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 青团子
APP下载

不忘峥嵘岁月,我们砥砺前行|抗战老兵采访纪实

发布时间:2017-07-22 23:39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周晓平 武怡静

    本文系青团子原创 转载请联系后台

    “寻访千名抗战老战士”活动是2017年江苏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之一。

    本次活动组织全省各地大学生志愿者探寻走访抗战老战士,记录、拍摄、留存老战士口述史资料,同时借助网络阵地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珍惜今天的学习和生活。

    1

    【老兵简介】

    李玉明,出生于1926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新渡人。

    19岁进入区大队,随后进入28师。1945年,日寇攻打淮阴城,他跟随部队打游击,后随部队辗转盐城和淮阴,抗战结束后被分配到工厂做普通工人。老战士现有四儿两女,家庭美满,生活富裕。

    【抗战经历】

    李玉明是家里五代单传,在战争的年代为了国家的存亡舍生忘死。

    战争期间,他和家里人断了联系,李玉明所在的加强连英勇抗击日寇。有一次敌军突袭,李玉明和他的十三个战友遭到袭击并被埋在土里,求生的意志使他幸存下来,这才让五代单传的家庭没有失去希望。

    钢铁般的意志

    老战士的脑部创伤到现在对他还有影响。在他讲起的抗日历程中,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在1944年2月3日入伍,当问及在战场上怕不怕的时候,他说道:“当兵的还怕死呢?!钢铁般的意志是向前的动力。不怕死,不放弃,勇往直前才值得我们钦佩。”当问及伤亡情况时,李玉明同志说:“牺牲怎么能不多呢?”他反问的语气更加确定了抗日的艰辛,血肉拼起来的江山!

    【生活篇】

    李玉明老战士每天读书看报,尤其关注国家新闻,他还喜欢看一些抗日的连续剧,空闲的时候他还会出去逛逛,精神状态极佳,腿脚也特别灵便。当我们看到老战士拿着放大镜浏览国家地图的时候,敬意油然而生,活到老学到老。

    老战士的儿子和儿媳妇儿们对他十分孝顺,是他生活中的耳目,老战士听不懂时他们既在旁边耐心的讲解着。老人的生活如今平平静静,能看自己喜欢的书,听自己喜欢的节目,守着一家人过和乐的日子。

    2

    【老兵简介】

    顾锡涛,男,1929年出生在江苏省南通市的一个小镇——双墩。

    1944年参加革命,在地方任区乡交通员,1945年加入新四军,当过侦察排长。本名叫帅金桃,参加革命后,为了斗争需要,改名顾锡涛。在部队里他参加了大小几十次战斗,除了在淮海战役中,被一个炮弹弹片打中头部,受了轻伤外,再无负伤。

    【抗战经历】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人一路烧杀抢掠,也开进了顾锡涛所在的小镇,从此小镇失去了原有的宁静。目睹了日本人的暴行后,一九四四年春,顾锡涛参加了革命。在地方工作,当时任区乡交通员。

    侦查敌情,勇敢机智

    一九四五年九月,他参加新四军,在九分区如东警卫处任职,当了侦查员,侦察班长,侦察排长。一次,在如东双甸发现发现两百多敌人出了据点,他立刻将敌人的武器装备侦察得一清二楚,并迅速将情报报告给部队。警卫团迅速出击,一举将敌人歼灭,缴获轻重机枪十多挺。

    认真学习,深入群众

    1951年顾锡涛到苏南军区教导团学习。因当时海军初建,需要大批政工干部,他被调往青岛政干校学习。1964年,又到空军学院学习,主要学习多兵种联合作战,学习了不少政治军事知识,为部队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68年,顾锡涛被调往湖南。在邹光中和李福臻同志带领下,自采中草药搞针灸疗法给群众看病,深受群众好评,提高了部队威望。

    3

    【老兵简介】

    张少卿,男,1926年生,江苏南通人。

    自14岁参军以来,曾先后参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数次参加大中小型战役,先后荣获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三级国旗勋章、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纪念章、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等。

    其在抗日战争时期经历反扫荡运动,生活艰苦,但仍英勇作战。曾担任一个连的副指导员,带领一个突击排,爬城墙,抵挡敌人的炮弹攻击,留下多处伤疤,现脸上仍留有弹片。

    【抗战经历】

    信念坚定,严从命令

    谈及第一次杀敌的感触时,张少卿说:“没什么感触,就是打日本鬼子,中国人不做亡国奴!就这一个信念:把日本鬼子打回去!当时的口号都是‘把日本鬼子打回去!’。就这一个坚定的信念!”

    记忆比较深刻的战斗是打东台的日本军队,那时张少卿才十五岁。他们部队接到命令,要拿下日本军队的一个碉堡和伪军的三个碉堡,伪军就是和平军汉奸队伍。那个时候战况很激烈,和平军的三个碉堡都被打下来了。但日本人的一个碉堡没有打下来,很多日本鬼子从东台下来了,上面又来了命令:赶快撤,不打了。

    艰苦行军,心绪高昂

    那时候我们的军粮都是上面发的,都是钱和油。我们走到哪里,老百姓都是很欢迎的。最艰苦的时候,就是到了兴化那个地方,老百姓都跑光了,部队当时流传着这样的话:“反扫荡,反扫荡,一辈子不要忘记花(家)庄,到了花(家)庄,一天只有半碗绿豆汤。”张少卿说:“就这么苦,有时候还没有吃的。这还是不错的,还有半碗绿豆汤。”他顿了顿,又重复了一遍,“还是不错的。”

    那个时候行军都是要靠自己走,没有马,没有骡子,更没有汽车,只有两条腿跑,白天晚上都要跑。张少卿甚至都没有伤心的时刻,因为时间都用来打仗了。

    ▼

    三位老兵都曾在战争岁月中摸爬滚打,积累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对他们的采访让我们受益良多。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不忘艰苦岁月,珍惜幸福生活,砥砺前行。

    后期团子将继续寻访更多的老人,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故事。请持续关注青团子平台!

【责任编辑:江苏记者站】
你可能还喜欢看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