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资讯
APP下载

听着《走西口》,玩着剪纸面塑

山西忻州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开幕

发布时间:2017-07-23 12:38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蒋肖斌

    非遗传承人杨仲义在北路梆子传统戏《四郎探母》中饰演杨四郎。卢旭/摄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静乐剪纸、代县面塑、繁峙刺绣、五台澄泥砚,还有唱着《走西口》的二人台、八音吹奏的晋剧《打金枝》、舞台佛乐《千声佛》……这些文化遗产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山西忻州。

    7月22日晚,“欣欣向荣 心灵之舟”山西忻州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系列活动在北京恭王府开幕。展示月至8月21日结束,为期一个月,届时将有二十八场非遗节目在府邸、展厅等游客集中的区域与人们见面,包括整个忻州14个县市的代表性传统剧目。

二人台对唱《挂红灯》。卢旭/摄

    开幕式上,忻州丰富多彩的民间非遗节目悉数闪亮登场:以《挂红灯》《五哥放羊》《走西口》为代表的二人台类节目、以《四郎探母》《小宴》为代表的北路梆子传统戏、河曲民歌《圪梁梁》、八音吹奏晋剧《打金枝》选段、五台山佛乐《净瓶》《千声佛》等,人们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山西传统艺术的魅力。


    非遗传承人辛礼生(右)表演二人台对唱《五哥放羊》。卢旭/摄

    开幕式当天,“欣欣向荣 心灵之舟”——山西忻州文化遗产精品展和“静生长 乐生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静乐剪纸精品展,两大主题展览同时开幕。

    文化遗产精品展以忻州“三关又三川,两山一圣地”的地理脉络为主线,将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为代表的“三关文化”,汾河、滹沱河、桑干河为代表的“三川文化”,太行山和吕梁山为代表的“两山文化”和五台山为代表的“圣地文化”呈现给大家。

    剪纸精品展分为三部分:一是历史上民间艺术家流传下来的少量经典剪纸,反映静乐当地的历史人文。二是具有浓郁静乐特色的经典窗花、墙花剪纸代表作品,如《姥姥背外甥》《赶车》《拉碌轴》等。这些作品迄今已有200多幅被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收藏,部分作品曾在美、英、法、日、韩等国展出。三是新一代静乐剪纸传承人的作品,反映当地民俗生活。

    山西忻州静乐县是文化部定点帮扶县,山西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但当地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造诣深厚,被文化部命名“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1986年,《山西民间剪纸艺术展览》在北京展出,入选展出静乐剪纸30余件(套),这是历史上静乐剪纸第一次进京展出。199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山西省静乐县民间剪纸展览”,出自农民之手的剪纸技惊四座。此次在恭王府办展,是静乐剪纸时隔19年再次进京。

    除了静乐剪纸,还有历史文化名城代县的面塑和杨氏古建筑营造技术,中国诗歌之乡原平的炕围画,中国法兰之乡定襄的木雕,还有繁峙的刺绣、金石雕、银器,五台的澄泥砚和彩塑等大量非遗项目展出。这些项目凝结了忻州民间的勤劳智慧,体现了浓郁的地方风情。

    活动期间,还将举办山西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静乐剪纸传承与发展、繁峙岩山寺壁画三场主题研讨会。7月22日,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驻忻州静乐传统工艺工作站建站工作也正式启动。工作站在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和民间手工艺人的前提下,帮助当地恢复和弘扬消失和退化的优秀工艺和元素,改善传统工艺的设计、制作水平,培训人才,提高市场竞争力,带动就业增收,并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文化副刊部编辑)

【责任编辑:李伊涵】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