混,简单是非也被搅乱。

【责任编辑:赵建琳】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